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籍作家王国平与大师南怀瑾的“忘年交”对话
绵阳晚报-蜀龙网讯(记者 陈元松) 南怀瑾,当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95岁。
江油籍著名作家王国平,今年“双节”大假期间,他放弃了回乡与亲人团聚,一直坚守在太湖大学堂,夜以继日整理南怀瑾先生生前的回忆历史以此告慰、缅怀大师。那么,这位“70后”是怎样与南怀瑾先生结下"忘年交"情谊的呢?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日前,记者对王国平连线采访,披露了一段当年王国平与南怀瑾的“忘年交”对话,大师对四川的怀念,他的幽默和调侃,读来让人仍俊不禁。
相识大师
王国平最早与国学结缘,始于1997年,他毕业分配至四川都江机械厂,工作之余为了打发时间,从同事那里借得一册南怀瑾先生的国学著作。没想到,一读便不忍释手,从此开始忙里偷闲钻研国学。
灵岩寺位于都江堰市区北5公里幸福镇灵岩山七星岩下,称"灵岩圣灯",旧为"灌县十景"之一。 1998年,王国平探访灵岩寺,费尽周折打听到60年前南怀瑾先生曾经常来灵岩寺游学访友。
十多年来,王国平始终关注南怀瑾先生和灵岩寺,有了一些难得的收获,同时也有一些往事因为岁月的远去而日渐模糊,被访者皆不能完整忆及当年往事。
谁能理得清这段历史?岁月荏苒,可能惟有当年的当事人南怀瑾先生能钩沉这段近六十年前的旧事了。可先生乃是一代大家,拜访者如过江之鲫,且大都是社会名流。王国平自感拜访南怀瑾先生的希望渺茫,不存他想。没想到,王国平因一段因缘际会终于如愿以偿。
2011年9月1日,他满怀景仰前往太湖之滨拜访南怀瑾先生。临行前,他特地连夜赶制了一本画册《都江堰市灵岩寺百年影像》,书中收录多帧老灌县及灵岩寺照片,他想将这本画册作为"见面礼",献给南怀瑾先生。
次日下午4时许,王国平一行抵达太湖大学堂。
晚上6时许,王国平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南怀瑾先生。先生慈眉善目,精神很好。手持拐杖,而几乎不拄。着灰色对襟装。虽九四高龄,仍脚步轻盈,有大家风范,却无大家倨傲。
10余位主宾落座后,一听说王国平等来自灌县(今都江堰市),南怀瑾先生兴奋不已:"我在成都华西坝呆了八年,到了我这里就是'不吃白不吃'。来,抽烟喝酒,好摆龙门阵嘛。"听了南怀瑾先生一席话,大家都笑了起来,拘谨气氛一扫而空。
南怀瑾先生讲述60年前的往事,如数家珍,仿佛那些人和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先生记忆力之惊人,让王国平始料不及。说到四川,说到灌县,说到灵岩寺,先生的话匣子一打开,他在娓娓道来中为大家展开了一帧四川的风土人情画卷……
对话大师
一个文人必须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
四川人非常讲义气
王国平:南先生在四川呆了很多年?
南怀瑾:我在四川呆了十年,主要在成都一带活动,川西、川南、川东、川北都去了很多次。西康,云南、贵州的边境都是出土匪的地方,我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土匪头子……
王国平:在四川生活这么多年,您怎么看待四川文化?
南怀瑾:四川文化一大景观就是,喝喝茶,打打麻将,摆摆龙门阵。
王国平:您怎么看四川人的性格?
南怀瑾:四川人非常讲义气,真痛快、真义气、真耿直,,讲的是:你哥子,我兄弟,你不吃,我怄气。四川人说话爱骂人,但是你骂他,他也不会生气。
四川人爱摆龙门阵
王国平:摆龙门阵是四川的一大特色。
南怀瑾:四川人爱摆龙门阵啊。我在四川的很多老朋友,都会摆龙门阵,听的故事很多。青城山当时有一个传说中的神仙叫周凌宵,据说会飞剑,死了,他女儿还在。还有人告诉我:"我给你介绍一个师父,青城派的,姓徐。"那个师父叫徐庶,就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徐庶,我一听就不去了。那个时候流行飞剑,你们不要笑,剑术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川、康、渝一带这种神话非常多。当时还有人写信给蒋介石,说日本飞机怕什么,只要学了"剑仙"的飞剑,就用飞剑把飞机射下来,日本鬼子就完了。抗战精神可嘉,乱七八糟迷信的神话也太多。
我有一个朋友原来在西康的,后来我在台北碰到了,他请我吃饭,我问他:"听说你每次给蒋先生写完报告后,一定要在信尾写上,又在哪里碰到一个神仙了,又在哪里碰到一个剑仙了,叫老头子采用,可以来打日本人的飞机。"他说:"有啊,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当然知道,你当时不就摆了龙门阵的嘛"。然后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说:"我怕蒋委员长'忌才'啊,我以前写了很多报告,言必有中,蒋先生都言听计从啊,我就一定会在后面写一些怪话,表现得怪诞,这样我就安全了。"
四川有个大学者叫刘师亮,北京大学名教授,连谢无量都很佩服他。当时四川军阀乱杀人,俗话叫"乱剃头",于是他写了一首剃头诗:"问道头可剃,人人都剃头,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且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意思是说:你要杀人,别人也就要杀你。
四川的朋友值得怀念
王国平:听说您在四川的朋友很多。
南怀瑾:成都的五老七贤,有几位是我的老朋友,其中一个七十多岁的刘豫波老先生,他的一个小砚台都还在我的手里。四川有一个人叫刘杭生,后来到了台湾,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北大毕业的,当过抗战末期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成都东门外圣佛寺还有个光厚老禅师,光厚禅师不简单啊,四川人都称他为"四川现代的活罗汉"……
王国平:您老怀念四川吗?
南怀瑾:我跟这位刘(雨虹)老师多么怀念四川啊。四川是晚年最好居住的地方,比昆明、杭州……哪里都好,优哉游哉。
王国平:很想请您回四川走走。
南怀瑾:感谢你邀请我回四川。对不起,人怕老,老了以后,当年的老朋友一个个都没有啦,找不到老朋友了,跟很多人坐在一起,都无话可谈了。我从美国回到香港以后,还寻访到了一些四川的老朋友,然后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会给他们送礼金。现在很多老朋友都走了,还只剩一两个了。
缅怀老师
目前,王国平仍然留在太湖大学堂,忙着整理南怀瑾先生口述历史。在连线王国平采访中,记者发觉他一直尊称南怀瑾先生为老师。王国平说:在与老师相处的三个月里,作为一个比老师年龄小近一个甲子的晚辈,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诚恐、压力、自卑,老师带给他的是平等、欢喜和幸福。他深切感受到老师不仅是大学者、大宗师,更是一位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老师。这是一位可以教你怎样吃饭、怎样走路、怎样说话,怎样问好,怎样读书,怎样做人的老师,细小至站坐卧,宏大到儒释道。
王国平说,在老师身边的每一天,他都学到很多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他将一生受用不尽。记得有一天下午,老师发现他气色不好,有点气虚,回房后亲自给他配好了药,让他调理。平时老师很忙,总想抽时间向他口述自己的故事,但是每次忙完时,都已经半夜了,老师很想给他打电话,让他起来两人一起"摆龙门阵",可是老师不想影响他休息。虽然他每次都跟老师说,没关系,没关系,可是老师一次都没有半夜把他叫起来……
"以后再也接不到老师的电话了!"提起老师的去世,王国平无比动容,他说:人的一生如梦如幻,会经历很多事情,也会忘记许多事情,但是,他与老师相处的这段时光,老师教给他的那些东西,老师带给他内心的感动将一直珍藏在他的生命里。老师虽然去世了,但是博大精深的学术矿藏永远不会有掘尽的一天,老师谦逊内敛的人格光芒将像中秋明月的清辉一样烛照这个时代,朗润我们的内心。
(特别提醒编辑老师:此稿经被采访者之一的作家王国平先生授权,仅供绵阳晚报的纸质媒体独家刊发,严禁其他媒体转载。)
王国平,生于1976年,江油市东安乡人。现供职于都江堰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省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芙蓉锦江》副主编、都江堰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见于《诗刊》《星星》《人民文学》《诗歌月刊》等。著有随笔集《都江堰:两个世纪的影像记录》,访谈录《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诗集《挽歌与颂辞》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诗歌双年选》等选本。作品曾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获第六届金芙蓉文学奖、第六届四川省文学奖、第十一届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