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3个故事全面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喜欢赚钱,讨厌亏损,而体现在投资中,一旦不能很好客观对待风险和收益,一方面会过度相信自己持有产品一定会带来好的回报,一方面也容易上当受骗。
认识风险和收益
独立设计师和工厂合作生产一款衣服,工厂负责生产,独立设计师负责卖。工厂来样加工成本30元,出厂价38元,只赚8元利润,而独立设计师去卖,衣服标价138元,若市场反馈良好,不考虑税收、物流成本情况下,扣除付给工厂的38元,每卖一件衣服赚100元。但反过来,如果独立设计师设计不受市场欢迎,衣服哪怕低于成本价38元甩卖,也无人问津。
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受市场好坏影响,承担着比来样加工的工厂更大的风险,而扣除出厂价后多出的100元就是风险溢价。
反观来样加工的工厂,市场好坏对工厂的影响很小,哪怕市场反馈不好,设计师仍需支付来样加工的订单款。如此,得不到该衣服的风险溢价理所当然。而工厂的风险只在于下次设计师还会不会找其合作。不过不合作也没关系,还有很多企业会找工厂合作设计衣服。
就如同员工拿着固定薪水。却无需承担企业资金链紧张,破产的危机,对于员工来说,老板不聘请他,或者失业就是最大的风险。但这个企业破产,还能去下个企业上班。
你必须要承认你想要获得高收益,就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个事实,否则也需接受例子中生产服装的工厂拿着固定的较低的利润这个现实。
规避风险与机会成本
电视台每到寒暑假就喜欢重播《新白娘子传奇》和《还珠格格》、《西游记》,是他们没钱投资电视机拍摄吗,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规避风险,因为这几部都是当年收视率很火的电视剧,小学生看过了成为大学生,还是有一批接着一批的小学生没有看过,喜欢看,如此,收视率依旧会很好,规避了投拍新电视剧,收视率不好的风险(因洗钱投拍烂片的情况不在讨论之列)。而且重播电视剧,对电视台来说费用低廉、成本可控。
但如此,电视台同样会失去一部新拍的电视剧在该电视台同时段播放的机会,若这电视剧是一批黑马呢?也未可知。
投资也是如此,规避风险,那么就无法获得超出无风险利率那部分的风险溢价。在实际投资中,每个人因情况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想要的预期收益率。但很多人往往并不能客观对待,他们既想要规避风险,又想要获得高收益,在投资面前,他们存在盲目的过度自信,比如说投P2P,他们大多数人会认为跑路这么多家,肯定不是我这一家,而低估本身P2P这个行业的风险,我们7分钟理财曾精算建模试图分析P2P的平台风险大小,但终究因资料不透明不公开,没办法客观分析,即便我们拿出调研结果,对大家也无意义,更是对大众的不负责。
相对而言,基金历史数据可查,持仓数据可查、波动率可查、基金经理业绩可查、反而能通过不同维度的精算建模而筛选好的基金推荐给适合他们的用户。
心理账户对自己的投资的影响
如果你今天忘带交通一卡通,在做公交车时,平时刷1元就能去的地方,现在要付2元现金,那你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会因为今天多掏了1元钱,而降低自己平时吃早餐的8元标准吗?
大多数的选择时不会,2元是交通费和平时早餐8元根本不一样。虽然都是钱,但交通费和早餐之间因为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而出现了隔断。而在投资中,我们常会收到心理账户的影响,比如说证券账户中有2只股票,一只股票盈利2000元,另一只股票亏损1000元,你会先抛了盈利2000元的,而亏损的股票依旧舍不得割肉,哪怕你的证券账户已经盈利1000元了。甚至在保本策略中,你的债权盈利的部分已经覆盖了股票亏损的部分,整体投入本金仍是安全的,但你可能因为证券账户中股票仍亏损,而迟迟不肯割肉,一旦破了保本策略的股权仓位的警戒线,本金安全就存在风险。
资产配置讲究股债之间的平衡,但当权益类资产出现亏损时,哪怕债权类收益已经覆盖亏损,有些人也很难摆脱心理账户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一旦市场没有好转,而持有的累计亏损超出权益类资产所定制的警戒线,对于执行保本策略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打击。
理财,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的,人性如此,天性如此,当我们不能很好认清风险和收益时作出决策时,你需要金融从业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