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爱打人怎么办?

2018-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寻求注意.在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丹丹是个3岁多的小女孩,相貌文静乖巧,却是小区里出名的“小霸王”。就连奶奶都说:“这个孙女惹不得,动不动就打人,家里的人都被她打遍了。”一次,奶奶去幼儿园接丹丹,和老师谈完后,奶奶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吃菜,丹丹一听就急了,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当着众多父母与小朋友的面,噼噼啪啪地打奶奶,弄得场面十分尴尬。平时,丹丹的口头禅就是“打你!”“我打你!”。这不,已经有好几位父母向奶奶告过状了。哎,真让奶奶烦恼。

宝宝为什么打人?

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婴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瓶……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如何帮宝宝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最后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帮助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