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IPO否决率远超去年解析业内三大重点变化
在如今首次公开发行(IPO)保持常态化、从严审核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IPO被否企业数量大幅攀升也在意料之中。统计显示,截至7月31日,证监会已审核324家IPO申请,其中,273家通过审核,43家被否,5家取消、3家暂缓表决。否决率为13.27%,远高于去年的个位数水平。
根据发审委公布的内容梳理,除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以及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常规审核重点外,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审核更加严格成为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体现在业绩规模重心重回3000万元、应收账款核查趋严、费用处理询问增多等。
变化一:4月至今无净利低于3000万企业过会
去年底今年初,部分IPO企业在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情况下通过了审核成功上市,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顺利通过发审会,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仅有2家,而这样的现象在3月底之后不再出现。也就是说,4月至今,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下的拟IPO企业都无功而返了。
与之呼应的是,近期否决的多家企业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业绩规模。这些企业业绩规模在报告期内持续保持在2000多万元且未来发展的前景基本上保持稳定不会有重大突破。
一位华南地区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之前有些低于3000万净利润而过会的企业可能确实有独特之处,但并不就能代表基本的审核标准。落于实践,不同行业的发行人IPO要求的业绩规模门槛可能会不一样。
以被否的时代院线为例,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994.40万元、4334.78万元、3356.28万元,但这一盈利水平在影视行业明显过低。可比公司,如同样在IPO排队的横店影视净利润逾3亿元,而正在借壳上市的万达电影净利润也超过3亿元。
变化二:应收账款核查更加细致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通俗来讲,就是赊销。继欣泰电气因通过对应收账款做手脚被罚退市以来,监管部门对应收账款核查更加细致。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的IPO被否企业中,有10家被否是因涉及应收账款问题。
发审委质疑浙江绩丰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存在对主要客户放宽信用期限的情形。以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应收账款的特殊情形存在四方面,分别为:一是应收账款余额逐年增加且占营业收入比重也是逐年增加,甚至已经高达85%以上。二是应收账款账龄一年以上的金额和比重也在逐渐增加。三是很多应收账款已经超过了信用周期。四是发行人在2016年已经打了很多官司,主要都是跟催收账款有关系。
北京品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不仅发行人应收账款绝对金额很大,更重要的是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这也说明发行人2016年尽管业绩规模较大但是质量非常差。对此,发审委也进行了详细询问。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IPO审核在实践中关注应收账款的情形是多见的,发行人只要结合行业管理、经营模式、会计处理等因素进行解释,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构成IPO的实质性障碍。监管机构通过应收账款的各种情形和因素做出一个综合判断,最终的判断落脚点还是发行人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变化三:针对费用变动的询问增多
近期不少拟上市企业因为“薪酬异动”被否成为投行界乐于讨论的话题。前不久,发布招股书仅10个月的安徽泰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遭否。除了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都不足3000万元,产量、市场销量、占有率也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该公司董监高薪酬最高只有7.62万元也成为发审委关注重点。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成本、费用来增加利润。费用的压缩是企业自主决定的行为,但对于即将成为公众公司的发行人来说,如果公司业绩主要是通过压缩费用的方式实现,那么业绩的含金量则明显不足,最后也就落实到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缺陷的问题。
6月9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明确表示,证监会将严密关注企业通过短期缩减人员、降低工资、减少费用、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方式粉饰业绩的情况。
事实上,除品恩科技外,其他有4家公司均是在监管部门表态后因此类问题被否,分别是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绩丰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对于利用薪酬费用粉饰业绩的公司,证监会表示,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