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的大量促销短信探究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
不少人会发现,在“双11”当天,商家会发来大量促销短信,这其实是再一次提醒人们,垃圾短信并没有远离我们,也没有得到成功治理。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短信都没人用了,为什么垃圾短信依旧有人在发?
“双11”商家的短信骚扰,如约而至
要说今年“双11”令人烦心的除了让人看不懂的打折套路,就要数深夜一条接一条的垃圾短信。
垃圾短信的治理究竟是否有效,最佳的观察期不在平时,而就在“双11”这种大促销时。根据某手机安全服务商发布的《2017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日趋减少。尴尬的是,“双11”是在第四季度,11月的垃圾短信肯定会有一个集中爆发。
根据以往的经验,垃圾短信在“双11”活动期间往往肆虐。去年“双11”,某手机安全软件单日拦截垃圾短信1.9亿次。对垃圾短信的治理,难道还存在“豁免时间”?
这些让人不堪其扰的商业信息,是精准、定点发送。比如你之前在某电商买过猫粮,你在双11那天夜里11点半,很可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快递收件人姓名),喵大人的货你真的都备齐了吗?还有半个小时,错过等一年,优惠多多多——××猫宠物用品专营店。
这使人不仅要问,你凭什么认为我到了12点就不睡觉?你凭什么认为我对你们的打折促销就有兴趣?
对垃圾短信的抱怨减少,不是治理有效,而是短信已经不再重要
2015年5月28日,工信部曾发布一则新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违者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事实告诉我们,这个法规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商家发垃圾信息还是想发就发。从商业角度看,其实能理解商家的行为。由于新客人的引流成本太高,导致订单成本高,而在自己店铺里下单过的客人,稍微做点营销,就很容易让他到自己店里购物。
成本最低的,商家能向消费者直接进行营销的渠道,就是握在我们手里的手机,所以短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一再被激活。
客观地说,这几年能听到的对垃圾短信的抱怨,少了很多。但这总体上并不是治理效果的体现。主要的原因是,短信持续被边缘化,目前短信最有用的功能,是接收各种app发来的验证码,但这种功能是“被动的”,即“我需要时我才用,我不需要时我忘记”。所以,因为短信使用场景、频次的剧烈变化,即使我们现在收到相比于以前更多的垃圾短信,内心的厌恶感可能也没那么严重。
短信不用了,微信用得多。在微信的消息列表,之前也存在订阅号过度,每一个订阅号单独推送的现象。虽然订阅号是大家主动关注的,和垃圾短信不同,但太多也会造成骚扰。分别推送的,虽然活跃度会比统一在一个页面要好,但显然会对微信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更多的打扰用户,必须要做出取舍。
“前置选择权”很重要,这方面各种app推送就要好一些
现在的人,短信的确用的少了,但是各种app用的多了。那么app什么最烦人?推送!
推送消息对于app开发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已经成了确保应用活跃的重要手段。然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乱象也随之出现。没有节制地发(频次),没有底线地发(内容),非常影响用户的感受。
但是,相比于垃圾短信,app推送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下载之初,就可以选择是否接收推送。即使当时选择可以,日后嫌烦也可以再改。
这里有个概念叫做“前置选择权”,即“不仅给选择权,而且要把选择权的优先级提前”。相比于app,目前商业类手机短信即使给了选择权,也是后置。根据工信部《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商业短信”。这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但现在很多商家在发骚扰短信时,后面都会附上一个“回TD退订”,貌似是给了所谓的选择权。
首先,即使回复“TD(退订)”字样,好多商家都没有给予退订进展的反馈。之前网上还有段子,以为“回TD退订”是需要回复“TD”,其实应该回复“TD退订”这四个字;其次,工信部的法规已经说明,“应当说明拟发送商业性短信息的类型、频次和期限等信息。用户未回复的,视为不同意接收。”也就是说,你得先请求,用户同意你才能发,用户不回复视作不同意,不能发。
我们每个人对骚扰的定义都可能不尽相同,对骚扰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垃圾短信无所谓,我就是喜欢看广告。而有些人并不禁止手机app推送,比如因为工作关系,有很多媒体人把一大堆新闻客户端、资讯客户端的推送功能都开启了。
所以,让大家按需选择就行了,只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个选择权一定是前置的。
运营商自己也是受害者?哈哈,这事儿最好还是不要指望他们
那么现实中的垃圾短信是如何发送的呢?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利用普通手机卡,就像平常用手机发送短信一样,发送“点对点”垃圾短信;其二,利用短信端口,这一类短信都以106开头;其三,利用伪基站,当用户经过其辐射区域时,就会收到垃圾信息。
当我们打开手机短信列表,你会发现“双11”的商家促销短信,全部是106打头,因为他们采用的都是第二种方式。治理端口类垃圾短信,长期处于拉锯状态。2008年工信部就开展专项行动,但总是无法根治。上网搜索“短信群发”或“短信平台”等关键词,依然会发现大量靠短信端口来群发短信的网站。
业界有一种典型声音,垃圾短信失控,“运营商也是受害者”。
好吧,看看国外是如何治理“受害者”的。2014年9月,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通信巨头Verizon(威瑞森电信)开出740万美元的罚单。理由是:监管机构发现,从2006年开始,大约有200万个新Verizon手机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到Verizon提供的商业营销活动之中,并且Verizon还没有提供退订服务。
当我们治理骚扰短信时,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在治理谁?对于短信息内容提供者,他们的责任当然应该追究,但骚扰短信全面失控,电信运营商在监管上失职,甚至私下串通、勾结(频繁曝出电信运营商地方分公司为垃圾短信发送提供便利)的责任也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