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上帝的意志 战无不胜的伊利亚特记录者荷马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荷马(Ὅμηρος/Homer,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9.8世纪之间.他的杰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

荷马(Ὅμηρος/Homer,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9、8世纪之间。他的杰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将荷马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先搁置一边,单从《荷马史诗》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先河来说,荷马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他以诗歌般的记叙手法所展现的战争,生活场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时,荷马诗史也是研究古希腊风土人情的宝贵的资料。

英雄史诗之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娱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鼓舞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样去进行生存斗争。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都竞相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尊为自己的祖先,甚至连荷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争夺和崇拜的对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尽管这个词语在史诗中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确定,但是它至少已经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即:通过对目击者提供的证词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真相。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

《奥德赛》(希腊语:ΟΔΥΣΣΕΙΑ,转写:Odýsseia)又译《奥狄赛》、《奥德修纪》、或《奥德赛飘流记》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统称《荷马史诗》)。《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吉尔伽美什史诗》和《伊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一般认为,《奥德赛》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末的爱奥尼亚,即希腊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将士们纷纷回到故乡,只有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未归。当初,奥德修斯率自己的船队离开特洛伊后,先到了喀孔涅斯人的岛国,遭到当地人的袭击。又漂流到另一个海岸,一些船员吃了“忘忧果”之后,便流连往返,不想再回家了。于是奥德修斯便把这些船员绑在船上继续前进,不久到了游牧巨人的海岛,被囚在吃人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山洞里,他残忍杀害了奥德赛6个队友,独眼巨人是波塞东的儿子。奥德修斯用一根削尖了的巨大木头刺瞎了巨人的独眼,把活着的同伴一个个缚在公羊的肚子下面,逃出了洞口。

1、 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 ——荷马

2、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如果今天的你还没有任何目标,那么明天的清晨,你用什么理由把自己叫醒呢 ? ——荷马 《奥德赛》

3、 "A man dies still if he has done nothing, as one who has done much. -Homer既然无所事事亦难逃一死,何不奋斗终生。" — —荷马

4、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 ——荷马

5、 温和的谈吐源于仁慈的人心 ——荷马

6、 只要我还活着,只要还能见到普照大地的阳光, 深旷的海船旁就没有人敢对你撒野。 ——荷马 《伊利亚特》

7、 言近旨远,文简意明 ——荷马

8、 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 ——荷马

9、 愚蠢被误认为是命运之神犯下的罪过 ——荷马

10、 劳动是人类的命运。 ——荷马

11、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荷马 《奥德赛》

12、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也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荷马 《荷马史诗·伊利 亚 特》

荷马问题又叫荷马诸问题通常我们都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叫做荷马。但是,学术界对于荷马及其相关一系列问题是存在争议的。关于他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了:历史上真的有荷马这个人吗?那他生活在什么年代?他的出生地又在哪里?他是否就是《荷马史诗》的作者?为了论述清楚这些问题,学者们争论了好几个世纪,直到今天也没能真正搞清。

基于荷马问题的争论又衍生了关于《荷马史诗》的争论。有学者指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不是同一时代的产品。它的形成应该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口耳相传,而且由多位吟游诗人参与创作演唱、编辑整理,应该属于集体创作的结晶。这种看法正好符合认为荷马是指一群诗人的观点。与此针锋相对的是认为《荷马史诗》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结构,虽然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被不同的人演绎、删改,因而具有了不同的版本和风格,也产生了一些内在矛盾,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证明《荷马史诗》不是荷马一人所作。

忒勒马科斯的航程简短,没有其父一般的丰富多彩与跌宕起伏,却不失独特的意义。从成长的角度看,奥德修斯是一位成年英雄,性格已然定型,但忒勒马科斯仍需经历锻炼与考验,由一个面临困境而手足无措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位被社会认可的英雄。换句话说,奥德修斯可以被看成是成熟了的忒勒马科斯,而忒勒马科斯可以被当做成型中的奥德修斯。细读忒马科斯在伊萨卡从被嘲讽到被认可、从被排斥到被畏惧的过程,既可以了解成长主题的普遍意义,又能体会经典作品的丰富与细致。

忒勒马科斯航海的目的是寻找父亲奥德修斯的下落,而他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则是完成自我成长,成为像父亲奥德修斯一般勇武善战、智谋过人的男性英雄。史诗以细致的手法,再现忒勒马科斯被迫出海、海外求知与回航杀敌的成长历程。如果说“对于欧洲文学无论从事何种严肃的研究均须以荷马作为无可避免的起点”,那么,忒勒马科斯的这次航程,虽然相比奥德修斯的无疑要平淡许多,但从航海叙事与男性成长的角度看,却也不失其独特的典范作用与原型意义。

荷马时代与迈锡尼文明时代相比较,在社会制度方面确有倒退的情况,但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有重要进步现象。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至一千年代初,希腊由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荷马史诗曾提到铁器,考古发现属于公元前11世纪的有铁剑,属公元前10世纪的有铁斧、铁锄、铁矛头、铁刀、铁马衔等。在属于9世纪的出土文物中,铁器更多些。铁制工具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

农业和畜牧业是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农具有犁、鹤嘴锄、镰刀和铲等,犁用双牛牵引,进行深耕和使用天然肥料。畜牧业如马、牛、羊、猪等由专人成群饲养。手工业开始脱离农业。在手工业内部出现木匠、皮革匠、陶器匠和铁器匠等行业粗略的分工。但当时手工业发展有限,在荷马史诗中,手工业者一词还兼指手工工匠以外的巫师、医生和行吟诗人等。商业交换也已发生,主要是物物交换,但也有以铜、铁、皮革和牲畜等作为交换的媒介物。

《伊利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 又译《伊利昂记》、《伊利亚特》。) 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Homer,公元前800-公元前600)所作。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伊利亚特》全诗共15,693行,分为24卷,主要内容是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故事。它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歌颂英勇善战、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建立功勋的英雄。

《伊利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愤怒的表现。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太阳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愤怒之下拒绝参战。

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中的诗句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类似这种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称之。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类似这种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史诗多用质朴的,流畅的口语写成,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色,所以“荷马式比喻”也称“描写性比喻”。这些比喻多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农事等,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等方面作用很大,很具有形象性,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

例如“葡萄紫大海”、“牛眼赫拉”等的描写性比喻就是例子。或多或少,我觉得自己善用的文学修辞方式和那位荷马同学有类似之处。比喻,在我们的手中都不是物物对比,而是具有画面感的,正如我可爱的外国文学讲师“宙斯”sir所说的————场景的比喻。某歌词里有句“月儿像柠檬”(呕,天啊,哪个世纪的歌?),那就算不上荷马式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