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家很活泼在外面却变得害羞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的时候总能呱呱地说个不停,有时还会给大家高歌一曲.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大相庭径,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报名参加班里的活动.也有的孩子则刚好相反,家长在场的时候反而变得很害羞……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Q:我的孩子平时在家活蹦乱跳,一刻也不消停.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也呱呱地说个不停,有时还会给大家高歌一曲.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大相庭径.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报名参加班里的活动.A: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有的孩子

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的时候总能呱呱地说个不停,有时还会给大家高歌一曲。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大相庭径,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报名参加班里的活动。也有的孩子则刚好相反,家长在场的时候反而变得很害羞……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Q:我的孩子平时在家活蹦乱跳,一刻也不消停。晚上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也呱呱地说个不停,有时还会给大家高歌一曲。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大相庭径。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报名参加班里的活动。

A: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有的孩子在家热情开放,在校却孤独自卑……孩子的这种行为很普遍,造成这种情况,归根到底是家庭和学校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孩子在家里,一般享受着“小皇帝”的待遇,过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孩子在家里展现本我的一面,比较随意。而他一旦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就变成其中普通一员,优越感没有了,不知如何面对这么一群“陌生人”,因而小心谨慎,放不开。

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降低孩子的家庭地位。父母不要再溺爱孩子,不要把他看成是家里的“小祖宗”,百依百顺,而是把他视为普通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大小事务中来,不给孩子搞特殊,这样有助于孩子完成从家庭环境向家庭外的环境过渡。其次,如果孩子不愿意回答问题和不跟小朋友玩,家长不要强迫他去改变,因为强迫会让他更觉得这些是痛苦的事情。回避痛苦是人的天性,他从内心里就更不愿意去做了。

家长可以尝试增加这些事情的快乐体验,如跟老师沟通,鼓励孩子主动回答问题,当他有一次能做到时,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老师都赞扬他做得很好,回家后父母也及时鼓励和支持,为他的改变注入良好的动力,让孩子在愉快的体验中有继续努力的愿望。再次,家长不要强调和指责孩子在学校的不活泼,越是强调,他越是接受自己有这样的特点,反而更不容易改善了。家长也可安排或陪伴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与较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让孩子在不反感的环境中,培养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

Q:儿子7 岁了,好几个老师评价他在学校是个很爱表现的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什么事都是抢在前头。但是在有家人在场时,他变得很害羞,不敢表现。有次上台表演弹琴,当时家人在场下观看,他上台后就显得很害羞,连自我介绍都不敢了,老师说在校不是这样,在学校很敢表现,到底是怎么回事?

A: 家长您好,您说的亲人是指父母等跟他一起生活的亲人吗?这些亲人对待他有什么共同点吗?一个孩子如果不愿在亲人面前表现自己,很可能是因为害怕亲人对他有什么负面的评价,或者他对达到亲人的要求缺乏自信。所以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一下,其他人和亲人对他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一定是这些不同导致孩子有这样的应对方式。

如果孩子乐意和亲人接触,面对陌生人时害羞,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相反,孩子在有亲人在场时总是表现害羞,作为父母就应该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批评的多,赞扬的少,会使孩子在父母面前缺乏自信。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坏境,父母应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只有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予建议,多进行沟通和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当然,宽松的环境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不需要遵守规则,而是尽量正确地加以引导,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在保证安全和不触及底线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有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的天地。害羞是很多小孩都会经历的成长阶段,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的心理也是正常的。但过分的害羞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和性格的形成。因此,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跨过这个坎。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这些案例。

每次出门前,妈妈都要嘱咐小志遇到认识的人,一定要主动问好,可是每次小志都不说话。一次,妈妈带小志去单位玩,妈妈让小志给叔叔阿姨唱首歌,小志不点头也不摇头,站在大家面前只是不说话。妈妈催急了,小志的眼泪都流下来了,让妈妈很是尴尬。

分析:

性格内向的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往往适应得比较慢。如果妈妈勉强孩子在外人面前做他不愿意或不会做的事时,孩子会觉得紧张,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建议:1.

有时候孩子退缩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新情况或者不想参与其中又不得不依照别人的标准行事时,父母应该允许他们小心翼翼地处理新情况。

2.

审视一下你有没有想方设法让孩子按照你认可的某种方式做事,孩子可能正在运用这种保持沉默的被动方式来向你表明他无法按照你的意愿来做事。

3.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准备。害羞的孩子通常需要多一些时间来适应和陌生人的交往。

4.

带孩子出去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如果孩子确实做不到,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打招呼,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的紧张心理。

下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孩子们。小文跃跃欲试,在一堆小朋友中抢着说“我知道”。然而当老师说“那你说说看”时,小文却不敢单独站起来回答了,刚刚鼓起的勇气在那一刻败下阵来。分析:孩子欲言又止,可能是担心说错会受到小伙伴的嘲笑,或者有过因为做错事而受到指责的经历,所以才会鼓起勇气又泄气。

建议:1.

照顾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在孩子面前表扬其他性格开朗、爱交际的孩子,这会加重孩子害羞的程度。

2.

孩子在试图突破害羞时,会有点尴尬,此时需要你更多的鼓励,他才会再向前走出最艰难的一步。所以,你要将鼓励进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

3.

创造环境让孩子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大胆说话,让他们自己决定在外面该不该也大胆说话。

4.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父母就要注意措辞,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恬恬妈每次和朋友聚会都会带上4 岁的恬恬。每当朋友和恬恬打招呼时,恬恬就会躲到妈妈身后。这时,恬恬妈会向朋友解释说:“她很害羞。”朋友又问恬恬:“要不要喝果汁?吃饼干吗?”妈妈替恬恬回答:“她太害羞了,别管她,她想喝会自己喝的。”

分析:

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害羞会给她贴上标签,将害羞深深地植入她的内心,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可能以后还会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标签来逃避接触不喜欢的人。

建议:1.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时,不要说他很害羞,即使孩子不说话,也不要跟别人说他是因为害羞。父母可以尽量换成积极的字眼,如:“我的孩子正在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呢,他要多观察一会儿”,或者说:“我的孩子需要一点时间去习惯陌生人,他可能要过会儿才想开始说话!”,这种说法既缓解大人的尴尬,也给孩子台阶下,让他们感觉比较自在。

2.

如果孩子还是不理别人,父母不要替他说话或者回答问题,也不要哄他们开口,只需继续谈话并相信孩子在他们准备好后会主动加入。害羞的孩子需要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表达,只不过他们比别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