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宽航母梦 百年前的航母梦——陈绍宽和他的中国航母梦
原标题:百年前的航母梦——陈绍宽和他的中国航母梦
百年前的航母梦——陈绍宽和他的中国航母梦
文/吾非羊
1930年11月,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办公室内,一份文件放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
这是份由国民政府海军部次长陈绍宽递交的海军建设计划称:“6年内,需建设主力舰队一支,大小合计71艘,计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飞机母舰等共100500吨,浅水炮舰6800吨,又水上飞机60架……潜水艇母舰20000吨,扫雷艇及小雷艇共12020吨,大小合计34艘。”这是份标准的现代海军航母编队计划,在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民国,怎会有人提出这种超前和庞大的海军规划?
在民国时代,曾有几个宏大的梦想,一个是孙中山建设20万公里铁路的铁路梦,一个就是民国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的建造20艘航空母舰的航母梦。
中国是与美国、日本同步提出航母作战理念的国家
上世纪初,提出航母海空作战理念的国家屈指可数,除英、美、日等国外,中国也是一个。1928年,陈绍宽就上书蒋介石要建造“飞机母舰一艘”,并逐渐提升到建造20艘航母的计划。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福建福州人,中国现代海军创始人之一,国民政府海军部长、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有“中国海军航母之父”之称。
陈绍宽17岁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航海,先后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海军服役。1915年被北洋政府作为海军骨干送往欧洲考察,并随英国海军参加了1916到1918年期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加一战的经历,让陈绍宽对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的航空母舰印象深刻。1917年5月,他随英国海军战列舰和潜艇部队参战,目睹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暴怒”号的下水和作战。从航母起飞的英军飞机轰炸了德军的基地,显示出巨大的作战能力。陈绍宽意识到航空母舰对现代海战的重要,认为,中国海军要发展,一定要赶上世界海战的潮流,也要建造航母。
他据自己在欧洲考察海军和在英国参战的所见所思,写了一份报告书,形成了他初期的海防思想——对中国海防与海军现状,深表忧虑。沿江、沿海炮台设施陈旧不堪一击,而军舰艇年龄太长,战力有限。中国需要建设基本的岸基炮台、战列舰、航母这样的海陆空海防力量以遏制英、日等列强于海外。
但是,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拥兵自重,弱小的中国海军四分五裂,成为军阀手中争权夺地的工具,根本不被重视。1913到1929年,中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仅由29286吨增加到35503吨,平均每年增长365吨。
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曾令海军总长刘冠雄向美国贷款,由美商为中国制造200艘潜艇和飞机。为此派遣了李世甲、韩玉衡等海军军官赴美学习,回国后却发现没有一艘潜艇、一架飞机可以给他们驾驶。韩玉衡沉痛地对陈绍宽说:“好比一场大梦,成了泡影。”
数次上书蒋介石要求建设现代海军和航母都被拒绝
陈绍宽回国后,由于北洋政府忙于打内战和镇压革命,他赴欧考察后提交的海军建设计划石沉大海。
1926年9月,陈绍宽被任命为北洋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率领一只老旧军舰组成的舰队驻防上海和南京。192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海军舰队响应广州革命政府的北伐,全军易帜成为国民革命军海军。驻守长江的北洋政府海军第二舰队的陈绍宽,率舰队巡弋吴淞口,立即成为蒋介石倚重的军事力量。
1928年,陈绍宽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指挥国民政府海军。他觉得,这次是蒋介石把海军建设大计托付给了自己,立即递交了《关于海军之三提案》。其中建议,仿效当时各海军强国设立海军部,作为国民政府正式部门,统一管理原本派系林立的海军,增加海军建设军费,建造航母、新建其他军舰和飞机。但这些提案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陈绍宽海防思想是极力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阻击敌军于海上。早在1919年,他就提出了海军力量直接影响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观点。指出:“论国势之强弱,定国位之崇卑,当视其海军力量之大小。”1928年底,陈绍宽又指出:“国家要是没有海军,简自就不能立国。”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海军为国家民族武力所寄托,居今日而欲保国家之主权,争民族之生存,自须有强盛之海军也。
但是,陆军出身的蒋介石,向来轻视海军的作用。他在1932年的一次讲话中称:“充实国防自卫,若是用海军,造大兵舰至少要有几千万元。建造海军几条兵舰,我们全国全年的收入还不够开支。而且建造出来的海军,仍旧是不够……”他的国防理念是“轻海重陆”,乃至发展为“海不必防”到“海不能防”。
将中国的海防力量——海军的建设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放弃海军建设优先建设陆军。加之国力衰弱,所以,他也不可能在军费上大举投入舰队和航母建设。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海军部正式成立,由陈绍宽任部长。陈绍宽再次组织制定《海军建设六年计划》,提出——中国海军将在三年内开建第一艘飞机母舰,六年后海军将拥有包括航母在内的10万吨军舰、60架飞机。但是提案又被拒绝。
之后,海军军费也成了问题,拨款下降到每月30到40万元,仅占国民政府军费总额的5%,还经常拖欠。仅1929年到1930年,陈绍宽就为催讨军费问题向蒋介石上书不下13次。到1932年,中国海军的总吨位只有4万吨,舰艇老旧弱小,只能分驻沿江沿海供稽查走私和抓捕海盗之用。
日本迅速赶超中国海军并将航母运用于侵华战争
同时,就在陈绍宽一战期间出访英国,观摩英军“暴怒”号航母作战时,日本海军派出的参战武官——金子养三少佐也在另一艘英国军舰上考察。和陈绍宽一样,他在回国后立即向日本海军部上书,要求尽快建造航母装备舰队。
英国的航母作战理论一出现,日本就紧随其后开始研究。1914年,在一次大战日本对德国的作战中,日本就将货船“若宫丸”号改造为可搭载水上飞机的军舰,进攻中国青岛的德军要塞,开创了海军航空兵参与实战的先例。1919年又闻风而动,吸收英国航母的技术,开始建造新型航空母舰。
日本决定在1918年的“八六舰队案”中建造一艘9500吨的飞机母舰——“凤翔”号。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日本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凤翔”号在1922年下水服役,把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此时的日本海军航母舰队已进入实战阶段。日本自主制造的两艘航母“凤翔”和“加贺”装载着日本海军第一航空队的67架飞机参战。日本舰载机从宽大的甲板上起飞,攻击陆上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轰炸上海的城区、市镇,上海的闸北被炸成一片火海,无数市民丧命炸弹之下。
当“一二八事变”爆发时,碍于实力,面对强大的日本海军,陈绍宽只能选择不抵抗,未能支援十九路军的行动,未放一枪一炮。使得社会舆论攻击海军为“不抵抗海军”,指责陈绍宽“卑鄙渎职”,甚而有政客提出要严惩陈绍宽,取消海军。
陈绍宽在海军内部讲话中忍泪悲诉:“国难期间,不独物质上感到许多缺乏,即精神上也是受了不可言状的痛苦!本军不仅要应付国内恶劣的环境,还须应付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
他决心独立自主去经营海军,以图与侵略中国的日本海军一战,以建立最基本的抗日海军。从1928年到1937年的10年间,海军部勒紧裤带,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先后建造7艘军舰、10艘炮艇,并改造了13艘旧舰,下辖军舰57艘,海军军舰的总吨位从不足3万吨增到4. 4万吨。其中以民国海军的著名主力巡洋舰“平海”、“宁海”号最为先进。
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由陈绍宽苦心经营的中国海军的处境依然如故,在1937年的国民政府国防建设预算中,陆军为1119亿元,空军为7000万元,海军仅为228万元,三军比例极其悬殊。
而这时,日木海军经过全速发展,实力达到包括9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2艘重巡洋舰、21艘轻巡洋舰、102艘驭逐舰、59艘潜艇在内的舰艇285艘,总吨数为11513万吨,另有包括2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12艘驱逐舰的37艘舰艇正在赶造当中。
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航母参战的海空大战“中日823江阴海空战”
至1937年7月,中日大战一触即发,蒋介石也意识到,沿海和长江必是日军进攻重点,江海的防御离不开海军。随派陈绍宽前往英、德、意采购鱼雷快艇和潜艇。但是,由于对海军的建设多年投入不足,他急于抱佛脚建设海军的努力,也不能改变中日海军实力的悬殊。
1937年8月4日,在德国采购海军舰船的陈绍宽回到南京,发现从日本本土开拔而来的海陆空部队已完成集结,预备进攻上海。日军聚集了海军第3舰队、第4舰队、驻华舰队等总吨位为110万吨的近百艘战舰,包括“龙襄”、“加贺”、“凤翔”号三艘航母,搭载了日军第一、第二联合航空队的数百架飞机。而中国海军军舰的可使用战舰,总吨位不足4万吨,双方实力差距达20多倍。
面对不利的形式,陈绍宽认为,中国海军需避开锋芒,规避与日军进行海上决战,而要集中现有舰队于长江设封锁线,先围歼长江上的日本舰船,再阻击增援的日军沿江西进,阻其于南京以东。蒋介石电令陈绍宽,不息一切代价,于江阴建立“自杀式”封锁线,阻击日军。
1937年8月12日拂晓,中国海军“通济”、“大同”、“自强”、“德胜”、“威胜”号诸老旧军舰,在江阴见面一字排开。各舰在进行了最后一次升旗礼,28艘舰船打开阀门,缓缓下沉。陈绍宽凿沉的这批老旧军舰和商船堵住了长江水道,形成堵塞线,阻止日军舰船进入。
之后由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平海”、“宁海”、“逸仙”等主力舰,驻守沉船堵塞线,火力封锁长江江面,以最大力量消灭来犯之敌。阻击日军海军和陆战队进入长江,保护淞沪会战侧翼。
由于长江江面被中国海军封锁,日本海军舰队的活动只能局限于崇明岛和黄浦江一带,无法进入长江水域。日本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认为,要突破江阴封锁区,必须摧毁中国防守舰队这个眼中钉,需集中使用日本海军航母的空中优势,进行密集轰炸,消灭中国海军舰队。
1937年9月22日,日本海军联合航空队59架飞机,从“龙襄”、“加贺”、“凤翔”号航母上起飞,侵入江阴封锁线上空,轰炸中国海军舰队。
据参战的中国水兵回忆,仅9月23日一天,日机“先后共来了八十余架,这时满空全遍布满着飞机,轰轰的声音由四面八方响彻”,投下近炸弹500枚。一时间,长江江面硝烟滚滚、水柱四起。
中国海军奋勇还击,用高射炮、高射机枪、重机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射击,向天空中的敌机扫射。炮声雷鸣,弹光电闪,血战不停。中国海军的反击,迫使敌机扫射投弹后,或仓皇爬升隐入云层或被打成火球坠毁。但有航母上的日本空军持续不断地起飞,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波……攻击相续袭来。
“平海”、“宁海”号相续中弹受伤,但是海军将士越战越勇,前赴后继。高射炮兵在炮位上牺牲,填弹兵立即补上,操作火炮。开花弹打完,则用穿甲弹,穿甲弹打完则用机枪、步枪向空中的敌机射击,直到所有的子弹打光……据幸存官兵回忆,“平海”号每个炮位之下,都有牺牲官兵的遗体,尸山血海、马革裹尸。
至9月25日,没有空军、没有航母、没有巨舰重炮的中国海军,抵不过天空中密密麻麻的日军飞机和投下的炸弹。激战三天后,中国海军损失舰艇10艘,三大主力舰“宁海”、“平海”、“逸仙”巡洋舰皆被日军炸沉。日军也付出损失10多架军机、6艘舰艇的代价。一度迫近的日本舰队不敢靠近封锁线,只能徘徊于长江口。
1937年陈绍宽指挥的“823”江阴海空战,是一战后世界海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海空战斗。一位在战地观战的德国顾问感叹:“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为激烈也是最为奇特的海空大战。”对中国而言,江阴海战保障了淞沪战场中陆军的侧翼,使沿海工业获得了内迁时间、保卫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抗战胜利后的海军重建和航母计划因内战中断
整个抗战期间,由于战争损耗,中国海军舰队已不复存在。期间,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设在重庆江北一幢简陋的民房里,每天早晨八时正,陈绍宽要求海军部乐队奏国歌,升海军旗,鼓励海军官兵,虽然舰队没有了,但随时要有重建海军的决心。
从1940年到1945年,陈绍宽上书蒋介石不下10份海军建设方案。他提出,中国要建几个航母群,守卫国土,将中国沿海划为4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20艘航母。这个规划令蒋介石瞠目结舌,频频摇头。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蒋介石让陈绍宽代表中国海军前往英美搞军事外交,寻求国际援助。陈绍宽在英国参观海军装备,在美国考察航母和舰载机,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筹备会议。1945年9月9日,陈绍宽作为中国受降代表接受日本投降,为抗战中牺牲的海军将士和舰船报了仇,雪了恨,达到他军人生涯的最高峰。
日本投降后,根据盟国的协议,中、美、英、苏四国均分日本海军的军舰,日本残余的134艘军舰作为战利品分给四国。中国分得驱逐舰、护航舰、巡防舰、扫雷舰及各型运输舰34艘。1945年11月,陈绍宽亲自乘坐接受而来的轻型巡洋舰“长治”号,前往中国台湾监督接收工作。
但是此时,国内形势已发生变化,为接收日军撤离后的东北地区,国共都开始组织力量进军东北,内战即将爆发。1945年11月,两只军队——在山东解放区的解放军部队完成集结,准备渡海进军辽东地区,而国民党部队也在北平集结,准备空运至辽宁。
此时,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又想到了陈绍宽,希望他率领“长治”号前往渤海,封锁海峡。蒋介石电令陈绍宽立即从台湾返航,前往山东海域,武力拦截,欲将由山东解放区渡海解放辽东半岛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摧毁于海中。陈绍宽以军舰需要修理和请拨燃油费为由拒绝,他在复电中称:“抗战后海军元气尚未恢复,且绍宽在抗日期中报效无多,已愧对国人,若再参加内战,内疚殊大”。
蒋介石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将陈绍宽撤职。1945年12月28日,经简单移交,陈绍宽愤而离开南京,两袖清风、孑然一身回到家乡福州,直至国民党败退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陈绍宽历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1969年,80高龄的陈绍宽在福州去世。福州相亲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一件保存完好、肩章齐全的旧海军上将大衣,以及一打字迹工整的“中国海军建设计划”,其中包括“航母”、“潜艇”、“巡洋舰”……
陈绍宽用一生在追求他的“航母梦”,他的海权观、海防观、航母观对当代中国海军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海军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样一位专业学养,充满海军理想的军人,在积贫积弱的民国却未有条件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才华,只能说,陈绍宽是一位生不逢时的悲剧人物。(本文为“冰川思想库”约稿首发,作者为作家、编剧、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