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B站已死”风波:网民不应被负面舆论误导
这两天,不少网民终于见识到了有关部门的厉害了,他们可是感受到了新出台《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的关注度了,从6月封杀恶俗八卦账号和对一些“有问题”的大V进行禁言的监管风波开始,网民的舆论就开始处于炸锅状态,虽然当时我本人对封杀咪蒙这类“恶俗”账号叫好,对于这种管制过度消费主义缺失道德底线行为发出过赞扬声音,但是并不代表我就对这种强势的管制手段全部赞成。
规矩和制度要长效
要明确一点,本人是没有“妄议中央”意图和出发点的,这种管制在条款和明细大多数都是合理合规的,是任何东亚儒家文化国家都在意的东西,过去粗放式发展使我国很多网民所体验到的是的确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宽泛更自由的空间。当然这也是由于我国各类人口富裕程度不一,存在不同阶层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诉求取向,虽然新兴的阶层的价值和话语权在上升,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个大一统文化氛围和集体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还是那句老话——人不逆势而为。
目下的监管,我觉得都是具有合理性的,只不过这种监管本应该是循序渐进持而有序的。所谓法不责众,过去粗放型发展,很多潜规则和产业氛围都形成积淀了,突入其来的、一刀切的整治和合规化完全打乱了节奏,影响和反响一定是缄默和抱怨。
我们真的希望就像这次对B站的合规整治一样,让正版、正向、合理的行业氛围持续下去,就像打击腐败一样久而有效,避免“割韭菜”式和运动式监管。这样才会催生一个健康的内容环境,大家心理都知道什么是合规和底线,就能避免“摸石头过河”的恐惧,只敢跟着前人的脚印走,造成集中都拍手撕鬼子神剧一样的单调和规管出来的恶俗。
B站为何成重灾区?
实际上在我抱怨凤凰网看不到《锵锵三人行》的同时,当时(6月中旬)的监管风波中B站因为具有许可证是被看好的,但是就在媒体称之为“最大的赢家”不久后,监管风波就在7月如暴风般袭来,不光是盗版境外影视资源的问题,还有已经获得版权但是涉及“基腐”文化的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及文化的作品。
这次“B站以死”的风波如此受到关注是因为B站过去靠着免费的、来源不清、版权归属不清的众多未审查影视资源赢得了众多的用户,且伴随其用户氛围建设(近期明显走下坡路)主播和原创Up主也越来越多,B站靠着影视资源和后者软实力获得了与知乎齐名的良好青年社区美誉,但是其两大成功要素第一条就是违规的。
而随着监管严苛和继续推进,我相信依赖日本动画资源和文化严重的B站一定会感受到生存的危机,而其他视频网站也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影响,境外影视作品内容有触犯新规的,相信很难在留存于公开环境。
而这也为内容创作者带来了挑战,适应和转向相信是一些走偏门Up主首要做的事,就像咪蒙在最近解除禁言后的内容明显开始走软,而非硬生生的用制造“性与暴力”吸引眼球。
关于所谓“舆论矫正”的言论
实际上,网络视听内容的审查早就上演多次了,相信关注美剧的朋友都知道搜狐美剧下架《生活大爆炸》事件、人人影视字幕组被封事件等等,近期的网络实名制也早就在微博时代践行过了,打击算法阅读风口引发的噱头恶俗内容更是过去打击恶俗电视综艺的翻版。
我其实是想用实例告诉大家,不要被那些微博时代就存在以久喷子和键盘侠负向诱导情绪。其实我觉得视听文化类的监管,实际上是习近平当选以来一直重视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而网络安全又是这两年的重点方向。这其中文化的渗透一直是我国网民网络娱乐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这些管制风波其实是在一步步的推进。
有了合理有效的规管,过去靠潜规则获利的现象就能减少,靠着践踏底线和卖噱头的10万+就能少一些,让真正有用的信息占据主流,实际上一些人眼界里只有噱头内容时,监管对于他来说就是灾难。普通人对其感知是微乎其微的。
我觉得用梁文道解释香港公共电视广告管制的道理来解释当下大陆网络视听的监管是最恰当的,梁文道认为香港公共电视广告管制要求不能有误导性实质上是在为公共资源的合理用途保驾护航,香港的大气中无线电频率是公共资源就要对公众有益。而这种公共资源必须有益理论放到网络上,同样适用,网络其实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当下,人们有权利获得一个干净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