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中国人炒股往往赚得少亏得多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都说我们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这话一点不假,为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会很理性,但有的时候又非常不理性.大部分的时候,为了避免风险,我们会很理性,但是在投资理财上,我们常会犯下不理性的错误,导致投资理财的结果不如意.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一问你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让他们来做一个决策.第一:以下两种盈利条件,你选择A.100%获得1000元 B.丢硬币,赢了获得2000元,输了0元第二:以下两种亏损条件,你选择A.100%亏损1000元 B.丢硬币,赢了亏损0元,输了亏损2000元可能选择第一个选项

都说我们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这话一点不假,为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会很理性,但有的时候又非常不理性。大部分的时候,为了避免风险,我们会很理性,但是在投资理财上,我们常会犯下不理性的错误,导致投资理财的结果不如意。

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一问你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让他们来做一个决策。

第一:以下两种盈利条件,你选择

A.100%获得1000元 B.丢硬币,赢了获得2000元,输了0元

第二:以下两种亏损条件,你选择

A.100%亏损1000元 B.丢硬币,赢了亏损0元,输了亏损2000元

可能选择第一个选项的人是最多的。在有机会赚钱的时候稳一稳是首选,而反过来,吃亏是不允许的,这个时候要搏一下。其实从理性角度而言,两种情况的数学期望是一致的,第一种都是平均赚1000,第二种是亏1000。

在相同的期望下,因为赚和亏的差别,人类的选择就可能会截然相反。

美国一位行为金融学家奥登在1998年做过一个相关研究,他仔细分析了10000名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发现投资人如果手里同时持有两只亏损和盈利的股票,他们通常会先卖出赚钱的拿一只,留下亏钱的那一只。

在中国,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很多炒股的朋友应该会深有感触,股价上涨,心里会有两个矛盾的声音在说话。一个说够了够了,赶紧卖了落袋为安,免得股价回落了,把赚到的钱再送回去。另一个说再等等,还会再涨,还会赚更多,最后往往是第一个声音更响。

而实际上呢,之后股票的走势,往往与投资人的预期相反。奥登教授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卖出的那些股票,在三个月后的平均走势是0.47%,而那些保留着的亏损股票在三个月后则是-0.56%,一年之后是2.35%对-1.06%,两年之后则是是6.45%对2.87%。

换言之,投资人往往是过早地卖出了好股票,而错误地留下相对差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

中国的股市历来不赚钱,除了本身的制度性原因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散户居多,进出频繁,很像赌场。在一个赌场之中,人性中非理性因素就要经受非常大的考验。

有人分析过1000位澳门赌场的数据,发现其中盈亏的概率为53%与47%。就单次博弈而言,赢钱的人多过于输钱的。但时间一长,澳门去多了,情况就反过来了,常胜将军很少。这并不是因为赌场有什么黑手段,而是因为离场的人平均赢利34%,而输钱离场的人,平均亏损达到72%。   赌场仅仅只需要保证每一个赌局的公平,依靠人性的弱点就可以持续赢利。

处置效应在心理学上可以理解为人类会倾向于逃避那些没有做就没有损失、做了之后就有可能有实际损失的事,于是选择去做那些能在当下让自己感到自我满足的事。

当面对损失时,它体现出拒绝认错或接受错误的心态。比如暗恋与表白,有人因为担心实际损失——被拒绝和掉面子——而不主动表白。也有人买彩票每次都买一样的,深怕下一次万一这个号码中了呢?

对于一位投资者而言,卖出了下跌的股票,就是实际发生了亏损,而只要长期捂住不卖出,总有一天能够翻本。而一只100块钱的股票,跌到50块之后,可能有一天能回到100块甚至更高,也有可能是往10块或者更低的位置下行,其走势其实是要看宏观环境以及企业本身的基本面,与投资人的主观意愿并无关系。

另一方面,当面对收益时,它则体现为及时行乐式的满足。过早地卖出盈利的股票,让盈利成为既成事实,即是一种因自我证明而满足的选择。

不论是生活还是投资,比起得失本身,我们更值得警惕的是沉溺于过去的自我封闭,拒绝接受错误,认为再来一次就会做得更好的心态。这当然是一种妄想,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没有绝对意义上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们能做的唯有往前看,以常识与理性作为行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