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计划海归教授因病早逝 揭秘上海交大蔡申瓯教授的成功之路
在上海交通大学全力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成为了关键一环。交大一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学校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程序,对接学校、学院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适时引进。学校建立了国际高水平海外专家信息库及信息系统网络,坚持在正确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引进合适的海外专家,改进考核评价体系与科研奖励政策,通过妥善管理与激励,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对学校的促进作用;通过人才特区这种特殊模式在致远学院、密西根学院等建立了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师聘用体系,营造出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术生态环境,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被上海交通大学良好的国际声誉、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国际化的学术氛围所吸引,纷纷到上海安家落户。大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直接促进了学校、各学院管理理念的转变,为学校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蔡申瓯教授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然而,经过与病魔几年的斗争,蔡教授于美国东部时间21日凌晨4时12分在纽约家中安详离世。得知大洋彼岸传来的这个噩耗,蔡教授的同事、学生陷入悲痛。
蔡申瓯教授因病逝世,今天,院网首页已变为黑白,师生点烛追思。蔡申瓯1994年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美国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等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主要涉及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2001年,他凭借自己前期的研究成果与科研潜力成为美国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获得者。
2009年12月,蔡申瓯作为最年轻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来到交大,担任自然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和致远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主讲课程有统计力学与热力学、专业研讨课等。
千人计划海归教授蔡申瓯因病早逝,写满公式的黑板永远定格。走进蔡申瓯教授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大小的的黑板,从天花板到地面的背板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各种数学公式,三张巨型电脑显示器将蔡教授的办公桌围起了一面电脑墙。一张长沙发,几把小椅子,到处散落的粉笔和随手可及的书本是蔡教授办公室的全景图。长沙发往往就是蔡教授通宵工作时,稍作休息的床。
如果你深夜十二点在致远学院报告厅遇见蔡教授,那一定是蔡教授的课题组在讨论问题。如果你凌晨四五点还在致远学院学习,那学院唯一亮着灯的办公室一定是蔡教授还在那里挑灯夜战搞研究。如果你早晨七点多在致远学院洗手间遇见蔡教授,那一定是蔡教授通宵后准备去上课。
正是由于蔡教授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他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蔡教授在顶级国际期刊PLoS Biology发表封面论文,并被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作为研究亮点报道;同时他也作为通讯作者在顶级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 ( 简称PNAS) 上发表了论文。
蔡教授于美国东部时间21日凌晨4时12分因病早逝。蔡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在教书育人方面也是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致称赞。蔡教授既是自然科学研究院的院长,也是致远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一边为本科生授课,一边指导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各方面的建设工作中。从课程体系建设到学院规划,从导师推荐到教学改进;从学生发展到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蔡申瓯教授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每一次致远学院的招生面试、学生转入转出考试,蔡教授都要作为面试专家全程参与。
尽管蔡教授的时间安排是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的,但他在学生身上却从不吝啬时间。蔡教授除了每周五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和2-3个学生一起吃饭以外,还欢迎学生随时去办公室找他聊天。蔡教授说,“吃饭时,可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的好奇心在什么地方?”,“我办公室的门是为学生敞开的,学生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过来一起讨论。” 有一次,蔡教授和学生讨论结束后发觉肚子有点饿,才发觉已经深夜一点多了,由于学校吃饭的地方都已经关门了,蔡教授最后只好去便利店买了零食。
在蔡教授的带动下,致远学院教授与学生的互动也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白天和晚上经常可以看到教授和学生一起探讨的情景。迄今为止,蔡教授也已经和08、09和10级三个年级的数理方向的学生吃过饭了。
蔡教授每年都为致远学子开设一门课程,几年来他已经主讲了专业研讨课、生物物理学、统计学与热力学等涵盖数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向共9门次43学分的课程。
对于蔡申瓯教授的全英文教学,致远学院的学生赞不绝口。他的课程,经常会有很多老师和同学慕名前来旁听,以至于有时候听课的人比理科班上课的人还多,同学们不得不早早地来到教室占据“有利地形位置”。
以上是蔡申瓯的照片。蔡教授一手创立了自然科学研究院,并在引进人才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蔡教授特别关心青年教师,对引进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关怀备至,不仅帮助他们规划科学发展方向,还要帮助他们筹措资金建立实验室。尤其是对刚来交大的青年教师,蔡教授更是细心到将如何租房子、到哪里买东西这些小事也一一告知。正是由于蔡教授的礼贤下士和光明磊落的为人,尽管交大引进人才开出的薪资没有某些知名学校高,有的青年教师还是放弃了高薪聘请,坚定地留在了交大。
蔡教授担任院长至今,引进了一批人才,包括7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名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2名杰青,6名“青年千人”, 1名“青年拔尖”,2名“东方学者”,3名“浦江人才计划”,其中非华裔外籍教授2名。由于蔡教授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学校人才引进的特别嘉奖。
对于学生、对于同事、对于学院,蔡申瓯教授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归结于责任,他说:“我并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位年仅50多岁的海归“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蔡申瓯教授,最近两年在美治病,与病魔抗争到底,最终还是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