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陈伟名网络工作室走进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开展线下活动
近日,浙江省陈伟名师网络工作室的10余位学科带头人在特级教师陈伟的带领下,来到位于象山半岛的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原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为期两天半的线下活动。
本次线下活动是省陈伟名师网络工作室(下称工作室)的第五次线下活动,也是历时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
据了解,省名师网络工作室以培养学科名师、辐射和引领全省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要在两年的建设周期内,以学科带头人作为核心培养对象和核心团队成员,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线下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活动。
这次工作室活动正是牵手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结合当地的市县两级名师、骨干带徒,量身定制项目开展,很好地诠释了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提高四大主题。活动共分三个环节进行。
积极参与当地创新杯说课国赛选手研训,分享心得
宁波市作为单列市,创新杯说课国赛的成绩一直非常突出,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金牌团队,其备赛、研训都很有一套。本次线下活动的首个内容即为共同参与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组织的创新杯国赛选手研训,相互分享说课心得。
28日下午从2点开始到5时30分的整整3个半小时里,工作室的10余位学科带头人与选手所在教研室教研员及学科教研组长一起为5位宁波市选手细致点评、精心打磨。在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宁波教研员苏东伟与导师陈伟名师的安排下,当天下午的研训活动分为两组,1组3人、另1组2人。工作室成员则各半参与其中一组中。
研训中大家从选手的说课选题入手,结合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讲解PPT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点评与润色,人人参与,个个阐述,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与宁波市参赛选手所在团队互动热烈,交流透彻,分析到位,不少建设性意见或充满智慧的点子不断涌现,让参加的每位听众受益匪浅,很好地促进了地区间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师相互交流和同步发展。
量身定做开出同课异构公开课与专题讲座,示范引领
本次线下活动的重头戏则是29日整一天的公开课与专题讲座活动,该活动根据当地学校要求进行定制,分别由工作室的四位学科带头人推出。
上午先由东道主学校的张海钧老师与甬江职高的沈建康老师开出两堂同课异构的进制转换主题公开课,《进制的转换》是计算机基础学科中较为难上的一节,尤其是对非专业班而言,其学习尺度把握、兴趣点挖掘、信息化运用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课堂上,张、沈两位老师分别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张老师尝试在机房运用计算机工具解决传统问题,给人以新的视角;沈老师则在多媒体教室采用蓝墨云班课,借助手机、平板等手段将课堂信息化应用做到极致,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把控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特别是沈建康老师的精美设计、无缝连接的信息化运用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一度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效果十分理想,得到所有听众的啧啧称赞,展示了工作室成员很高的教学水平。
下午则开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从教研组建设视角看教师专业成长》这两个专题讲座,分别由平湖职业中专的沈建林老师与乐清教研室的全志敏老师为大家带来。沈老师眼界开阔,平时注重积累,对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正确应用信息化有着较深的研究,讲座根据信息化的类型,从微视频、虚拟实现、模拟仿真等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实景板书Learning class、录制软件喀秋莎、仿真模拟器等多款实用性、操作性俱佳的系统与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信息资源。作为资深的、具有多年一线执教经验的教研员,全老师则为大家讲解了庖丁解牛式的磨课过程,并且根据现实的教师成长案例,为大家清楚地分析了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会面临的问题,从人文关怀方面强调了教研组的和谐气氛对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帮助,详实的数据与鲜活的案例一度引起共鸣。两个高质量讲座引得在场东道主学校与听众的阵阵掌声。
不管是上午的公开课展评还是下午的讲座演绎,四位老师准备充分,角度独到,活动中精彩纷呈、掌声不断,既展示了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的不俗水平,又给所有与会听众带来不一般的享受,引发全新的思考,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与引领作用。
问诊东道主学校专业建设,辐射工作室的集体力量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在陈伟名师主持下的宁波建设工程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问诊及工作室阶段小结与展望。作为工作室成员张海钧老师的所在学校,该校已办了将近20年的计算机专业,虽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种种原因目前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
该校主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向工作室团队汇报了学校概况及专业现状,提出了学校专业建设的一些困惑,请工作室予以帮助与支持。问诊中各学科带头人纷纷对该校计算机专业矢志不渝20年的精神表示赞赏,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一些创意做法产生了兴趣,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建设经验,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陈伟老师在总结中希望学校能继续对专业好的方面加以保持,对特色做法能作进一步提炼,做成课题,带动专业发展。活动最后陈老师还就名师工作室的前阶段工作作了小结并对下一步安排进行布置。此次问诊工作一方面让名师网络工作室的辐射效果真正得以体现,学校上下都表示非常感谢,并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针对性活动来促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工作室各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成长,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