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事故多发 急救常识教你如何自救
暑假期间,许多同学都喜欢结伴出游,特别是因为天热,大家都愿意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学生溺水事件就时有发生,其中一些事故更是因为同学们在互相救助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救助技巧而导致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等场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许多会游泳者总认为人在水里本身就是会浮的,想沉还沉不下去呢。有人开玩笑地说:“我自己想在水里闷死还闷不死呢!”因为对自己的水性过于自信,想从水库的一头游到另一头,这中间距离大约有200米左右。这个年轻人刚游到100米左右就体力不支,在水中向岸边的朋友喊了一声“我游不动了”就沉了下去。
除了在水中时间过长,许多游泳者还忽视了游泳前的准备活动。游泳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头、颈、双肩、腰部、腿部、手脚等关节。游泳时最好用一根细绳一头系在自己的腰部,一头系在救生圈上,距离约一米左右,如若发生险情返身就能抓住救生圈。当然,水库环境其实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游泳者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伤害和危险。
溺水在淡水中,由于吸入大量淡水,淡水稀释血液导致溶血。产生高血钾和降低血钠水平,往往引起心室振颤。在动物实验中,能够在2到3分钟内引起心脏骤停。溺水在海水中,因吸入大量海水而产生高渗血液。在动物实验中,可能在8至10分钟内导致心脏骤停。
在水温过低的时候,通常都不是直接在冷水中淹死的。实际原因通常是身体对过低体温致命反应。在冰冻海水中约20%人可能在2分钟内死于"冷休克"。由于不受控制的急促的呼吸和恐慌,导致烈地喘气和倒抽气使吸入更多水,大幅增加血压和心脏的应变能力,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于是就导致了溺水死亡的发生。
在水中失去重心或平衡时,尽量于瞬间完成深吸气并憋住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挣扎以防无效挣扎迅速消耗体力。切忌惊慌呼救以防呛水。正确方法是:在水中先弯腰抱膝,人体就会自动形成肩背向上的漂浮状态绝不致下沉。这时要尝试保持该姿势并松开一只手缓慢上举露出水面,摆动手以利他人看见进行救援。
尝试手脚联动——身体突然伸直头上仰,同时双退发力猛下蹬和双手猛力向下划水,这样一次动作就足可以让你头肩部浮出水面。这时应迅速呼喊一声简洁的“救命”,你将再次重复屈身抱膝后的系列动作,循环直至获救。当有人徒手前来救援时,要绝对相信救援者不会抛弃你,决不去抓抱缠绕救援者。而应听从救援者指挥并配合就行。
不管在哪里救溺水者都要讲究方法,遇到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方法处理。如溺水者神志清醒,施救者可在一旁和他说话,稳定其情绪,再靠近溺水者,将其托出水面,带到安全位置。若遇上“不听话”的、神情慌张的溺水者,在溺水者要抓住施救者时,施救者就要先考虑如何脱身再施救。
若被溺水者抓住了手臂,要用另一只手将溺水者的大拇指向外掰开,或者将被抓的手臂向虎口方向外翻,这样溺水者的手自然就会松开;若被溺水者迎面抱住腰部,应当用手将溺水者的头部扭转方向,迫使其松手,然后绕到溺水者背后,用手托住其手臂腋下,带到安全位置;若遇到溺水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仰卧在水面,露出头部,方便呼吸,然后拖溺水者到岸边。
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首先,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切勿耽误抢救的“黄金时间”。第二,若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为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淤泥和杂物。急救者应保持右腿膝部跪地,将溺水者腹部横放于左膝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随后,按压溺水者背部,使溺水者充分吐出进入口腔、呼吸道及胃中的水。
如溺水者呼吸停止,应使其仰卧,迅速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急救者应用嘴对溺水者的口吹气,吹气量500毫升至600毫升,每分钟吹10次至12次。第四,如溺水者心跳停止,应立即使其仰卧,然后双手重叠放在溺水者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地用力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100次/分以上,深度4厘米至5厘米。直到能够摸到病人颈动脉搏动时停止。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