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健骗局又现 老人卧底解释保健诈骗手段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上当受骗的新闻越来越多,骗局的核心不变,就是夸大宣传,甚至无中生有。最近,家住宁河区的王老先生就摊上了这样一件烦心事。
近日,王先生爱人到宁河区市场监管局消保科投诉,称去年8月29日在辖区某购物广场一家保健品商店购买了价值3万余元保健品,共40组,销售人员宣称对心脑血管有保健作用,但使用一个月后,王先生却因心脑血管旧病复发住进医院。
无奈之下向市场监管部门求助,希望能帮助其将剩余28400元货款退回。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商家认为销售保健品属合法经营,且已提前告知消费者保健品并不是药物,更不是其生病住院导火索,王老先生以前就有病史,即便是生病住院也不是商家责任。经过执法人员耐心调解,商家同意退还消费者剩余的28400元,消费者表示非常满意。
随着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日渐关注,烟台市场上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保健品越来越多。其中,有些公司以“提高免 疫力”为招牌,让老年人心甘情愿为动辄一个疗程上万元的“天价”保健品掏腰包。日前,市民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
4月1日,79岁的市民于女士听朋友说,一保健品公司免费为老人发礼品,她便按照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当即让于女士参加现场发放活动。于女士因嫌离家远,自己年迈且腿脚不便,便没有同意。
随后,该公司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于女士,邀请其到公司参加免费体检活动,于女士表示并不清楚路,该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亲自将于女士接到公司,参加活动。进入所谓的公司后,工作人员便禁止老人们把手机拿出来,禁止老人们相互交谈。“现在想想,当时应该有所怀疑的。”于女士事后回忆说。“现场好多和 我年纪相当的老头老太太,”于女士说,“当时让我们填了一个健康情况表,然后又有一个50岁出头的男的,自称张教授,在一间屋子门口给我们挨个坐诊。”
轮到于女士坐诊后,不到1分钟,张教授便诊断完毕。“给我看完后,问我是不是便秘,说我胃不好,让我买一份叫什么小球藻的保健品。”于女士终于反应过来,发礼品、坐诊这些免费活动都是为了推销该公司的产品。而该保健品却价值不菲,一盒售价2000余元。
禁不住销售人员的软磨硬泡与甜言蜜语,于女士当场购买一疗程8盒共计19840元的保健品。但是因为出门身上没带够钱,于女士与工作人员协商先将这100元作为产品押金,剩下的钱以后再给。“买完东西后,有个工作人员把我带出了公司。”让于女士不解的是,离开时,该工作人员将她带到写字楼的后门,而并非最初走的正门。回到家后,第二天,有工作人员上门去向于女士要剩下的钱款,于女士先给了她两千元。待其走后,于女士越想越不对劲,联系上女 儿、女婿、儿子说了这件事情。女儿按照包装盒上的名称上网查找保健品公司的情况,却一无所获。
当时销售工作人员承诺的不满意可以无理由退换货,也变得麻烦起来。“那边找各种理由就是不给退,要么拖时间,说半年之后再退,要么就故意说产品被我们损坏了,不能退。”于女士说。
接到爆料后,记者昨日以顾客身份走进这家保健品公司。公司走廊上几乎所有的房门都是紧闭状态,看不到任何内容。看有人来公司,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态度十分谨慎。记者佯作对产品感兴趣但质疑产品真实性,后被另一名高个男子带入一房间内。该男子让记者等一下,随即离开。回来后,该男子手里多了几份文件。“这是产品资质证明,”该男子说,“我们是福建总公司的下属公司,负责产品销售。”当记者提出公司是否具有代理权时,该男子并未出具相关授权。
随后该男子主动带记者参观所谓的理疗室,据该男子介绍,理疗室里有13个床位,每天大概几十余人免费理疗。“只有购买过我们产品的顾客才能接受理疗。”该男子称。
记者在登记表上看到,仅4月5日一天就有60余人接受理疗。
离开时,记者向该男子索要名片,男子称他们公司的员工都没有名片。而记者在进入该公司的整个过程中,这名男子一直跟随左右。
一大早,一群老者像赶集般从四面八方涌入某个会场去听健康讲座,门口三五工作人员热情笑脸相迎,嘘寒问暖。"会议"结束,三三两两的老者结伴而出,手里或多或少拎着些"礼品",眉开眼笑纷纷离开……相信不少老年人对于这一场景并不陌生,或许,您就是其中的一位,甚至不少人对参加这类保健品推销活动乐此不疲。然而,本市70多岁的郭大爷,用三天时间去当"卧底",现身说法揭露不良商家搞的所谓"保健讲座"真相,或许不够全面,但也反映出一种现象。体验之后郭大爷不禁感慨:"你被忽悠了,咋还不醒悟?"
郭大爷,70多岁,家住本市老军营小区。多年来,他一直有晨练的习惯,可近来,他发现不少像他一样的老年人,起得挺早出门却不是为了锻炼,而是行色匆匆去听“保健讲座”。时间一长,他才看出门道,原来,这些老年人为的是领取一份纪念品——无非也就是几颗鸡蛋或一袋咸盐,有时竟领到三头大蒜……不过,真有这等好事,何不亲身体验,这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于是,郭大爷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开始了三天的“卧底生活”。
“大妈、大娘、大叔、大爷,早上好!”第一次听讲座,郭大爷就被一位衣冠楚楚、手拿麦克风的主持人一番慷慨激昂的问好声给震了。再看那间不足15平方米的屋子,里面坐满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台上一声问候,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好,好,特别好,越来越好!”一看这架式,就像“训练有素”,热烈的气氛瞬间被营造出来。
接着转入“正题”,只见主持人开讲:“目前社会上的伪劣保健品太多,可谓鱼目混珠,防不胜防!希望今天来听讲座的大妈大娘、大叔大爷不可掉以轻心,务必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千万别上当受骗!”说着话,墙上的大屏幕播放的都是全国各地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案例。片子播完,主持人赶紧推销起他们的产品——参灵胶囊,号称药到病除,大到心梗、脑梗,小到袪斑、脱发等,百分百有效,灵得很!听到这儿,郭大爷心里就犯起嘀咕:果真如此的话,要医院干嘛?
“拍呀!快,拍手、拍手。”第二天,当郭大爷走进“会场”,在主持人一句热情的开场白过后,突然身后伸过一只手来,轻轻地推了他一把。原来,坐他后排的那位大爷见他无动于衷即刻“提醒”他。这时,郭大爷不禁心想,那位仁兄是“托儿”吗?
接下来,大屏幕又开始播放片子,里面一位自称是“总经理”的人开始娓娓道来:“我经常外出开会、赴宴,很多名人向我求救,他们得的病稀奇古怪的,有常年失眠的,常年头疼的,常年心率不齐的,还有常年三高不降的,我一一赠送他们一盒参灵胶囊。没多久,纷纷打来电话说病好了,奇迹般康复了!”听着这段话,郭大爷深表怀疑,可周围不少人却“兴奋不已”,还现身说法说什么服了药真见效。其间,还有主持人与某大妈、某大爷的互动,说吃了没几盒,睡眠好了,饭量猛增,手脚也不冰凉了,走路腿脚利索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居然有人说服了这种保健品,和老伴也不吵不闹了。接着,就看这些人现场说服他人买保健品,经不起软磨硬泡,不少人纷纷掏了腰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托儿,咋就还有人中招?”郭大爷显然已经看出些门道。
虽然经历了两天的“洗脑”,但郭大爷第三天依旧走进了这家“养生堂”,倒想看看这帮保健品推销员还能整出啥花样?
“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服用没上限,病不见效,只要加大剂量,便可奏效。”郭大爷说,听听,这种推销口号足以让人生厌,说白了就是让人大把大把地花钱。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人家居然说“如果服用时有反应,比如,头痛恶心,跑肚腹泻,不必担心,这是正常反应,说明元气正在上升……”最后,郭大爷实在听不下去,只好堵上耳朵,逃之夭夭……
“真为那些被忽悠的老人感到痛心,明明上当受骗了,咋就没有醒悟之意?”郭大爷告诉记者,经过三天的“卧底生活”,他清清楚楚看到一些老年人为了点儿小恩小惠领个小礼品,不由自主“掉”进忽悠的坑。更有甚者,不惜花重金买回一堆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上当受骗却浑然不知。在此,他呼吁,不论思想空虚还是真的需要,老年人在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远离消费陷阱!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对于这种欺骗老年人的销售行为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4月6日,市民李先生致电记者称,自己的岳母买回了价值近两万元的同一品牌保健品72瓶,先期付了2000元,结果才吃了两次,老胃病却又犯了。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李先生的岳母家,78岁的老人极其警惕地检查了记者的证件。确认身份后,老人告诉记者,几天前,她看到一则免费送粗粮的广告,就打了一个咨询电话。第二天一大早,她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来到文化宫一家售卖保健品的公司。工作人员先给了两小包粗粮,在要求她填写健康调查表后,又到另外的房间为她做理疗服务,称随后会有来自北京的教授为其把脉。
“我现在才想明白,当时不是填了个健康调查表吗?上面写有哪儿不好,这个教授就说哪儿不好。”老人说,这个教授不仅关心她的身体情况,还打听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带了多少钱等。“现在想来对方就是根据收入多少来卖产品数量。”
随后,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推荐了一种包装精美的保健品,一算账竟然要四五万元。老人表示,自己吃不起,对保健品也没有兴趣。工作人员告诉老人,现在还有机会享受国家补贴,算下来只需19840元,这个机会很难得。老人家里只有两千元,存银行的钱还有两个多月才到期。对方听后则表示,如果提前取出来,银行利息的损失由国家给补贴。老人此时觉得有些疑问,国家这么个补法到底图啥呢?看到老人迟疑,工作人员就动员老人交一百块钱押金,就可以把产品先带回去,其它的款以后再付。
于是,老人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回到家中,想想这么贵的保健品都拿回家了,不能一分钱不给人家,便将家中仅有的两千元给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