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女下凡竟是为了再到这七美乡看看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七美乡是台湾省澎湖县最南边的一个乡,旧称大屿.南天岛.南屿,原为“大屿乡”,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本岛时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节的“七美人冢”事迹,于1949年更名为“七美乡”.该乡位于澎湖列岛最南边的七美岛(七美屿),为澎湖县第五大岛屿. 七美乡是台湾省澎湖县最南边的一个乡,七美乡在澎湖县的位置位于澎湖列岛最南部的七美岛(七美屿)上,经纬度为东经119°40′,北纬23°16′,约在县治马公市南南西方29海里(36公里)处.东南东距台南约48海里,东南距高雄约58海里.全乡总面积约6.99平方

七美乡是台湾省澎湖县最南边的一个乡,旧称大屿、南天岛、南屿,原为“大屿乡”,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本岛时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节的“七美人冢”事迹,于1949年更名为“七美乡”。

该乡位于澎湖列岛最南边的七美岛(七美屿),为澎湖县第五大岛屿。

七美乡是台湾省澎湖县最南边的一个乡,

七美乡在澎湖县的位置位于澎湖列岛最南部的七美岛(七美屿)上,经纬度为东经119°40′,北纬23°16′,约在县治马公市南南西方29海里(36公里)处。

东南东距台南约48海里,东南距高雄约58海里。全乡总面积约6.99平方公里,周围长度14.40公里。七美屿乃一块切割之方山岛屿,面积为澎湖群岛第五大岛。全乡下辖6村61邻,总1241户,3557人 。

依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七美地区在史前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

1983年发现的“南港文化遗址”,位于七美人冢东北方约250米处,是一处“细绳纹陶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1983年、2000年发现的南港、东湖、西北湾三处“石器制造场”,使七美成为台湾史前时代的重要研究据点之一。

七美乡居民以讨海为主,每发生海难,就可能多出几个寡妇,所以曾有“寡妇岛”之称。七美岛为澎湖列岛最南端之最大孤悬岛屿,故原名为“大屿”、“南屿”及“南天岛”,史上长期隶属望安。日治时期大正9年(1920年)实施五州二厅制时,为高雄州澎湖郡望安庄大屿。大正15年(1926年)澎湖改制为厅,为澎湖厅望安支厅望安庄大屿。一直到昭和19年(1944年)8月1日设大屿庄,仍在望安支厅之下。原属澎湖厅望安支厅“望安庄”管辖,日治末期成立“大屿庄”,战后因改制为乡,又改称为“大屿乡”。1949年更名为“七美乡”迄今。

连续或只有局部相接连的草地,是七美岛典型的植被景观,其植物组成如同澎湖的其他离岛,亦是以禾草为主,如牛筋草.狗牙根等.岛内最普遍的灌木丛是银合欢.往往能形成大片的低矮林相:其他如苦蓝盤.林投.马缨丹等则多生长在沿海砾石坡地间:黄枫与揽仁树是七美岛上最高的树种.前者花朵硕大且花期长:後者树叶於每年冬季会转红.皆颇能为七美增添热闹的景象。

七美位於台湾海峡东南部.其沿海环境受黑潮与中沿岸的季节性强弱变化潮流的影响.七美附近海域在此夏季黑潮与冬季中国大陆沿海冷流的交汇下.产生了大量浮游生物与鱼类.形成很丰富的海洋生态.本区海域内的鱼类至少有145科700多种之多.其中以硬骨鱼类中的驴形目占大部阶.如鲨科.鲭科.三鳍尉.须鲷科.森参科等鱼类.丛生海底礁岩表面的珊瑚.软珊瑚.角珊瑚和水螅珊瑚较常见。

七美乡的产业有水产养殖业、渔业、农业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是七美乡产业的大宗。由于水质无污染,养殖渔业品质高且产量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为九孔养殖业,包括珍珠九孔与翡翠九孔两种。每年7月举办的“九孔美食节”,皆能吸引大量游客。

由于周围海域为洋流交会之处,形成鱼类资源丰富的渔场,因此渔业自古以来即为七美乡的重要产业。但因为人口外流严重,加上渔货运输成本提高,渔民收入有限,大多仅能维持生活基本的需求而已。

七美乡的农业用地达385.54公顷,占了七美乡用地的61.19%。但受限于气候因素,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并不多,大多是花生、地瓜、玉米及冬季蔬菜,另有一些具地方特色作物如风茹草等。近年来人口外流严重,导致废耕地面积比例偏高。

七美乡由于交通不便,物资缺乏,因此畜牧业在自己自足的要求下,反而比澎湖本岛还要兴盛,主要饲养羊、鸡、牛、鸭、鹅等。岛上牛、羊饲养皆以自然放牧方式,任其啃食无污染野草,因而肉质鲜美。最近几年来羊肉市场需求量大增,产量有明显的大幅度成长。

七美人冢是岛上最著名的名胜,也是规划完美的游憩区,周遭设有凉亭、桌椅,玄武岩筑成

的服务中心,古朴雅致,内设有志节厅,供奉七位贞女的牌位。据说七美人殉节后,乡人填井为坟,不久,荒冢上竟长出七株楸树,当地人认为是七女魂魄所化生,于是盖了七间房舍奉祀;冢上立着七美人冢碑与七美人歌碑石。

长年来,祭口除香花素果外,还贴心地摆上七份化妆品。据说七美人的小姐脾气可不小,随便折取楸树枝者,还会闹肚子痛呢!冢旁的楸树于春秋时节会开米黄色小花,清香袭人,而七间房舍已完全掩于树中,墓家周遭有玄武岩碎块砌成的防风墙。

南沪港是搭船观光客抵达的首站,也是南海重要的渔业中心。

南浅渔场是指七美南端的海域,因巴士海峡黑潮和渤海暖流在此交会,洄游鱼类及底栖性鱼类颇丰,四季均有丰盛的渔产;每年冬夏两季,四方来的渔船常把南沪港挤得热闹非常。

南沪灯塔临海崖而建,是澎湖群岛最南端的灯塔,规模虽小,却是七美南方海域作业渔船最明显的指标。灯塔建于1939年,设有不动四等白色闪灯,每3秒钟闪光一次,以8000烛光照耀19海里。灯塔周遭为一脉相连的草原,成群羊只漫步其间,风光闲逸,临崖眺望,海天美景尽收眼底。

这里的海崖为连续玄武岩海岸,经过长时间海蚀作用,形成多处海蚀沟与海蚀洞。

循着城垛步道前行,可抵眺望平台,右前方一处凸出的海崖,形似石狮蹲伏,“大狮”之名由此而来;整只狮子由一条条木炭般的玄武岩构成,呈现出粗犷的美感。

左前方海上有处火山角砾岩构成的海蚀平台,平台上有条延伸入海的岩脉,恰似蟠龙盘踞,退潮时尤为明显,而有“龙埕”之称,此乃岩层受压挤而形成弯曲排列的褶皱。大狮右侧的第二个山坳口称为“下巷”,此地有范围颇广的玄武岩六角形横断面及岩柱纵断面,其中一处高达60公尺的海崖,褶皱形状有如猪蹄膀,成为一大特色。

牛姆坪为一U型海岸山谷,海蚀平台发达,有200多个石阶沟通悬崖上下,崖上是辽阔平坦的大草原,夏天适合从事露营活动。

在牛姆坪湾内大小不一的海蚀平台中,有块形状酷似台湾岛,令游人称奇。分叉仔位在牛姆坪右侧,为强烈海蚀作用造成的海蚀柱景观,高约50公尺,兀立海中,与牛姆坪若即若离,两者都是海钓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