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未婚同居公厕10多年 因不符合救助政策

2018-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志愿者送来旧床垫中间一室为两老摸黑吃饭的地方在五通桥城区文化路原物资局背面,有一条通向五通桥工业学校的水泥路坡道,坡道右侧一块三角地带斜坡上,有一个近30平方米的废弃公厕,公厕内居住着一对未婚同居的老人.67岁的古桂英婆婆称,她已在此栖身了30多年.10多年前,现年79岁的杨俊安大爷“无家可归”,又投靠了她.从此,尽管水电不通,二老相依为命.12月7日下午,来自乐山.五通桥两地的5名爱心志愿者利用周末的机会,相约看望老人.据了解,因为两位老人各有子女,不符合民政救助政策,两人又拒绝了由爱心团队物

志愿者送来旧床垫

中间一室为两老摸黑吃饭的地方

在五通桥城区文化路原物资局背面,有一条通向五通桥工业学校的水泥路坡道,坡道右侧一块三角地带斜坡上,有一个近30平方米的废弃公厕,公厕内居住着一对未婚同居的老人。67岁的古桂英婆婆称,她已在此栖身了30多年。10多年前,现年79岁的杨俊安大爷“无家可归”,又投靠了她。从此,尽管水电不通,二老相依为命。

12月7日下午,来自乐山、五通桥两地的5名爱心志愿者利用周末的机会,相约看望老人。据了解,因为两位老人各有子女,不符合民政救助政策,两人又拒绝了由爱心团队物色的免费住所。对于如何改善两位老人恶劣的生存现状,所有好心人都犯了愁。

住所:垃圾如山一片漆黑 屋顶漏水木床散架

7日下午1时许,爱心发起人黄丽华与其余4名志愿者一道,如约赶到了两位老人的住处。这是爱心团队第三次为两老送去鸡蛋、大米、菜油等生活必须品,清扫卫生。唯一不同的是,此行又有新人加入。

记者看到,老人居住的废弃公厕低矮简陋,分为三室,似曾搭棚扩建。屋内无任何照明设施,码放的废旧物品杂乱无章,无插足之地。中间一室为出入通道,右侧一室像是废弃公厕的主建筑。左侧一室为两位老人的“卧室”,因屋顶漏雨,木床受潮散架,床上的垫絮已经霉变腐烂。

据两位老人讲述,10多年前,每到雷雨季节,就有一股山水穿屋而过。公厕后面的厂房易主后,新主人才把这股山水避开。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把开豪车的帅小伙与献爱心的“公德男”视为一体。当天,来自乐山城区的两名“80后”小伙充当了打扫卫生的主力军。经过2个多小时的劳作,5名志愿者才把堆积如山的垃圾搬出室外,又就地取材将木床修好,铺上了专程送来的床垫。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商议改日翻修漏水屋顶。

身世:同居公厕10多年 各人有本“难念经”

记者发现,虽然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但耳聪目明,交流顺畅。

67岁的古桂英是五通桥区杨柳镇红军村11组村民。古婆婆自幼摔伤右腿,行走不便。古婆婆之前有两段婚史,她的第一任丈夫在21岁时患病去世。在为第二任丈夫生下一个男孩10多年后,二夫又意外坠桥丧命。古婆婆不到四十岁时,因家中老屋垮塌,从此进入五通桥区打工,栖身废弃公厕。在城区当了20多年环卫工之后,被无偿解聘。如今,她已在公厕居住了30多年。

杨俊安大爷现年79岁,牛华镇浸水村2组村民,膝下3儿3女均已成家立业。杨大爷称,他47岁时,因为家庭不和,前妻就离家出走,生死不明。后又因父子反目,挥刀相向,彻底决裂。从此,杨大爷自感无家可归,流浪在外,靠制卖竹椅为生。杨大爷在走街串巷时结识了古桂英,二人从此相依为命。

志愿者锯木修床

生存:没有灯光天黑就睡 挑水饮用下河解暑

今年9月,当地一名抄水表的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二人的窘境,此人在黄小华的爱心QQ群爆料。从此,黄丽华组建的爱心团队,每月定时为两老送去生活必需品、清扫卫生。

三个月以来,在小黄的倡仪下,来自五通桥城区、牛华镇、乐山城区、外地在乐谋职者等爱心人士,陆续前往看望两位老人。他们的职业有老师、公司职员、私营业主等,年龄从二十多岁至四十多岁不等,还有小朋友跟随前往。

由于废弃公厕不通水电,两位老人日常生活异常艰辛。黄丽华称,不久前一天下午,她给二老送东西去才发现,两位老人不到六点钟就睡了。至于饮用水,大多数时候,都是古婆婆一瘸一拐到一里路开外的山坡上挑水回家,遇到天干的时候,杨大爷就骑着三轮车到更远的地方搭水运回。

周边居民介绍:“大热天的时候,杨大爷热得心慌就跳到涌期江泡水降温”,“有一次他不在家,古婆婆下石阶的时候把手摔断了”,“每到过年的时候,有户好心人每人发50元钱。”

尴尬:不符合救助政策 拒绝免费挪窝

黄丽华告诉记者,对此,她曾登门求助过杨柳镇的相关领导。被告知因为双方均有子女,不符合民政救助政策,二人入住敬老院不现实。后来,经黄丽华的努力,当地一名房东同意,把置闲的出租屋免费提供给二人居住,虽然水电都通,二老担心非长远之计,婉言相拒。

古婆婆四十多岁的儿子是名挖煤工,偶尔会来看望她,但因大儿媳手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子经济条件不好,不会给予她经济资助。杨大爷的情况更加特殊。此前,他的儿子曾登门看望,打算将他接回居住,被他骂走。“我们从不来往,他们忤逆不孝,是我不认他们!”

现在,古桂英每月能领到310元低保救助金,还四处捡荒谋生。杨大爷为一家药房守门四年,月薪400元。除此之外,杨大爷未有任何收入来源,从未领取分文高龄补贴。杨大爷还担心,因为药房老板另有打算,他很可能即将失业。

获知杨大爷的家庭情况后,在场好心人试图开导,杨大爷突然情绪失控:“既然我们不符合政策,没的人管我们就算了。如果你们硬要逼我认我的娃儿,我只有死路一条!”杨大爷的倔脾气让所有好心人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