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儿童的一些误区 患儿不喘可停药?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民间又常称之为“吼病”、“气急病”、“气喘病”等,是气道最常见的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患。这种炎症与感染无关,所以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过敏反应和免疫调节的异常有关。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气道过敏或敏感,从而出现发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迅速缓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有一千多万人、全世界约1.5亿人罹患此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哮喘病。该现象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府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哮喘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咳痰,多于发作趋于缓解时痰多,如无合并感染,常为白黏痰,质韧,有时呈米粒状或黏液柱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胸部紧迫感,持续数分钟,重者极度呼吸困难,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症状的特点是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
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每天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要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有的病人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惟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惟一的临床表现。
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它既包含了患者的内在因素,也包含了复杂的环境因素。内在因素是基础,包括遗传和体质因素(包括肥胖)、精神和心理因素以及性别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过敏原和各种各样的激发因素,如感染、职业性致敏、烟雾、室外和(或)室内空气污染、食物等。大量的事实表明哮喘有很明显的家族性,200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哮喘患者家族中哮喘的患病率高达18.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可能决定了人的过敏体质,使他容易对各种过敏原产生反应,容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能作为过敏原的外界物质众多,但多数为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和含蛋白分子的物质。激发哮喘发作的激发因子可以是过敏原,也可以是不具备抗原特性的因素,如冷空气、气味、运动等。
吸烟的患者首先要戒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许多倍,戒烟后病人的肺功能有较大改善,同时也要避免被动吸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每天早晨可散步、打拳、慢跑等,这样能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冬季锻炼能提高呼吸道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合理调节室温,预防感冒,冬季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与室外温差大,易患感冒。夏天,不宜贪凉,使用空调温度要适中,否则外出易患"热伤风"诱发支气管炎发作,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群中去,大量出汗不要突然脱衣,以防受凉,注意随季节改变增减衣服,老年人可注射流感疫苗,减少流感感染机会。选择必要的多功能治疗及防护措施。
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过敏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
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哮喘发作。锻炼身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张力,提高机体对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促进食欲,保持精神愉快,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照管好哮喘孩子最重要的方法是父母对孩子哮喘的病因和规律的掌握,例如接触什么过敏原后发病,什么季节发病,什么气温、气压条件下发病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设法使孩子避免或减少与这些环境因素的接触。那么,父母怎样照管好哮喘的孩子呢?
记录孩子每次哮喘发作的日期、时间、地点、轻重程度,发病当天的气候情况,有无特殊饮食和特殊化学物质的接触,用药情况,发病前一天生活中发生过的特殊事件,例如孩子是否有过剧烈运动、有无大哭大笑或情绪波动等。没有哮喘发作的日子的环境和生活情况也应仔细分析记录。经过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就可找出与发病有关的可疑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