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民北极研究之旅 两次去南极一次赴北极从事科学考察窦银科的两极之旅
八年前,他第一次随中国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被誉为“山西南极科考第一人”。八年后,他再次随队出征南极,归来后,又参加了北极科考。
今年国庆节前夕,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机系39岁的青年教师窦银科,从北极顺利归国。昨日,他给我们讲述了在极地工作和生活的艰险,带领我们一起穿越极地的神秘,领略极地的风光。最多的问题:你是怎么被选上的? 2002年,窦银科还在太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那时,他正在从事黄河冰水情监测技术的研究。
在一次参加全国冰工程会议时,认识了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家,在同科学家交流时,他提出了利用冰的电弱导电性进行冰厚检测的方案,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科学家鼓励他研制出设备。回校后,爱钻研的窦银科就研制出第一套“电阻率海冰厚度传感器及其系统”,用来检测河冰。
2004年3月,窦银科联合大连理工大学申报了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项目——海冰观测。经过严格体检,以及半个月的逃生、救生等在险恶环境下的模拟越冬训练,窦银科顺利通过选拔,被批准参加2004年10月举行的南极考察。
这是他的第一次南极之旅,同时也填补了我省无人去往南极的空白。
有人问窦银科,你是怎么被选上参加科考的?他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最难适应的事:生物钟紊乱 2004年10月25日至2006年4月1日:历时520天,经历120天的极昼,60多天的极夜;2011年11月27日至2012年4月8日:历时163天,航行2.
8万海里,经历60多天的极昼;2012年6月27日至9月27日:历时93天,航行18796海里,历经近80天的极昼。
这些简单的数字里,不仅意味着搞科研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包含着科考队员生活和工作的艰辛。
极地生活是孤单寂寞的,时刻都有危险,比如碰到惊涛骇浪的西风带、冰裂缝、暴风雪等,出门儿都是提心吊胆。
思念亲人的痛苦,与外界隔绝的郁闷,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在那个冰冷的空间中发酵,精神很容易面临崩溃。 饮食上也常常没有规律,本次北极之行尚可,由于时间短,中途可以在冰岛这个国家补给食品,基本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
而两次南极之行,由于时间较长,科考队带的西红柿、黄瓜等新鲜蔬菜无法长时间保存,所以肉、土豆、葱头、挂面等可保存的食品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水则喝加热的雪水,他们休息时就在各个固定的工作站里。
如果在户外工作的话,就只能临时搭建帐篷,吃着方便面,喝冰冷的雪水。 最难适应的还是在那种极昼极夜的天气里,分不清上午和下午,根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睡觉,窦银科和队友常常是工作很累了,躺下休息一两个小时,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生物钟严重紊乱。
三次极地科考后,窦银科明显感到“以前倒头就能睡,现在常常失眠”。最难忘的经历:掉到冰裂险些丧命 其实,极地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远非如此。
不论在南极还是北极,他们都要在户外进行工作,当他们打开笔记本电脑时,冷得电脑都无法正常工作,只好搭起小帐篷,调试设备,一调就是一天一夜,吃饭只好让其他队员把干吃面送到帐篷来。
恶劣的环境,使他们取得的每一个小小成就都异常艰难,有时取得一个成功,队员们就会兴奋得抱头痛哭。
“有好几次,我骑着雪地摩托车出去安装设备,走着走着就出现了雪盲,然后就翻了车,我就掉到了一个不太深的沟里,车也砸到了我的身上,幸好是被坐椅砸到的,这个时候我就很想笑,因为我觉得很幸运,如果被车把砸到,后果不堪设想”,他说。
极地工作时,冰裂随处可见,“还有一次,我在监测数据时,不小心踩在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冰裂上,就在一瞬间,正在飞机上工作的队友看到了,我在对讲机里听到了他发出‘啊’的惊叫,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危险,还在继续工作,后来反应过来马上离开了那个地方,事后很后怕,差点儿没命了!
”这次经历让窦银科仍然心有余悸。他说:“曾有一位科考队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南极跨出的第一步,都有可能是人类留下的第一步,但也可能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步’。
” 最骄傲的事:在北极安装了自主研发的设备 在科考队中,窦银科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测南极或北极海冰的运动及生长变化情况。
经过两次南极科考时的不断试验,今年,窦银科在北极的海冰区,成功安装了四套窦银科及其太原理工大学所在的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制的“海冰厚度及其漂移定位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不但能够监测到北极部分海域海冰的厚度、温度,同时,还能监测北极海冰的漂移速度,为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北极海冰变化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同时,此次北极考察,还首次通过卫星通讯的方式,把监测数据传回了太原。
“在极地的科学研究中,有很多设备都是进口的,这也说明我们同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但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套设备能够成功运用到科研中,也说明了我们在极地冰雪自动化监测技术的研究领域前进了一步。
”科研上的进步,令窦银科感到自豪。 窦银科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每次科考任务,每次考察都被评为优秀考察队员,本次北极考察,成为唯一一个非海洋系统单位的考察队员被列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牵头的申报国家海洋局“第五次北极考察二等功”的名单中。
感觉最美景色:企鹅、北极光…… 说到南北极的不同,窦银科简单地概括:“南极有大陆,北极是大洋;南极冷,北极暖;南极干燥,北极湿度达100%;南极有鹅,北极有熊;南极以淡水冰为主,北极以海冰为主”。
说着,他还展示了多幅在南北极拍摄的照片,千里冰封的景象让人顿生寒意,也陡觉清凉,尤其是北极,风光旖旎,宁静安逸,北极光,五彩缤纷,灿烂夺目。
更有趣的是,可爱的动物们为极地增添了活力。一只大企鹅带领一群小企鹅玩耍,窦银科取名为“企鹅幼儿园”;一只海豹怯怯地钻出水面,窦银科把它叫作“海豹偷窥”…… 最后,窦银科感慨地说:“我们从未与自然走得如此之近,从未对自然产生如此真挚的感情。
科考不仅仅是享受大自然,更是发现她的价值,以及与人类和谐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