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再现棕色大熊猫 科学家解析棕色大熊猫如何诞生
3月28日,有记者获悉,日前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实施“全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红外相机示范性观测”项目中的一个监测位点,拍摄到一只健康的成年棕色大熊猫个体,共拍摄到3张照片和1段时长10秒钟的视频。
据了解,本月11日,实施与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红外相机示范性观测”项目中的一个监测位点拍摄到棕色大熊猫个体,共拍摄到3张照片和1段视频。
经资料介绍,世界上有科学记载的棕色大熊猫发现地点均在陕西秦岭山脉核心地区。这一次的发现是既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大熊猫研究小组1992年2月于长青保护区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活体之后的第二次记录,是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拍摄到的野生棕色大熊猫。大熊猫研究专家雍严格介绍,此次是秦岭地区第9次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
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持续10年的大熊猫及其伴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系列课题研究,收集野生动物图片信息达10万多张。经过建区20多年的有效资源保护管理,辖区被采伐过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更新,森林覆盖率达97.4%;辖区内大熊猫种群稳定增长,由全国大熊猫第三次调查结果的52只(不含亚成体)增长至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结果的57只。
秦岭野生棕色大熊猫在野外的不断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种群在秦岭地区的独特分布,这是陕西省大熊猫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什么会有棕色大熊猫?
科学家的几种推测:
第一种观点是棕色大熊猫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影响毛发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在秦岭地区的土壤、水源中含量异常,因而影响它的毛发中的黑色素的合成。但如果是这个原因,该地区所产的大熊猫种群中似乎应该有从黑色到棕色变化的各种毛色的中间类型,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这样的居间类型;
第二种则是基因说,他们认为棕色的体毛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但在自然界由于基因突变而影响毛色的现象出现的概率很低;
第三种观点认为棕色毛色是一种原始的性状,即返祖说;
第四种认为这是一种隐性基因纯合的结果,假设体毛的颜色由一对基因来控制,则控制棕色体毛的基因为隐性。只有当亲本双方同时携带有这种基因的时候,它们的子一代才可能出现隐性基因纯合,从而生长出棕色的体毛。第四种解释虽然似乎比较圆满,但由于人们掌握的有关资料还很少,所以要揭开棕色大熊猫之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986年4月,大熊猫丹丹发情期间,分别通过利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和与饲养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的雄兽“弯弯”交配的方法使之怀孕,并于当年9月13日产下2个幼仔,但都没有成活。1989年4月丹丹再次发情时,又与弯弯交配,受孕后于当年8月31日产下1个雌性幼仔,经过精心护理,幸运地存活下来,但生长发育比较迟缓,取名“秦秦”。不过,丹丹所生育的幼仔的毛色均为黑白相间,没有任何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