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行为会导致子女不孝 可别老无所依

2018-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家里的老人有时候不能正确认识儿子.儿媳和自己的感情关系.在传统家庭中起主轴作用.最亲密的是亲子关系,现代家庭中起主轴作用.最亲密的则是夫妻关系,有些老人对这种社会变迁现象心理上准备不足,常常不能容忍儿子与儿媳关系密切.亲昵,他们就说儿子不孝,致使父母与子辈之间充满“火药味”.久而久之,使儿子身处两难境地,易使儿媳言行不孝.还有一个就是当家里发生矛盾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除里后除外,处理问题向着媳妇是对的.你要在儿媳妇面前教训你儿子,等儿子不在的时候你在跟儿媳妇谈谈,多夸夸她,让她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家里的老人有时候不能正确认识儿子、儿媳和自己的感情关系。在传统家庭中起主轴作用、最亲密的是亲子关系,现代家庭中起主轴作用、最亲密的则是夫妻关系,有些老人对这种社会变迁现象心理上准备不足,常常不能容忍儿子与儿媳关系密切、亲昵,他们就说儿子不孝,致使父母与子辈之间充满“火药味”。久而久之,使儿子身处两难境地,易使儿媳言行不孝。

还有一个就是当家里发生矛盾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除里后除外,处理问题向着媳妇是对的。你要在儿媳妇面前教训你儿子,等儿子不在的时候你在跟儿媳妇谈谈,多夸夸她,让她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一切都是为了家庭幸福美满。

老人对子女要求过度或对子女无所求,父母对子女的心理要求要适度。有些老人整日把曾经养育子女的艰辛挂在嘴边,要求回报,子女稍有怠慢,便被骂忘恩负义。这种老人心理上很难获得满足。

还有一些老人,则自孩子懂事起就常常唠叨:“等我老了,有退休金,不用你养。”这种做法导致孩子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失去对孝道的正确认识和对父母的责任感,导致不孝。因此,老年朋友要从实际出发,给子女适当的自由度以及宽松的家庭环境。

老人晚年时不重视血缘亲情或过度简化传统礼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因为国家、工作需要,对子女缺少关爱,晚年又不重视亲情修复,致使两代关系失和。这样的老人晚年时应多注意和子女亲近,如常办家宴,多全家出游。

此外,逢年过节时,传统礼仪中应包含向老人表达敬意的内容,比如年轻人要为老人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孙子辈向他们敬酒等等,这不仅是中国礼仪文化的体现,兼有强大的孝道教育意义。

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重视,导致久病床前无孝子。无论是从患病老人的角度来看,还是照顾病人的子女角度来看,“久病床前无孝子”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很多老人患病后会变得焦虑、苛刻、暴躁,这是因为老年人生病之后社会功能减退,心理上也处于退行状态。

在患病初期,儿女们往往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但如果治愈希望渺茫,儿女们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所以,老人要对自己的健康提高重视,要想“久病床前有孝子”,老年人生病之后一定要进行自我调整,能平静地看待人到暮年疾病难免的规律,接纳患病的现实,并在现实条件下努力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

有不少单亲家庭在结婚前,缺乏与子女沟通。有的丧偶老人在萌生再婚念头后,会遭到儿女强烈反对,最后导致和子女关系破裂。从法律角度说,享有婚姻自由权是老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

但现实生活中的因素很复杂,老人再婚往往难以和子女达成共识。建议老人在婚前就财产、继承等事宜主动与子女沟通,必要时向老龄办、居委会等组织求助,争取子女的支持。这种事,就要好好商量,都是最亲的人。

中国传统就是重男轻女,然后父母在经济帮衬上偏心。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没有变,认为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情,跟女儿没有关系,这也成为了一些不孝女儿推卸责任的借口。你叫三岁来说他也会说这是错的,只能说现实到冷血。

另外,老人不应过度重男轻女,尤其不应在经济帮衬上偏向儿子。当然,现在的法律规定,女儿不仅有平等继承遗产的权利,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减少了此类纠纷的发生。生女生男都一样,有爱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