别必雄人大 全国人大代表别必雄:“中部粮仓”渴望打造“国家高产农田示范区”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张毛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为国家粮食安全计,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大市湖北省荆门市市委书记别必雄建议:将“中部粮仓”江汉平原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支持江汉平原建设国家高产农田示范区,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功能区。
耕地面积近3000万亩的江汉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居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人口1400余万。江汉平原农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明显,粮、棉、油及畜禽、淡水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份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0亿斤以上,是国家重要的“粮仓”。
当前,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别必雄分析认为,由于土地的均田分散承包以及家庭的小规模经营,制约了农民就近城镇化。同时,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导致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宁可土地撂荒、农房空置,也不愿从农村迁出户口。
支持江汉平原建设国家高产农田示范区,有利于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享受平均利润率,让离地农民放心进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数据表明,《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产粮大县中,湖北省就有9个,位于江汉平原的就有钟祥市、沙洋县、京山县、监利县、仙桃市、天门市等6个。江汉平原2122.5万亩中低产农田中,约70%的中低产田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改造成为高产稳产粮田,还有部分高产稳产田可以通过开发建设成为高标准“吨粮田”,粮食增产潜力很大。
在调研中,别必雄发现,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表明江汉平原建设国家高产农田示范区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他说,从地理环境看,江汉平原是长江与汉江长期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气候条件看,江汉平原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无霜期达到240-260天,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从发展优势看,域内所有市、县均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荆门市和荆州市还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均超过1200亿元。
荆门打造的“中国农谷”品牌在全国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一高三新”推广面积突破220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万个,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2.8%,农业现代化率76.6%。
基于此,别必雄建议:一是将江汉平原高产农田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支持江汉平原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整治机制创新、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高产农田建设探路。二是创新土地整理机制。
现在土地整治项目普遍存在“整治的人不种田,种田的人不整治”,导致土地整治质量偏低,钱花了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农民拿到土地后往往需要进行二次整治。建议完善土地整理机制,坚持“谁种田、谁整理”的原则,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实施土地整治,经验收后由财政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补贴,推动土地整治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转变。
三是建立资金保障新机制。一是将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分别实施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土地治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在国家层面进行整合,切块到地方,统筹使用。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土地整治资金筹集机制,充分利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耕地开垦费及土地复垦费、耕地占用税等各方面资金,使之成为政府支持土地整治、支撑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三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高产农田整治项目的投入,并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目前,江汉平原地区尚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一度低下等薄弱环节。别必雄语气坚定地说,“中部粮仓”江汉平原一定会成为全国传统农业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路者、试验田,真正彰显“农业是有钱赚的行业,农民是有尊严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