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键大叔被骂十三点“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从哪里来的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8月2日晚,上海江苏路,一位大叔帮被撞女孩狂追肇事逃逸女子,反被骂"十三点".视频发布在网上后,有细心网友认出,这位路见不平的大叔是著名美籍华裔指挥家刘键.面对网友的赞扬和感动,刘键则说,在与那名女子对峙时,其避重就轻,大声吵闹,自己心中并不十分有底.但旁边不少围观市民站出来,各个指证她,"我被路人感动".记者从警方了解到,视频中骑电动车女子承认了碰撞事实,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后,被撞女子得到赔偿.那么,"十三点"是什么意思?十三点从哪里来的?一起去

8月2日晚,上海江苏路,一位大叔帮被撞女孩狂追肇事逃逸女子,反被骂“十三点”。视频发布在网上后,有细心网友认出,这位路见不平的大叔是著名美籍华裔指挥家刘键。面对网友的赞扬和感动,刘键则说,在与那名女子对峙时,其避重就轻,大声吵闹,自己心中并不十分有底。但旁边不少围观市民站出来,各个指证她,“我被路人感动”。记者从警方了解到,视频中骑电动车女子承认了碰撞事实,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后,被撞女子得到赔偿。那么,“十三点”是什么意思?十三点从哪里来的?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啊!

“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嗅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上海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像赵薇扮演的“还珠格格”恐怕是最标准的“十三点”了。但是,当这个词在异性间跳出来时,它的意思就变得暧昧起来,表面上是骂人痴头怪脑,实际上却不是真的怪罪,而是“嗔怪”,也就是说不是鲁智深打蒋门神的“杀博博”一拳头,而是王熙凤扇琏二爷的嗲溜溜一记耳光。所以,“十三点”多半出自女人之口,骂的时候往往女人脸上笑眯眯,眼里泛着“侬哪能箇能介个啦”的挑逗光芒,被骂的男人也常常骨头更轻。比如有一位四十好几的彪形大汉,在大庭广众与老婆卿卿我我,并喜老婆唤自己为“囡囡”,这样的男人谁见了都忍不住在心里送他“十三点”,但是他老婆当面抛一句“十三点”就好像当众给他发一张奖状一样,顿时立刻他脸上有光。

关于“十三点”的来由

第一种说法:

“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还可成为一句歇后语,如“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故意把“十三点”这个不入耳的话“歇”去。

第二种说法:

“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第三种说法:

上海滩上对“十三点”另有一种“戏说”性的解释。《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戏中,祝向梁反复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几次三番向梁表露求爱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这是剧作者的艺术手法,故意为后来的悲剧所作的铺垫和伏笔。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这三个数相加是十三,讥讽梁山伯是“十三点”、“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动对侬有意思,侬还格能戆搭搭!”

其它:

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