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私能辩忠奸 开封的包青天包拯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包拯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

包拯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 。他严格执法 ,铁面无私 ,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包拯出生于官僚家庭,天圣朝进士。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任开封知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但他最辉煌的政绩是他任开封府期间。

古时告状难,受了委屈有了冤情要先请文化人写好讼词给书记员。要想快点结案就要给这些书记员塞红包,由此造成很多冤假错案。包拯明察,在开封府北墙开了一个后门,工作日原告手拿状纸可以面见包公陈情。包青天的大名不胫而走,这在历史上有真实的记载。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公孙策,古典名著《三侠五义》 中的文学人物,开封府六品主簿,包拯的得力助手。开封府三口铜铡的设计制造者,懂医术,心思缜密,性格和善。公孙策在审郭槐时制造了刑具杏花雨,为开封府制造了龙虎狗三口铜铡。公孙策,少年英姿惊艳红尘,二十年的“目中无人”,一旦为人所折服,一定是心甘情愿,成为包拯的挚友。

在电视剧中,公孙策并没有死,而在名著《三侠五义》中也未提及公孙策死的信息。而在电视剧中有一桥段是包青天挥泪斩公孙,其实不是包拯非要杀公孙策,而是他问心有愧,决定以死谢罪,不过在行刑过程中,先是展昭出手阻拦、苦苦相劝;然后晴空霹雳,老天爷也不让死,公孙策不再固执求死。

包公夜审阴间说的是:少女柳金蝉在元宵夜赏灯会的时候,被街头的无赖诱拐到家中,被无赖逼婚,但是柳金蝉誓死不从,被李保用蛮力勒死。李保看死人了自己也害怕,就想毁尸灭迹,在转移尸体的时候被书生颜查散看到。这李保是个无赖,他嫁祸给颜查散,结果当地的知县下令将颜查散处死,颜查散向包拯救助,包拯就下到阴间去一看究竟,他命令判官视察生死簿,生死簿上写着柳金蝉被颜勒死,包拯不相信,他又到阴间,这次看到了柳金蝉的魂魄,问她究竟是谁害死自己的。

包拯还从小鬼中得知判官是;李保的舅父,因为判官想要保护李保,才篡改的生死簿,包拯就搬来虎头铡,把阴间的判官给斩了。回到阳间,他还颜查散一个清白,把李保转啊归案。为什么包拯能夜审阴间,原来包拯小的时候他火眼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有一天包拯路过一个宅院的时候听到有人呼救,包拯看到俩个小鬼想要把一个女子拖到阴间去,包拯就跟着去一探究竟了,结果原来这女子阳寿未尽之时小鬼想要抓这女子,包拯就大闹阎王殿,这之后,包拯就在无常殿当起了无常爷。包拯就变得能夜审阴间了。

《探阴山》是1993年电视剧《包青天》系列单元之一。查散和书童雨墨上京赶考住在柳金蝉的家, 千户官冯君衡想娶柳家小姐,他来到柳家杀了秀红并陷害颜查散入狱,之后,他指使王奇毒死雨墨,包拯和王朝和马汉到地府,包拯发现生字簿的字被篡改,颜查散的寿命由69岁降到29岁,流油鬼告诉包拯是红判官篡改,包拯要红判官上殿,他被拿下,红判官被包拯宣判斩刑,虎头铡被抬上阎王殿,红判官被送上铡刀给处斩,阎王将让人生死簿颜查散那一夜改回来。

三天后,冯君衡被问斩,冯君衡到柳家强娶柳金蝉时,他被开封府的官兵逮捕入狱,包大人升堂,他的上司徐公公到开封府大堂陪审,王奇供出是冯君衡毒杀雨墨的真凶,王奇因钱财谋财害命被包拯判处斩首,王老汉被押出公堂斩首示众,颜查散无罪释放,冯君衡被包拯宣判铡刀执刑,最后他被押上虎头铡给问斩。

包拯真的是一个个性刚直不阿的好官,有一股子牛劲让权幸大臣,甚至仁宗本人都有点畏惧三分。包拯的不畏权贵,铁面无私,当时的官场便流行一句时髦话"包弹",为官清廉正派,就叫"没包弹",贪官污吏就叫"有包弹"。包拯的第一次弹劾是范仲淹的吏治改革导致朝廷陷入"党争",出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包拯对范仲淹的监督地方官员的按察使权力过大提出质疑,两派对新政是否加重官员腐败争论不休,保守派士气大振。变法失败新政被废,包拯又上奏,建议保留范仲淹考试选拔人才等新政。其实,包拯并不支持保守派,而是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一生不结派不卷入党争,甚至没有一个走得近的朋友。包拯的弹劾只是出于刚直的个性,也出于卓著的见识和远见。

包拯渐入佳境,走上政治舞台之后,弹劾冗官还真的有一股牛劲。被包拯弹劾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少于30人。包拯弹劾官员,火力之猛,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并且被他弹劾的都是当朝权贵。包拯七次弹劾酷吏王逵,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最终把这个宠臣拉下马。包拯弹劾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还四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下不了台。包拯弹劾宰相宋痒,其人文采风流道德高尚,实无过错。包拯越弹越牛,甚至六次弹"国丈",硬生生地把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给弹下马来。包拯甚至和皇帝对面理论,在争执到达高潮时,包拯一激动,站在仁宗面前义愤填膺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了仁宗一脸,皇帝尴尬至极又窝火。这就是包拯,一生刚直不阿,正气凛然地弹劾贪官污吏,是一个真真正正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官清正的好官。

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脏枉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是他的最爱。这个贪官被包公知道了,他要为民除害,把国舅抓了起来,押回府第。起初,国舅还很不在乎,可当他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包拯之后,嚣张的气陷马上不见踪影,跪在地上求饶,并邀请包拯到府中一次,说是自首,其实是想贿赂包拯,但包拯并不知道,还是取了一次国舅府,到了国舅府,国舅亲自出来迎接,和蔼可亲,全无平时凶恶的样子。

国舅与包公坐在花园的石凳上闲聊,聊包公的琐事。包公感到很纳闷,聊了一会儿,国舅抬出几只箱子,指着箱子说:“这是一点小意思,请你笑纳。”包拯打开奇怪的箱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暗想:莫非国舅不是自首,是想贿赂本官,但还不露声色的对国舅说:“小人不明白国舅爷的意思。”国舅爷见包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直言到:“包大人,只要你放过我,不查下去。”他顿了顿,撇了一眼包拯,继续说道:“这些银子就全归你所有,另外还有酬谢,金银任你选,姑娘任你挑,包夫人我一定让她吃好住好,养的白白胖胖,少了一根汗毛,你找我算帐,荣华富贵永享不尽。你说怎么样?”国舅爷以为包拯一定受不了这种诱惑,满口答应,但包拯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国舅,做官只为民,不为财,您说要自首,现在看不是。”说完,包拯大步走出国舅府,回去后秉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