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7口人,我们不分家
2014年8月23日,一个平常的周六黄昏,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石鼓社区布尾村,一栋4层小楼的二楼厨房里,黄照稳的儿子们正忙得不亦乐乎。老大淘米煮饭、老二切土豆丝、老三炖红烧肉、老四和老幺分别用两个砂锅煲鸡汤……厨房外的餐厅里,5个儿媳和孙媳妇们热闹地择菜、聊天;屋外的院子里,初秋的微风拂过树梢,正在乘凉的黄照稳老人,怀里抱着一岁多的重孙女,笑眯眯地听孙子、孙女们聊外面的世界。
屋外宽敞干净的马路上,不时有村民经过,但没有人会对此表示惊讶。因为黄家老少四代,近30口人聚集一堂,一起做饭、吃饭、聊天的情形,是持续了30多年的“寻常”光景。
回家就有热饭吃,谁还愿意分家呢
2014年8月,记者前往东莞采访之前,这个27口大家庭,已经获得“福建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多个殊荣。但即便如此,诸多疑问还是浮上了记者心头:27口人,如何长期在一个锅里吃饭?5个兄弟间怎么解决矛盾?3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各自如何应对大的变迁?四代同堂的家庭,到底靠什么获得和睦幸福……
采访那天,坐在四层小楼大门前的躺椅上,悠悠摇着蒲扇的一家之主—81岁的黄照稳老人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有5个儿子,但兄弟5个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再难念的经,也难不倒我们!”
有人会觉得: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不仅家产难分,赡养父母这事儿也不好扯平。但对黄家人来说,人多好办事,人多,家庭更幸福和睦。
对于这一点,四儿媳黄凤贤最有发言权。“我年轻时,就特别羡慕黄家。我们两家的田隔得不远,每当我和父母3个人去干活时,都发现黄家父母带着5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一大家子有说有笑的。一大片的草,一会儿就锄完了!”黄凤贤说,有时候,兄弟们的母亲还会挑着个小担子给他们送饭、送水。
在被老四黄健强邀请,和他们一起在田埂上吃了几顿饭后,黄凤贤知道:嫁给这个家庭,可能不会大富大贵,但一定会幸福快乐。
1991年夏天,22岁的黄凤贤嫁给黄家的四儿子黄健强。当时,黄家的房子,是村里少见的二层小楼。但因为儿子多,每个孩子只有一个小房间,最大的房间才14平方米。黄凤贤嫁过来时,公婆坚决要把自己的卧室让给他们住。婆婆说:“我们家房子不大,但每对夫妻的房间,至少要放下两张床才行。”黄凤贤说,其实房间小也没关系,但公婆一碗水端平,老四的房间,绝对不能比3个哥哥的小。
公婆对每个孩子都绝对一视同仁:比如买1斤白糖,都是一个兄弟分2两;兄弟吵架闹矛盾了,黄照稳不偏袒任何人。这可能是村里很多姑娘都想嫁到黄家的根本原因。至于为什么不分家,黄凤贤说:“我们当初之所以想嫁进来,都是羡慕这个家庭人多,吃饭热闹、干活儿效率高!”
除此之外,黄家的饭好吃。黄凤贤说:“婆婆身高1.65米,力气很大。她每次买菜,都是挑一担子。步子迈得很大,小伙子都跟不上她;我公公很会做菜,炖鱼炒肉、煲汤或煮海鲜,样样在行。婆婆把菜择干净后,就招呼人去打麻将了。”黄家的女人享清福,做饭、洗衣这样的家务活,男人都承包了。女人们只需要吃饭后,干干收拾灶台、洗碗的杂活儿。
下班或干完活回到家,就有现成的饭吃。吃完饭后,大家再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而且,象征性地给父母交点伙食费就够了。“这样的好日子,你说谁还愿意分家呢?”每当有人问黄家儿媳,为何五兄弟不分家时,每个儿媳都这样回答。黄照稳夫妇也说:“我从来没要求儿子们不分家,是他们几个舍不得分开,天天蹭我们老两口的饭!”
1996年,村里给黄家分了宅基地。在老三黄文强的提议下,黄家在原来的两层小楼旁边,新盖了一栋四层小楼。一梯两户,一层做成了门面房。大哥、大嫂年纪大,为这个家庭付出也多,其他4个兄弟经过商量,让他们一家和父母住在二楼。三楼、四楼,则由4个兄弟抽签住。修房子花了11万,全是当时经济条件最好的老三黄文强垫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