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袁家骝剪影(令请关注《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一位和霭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他出身显赫世家,且为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就是袁家骝教授.笔者借他来宁之机,曾数次对他进行了采访,

这是一位和霭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他出身显赫世家,且为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就是袁家骝教授。笔者借他来宁之机,曾数次对他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与已故去的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吴健雄的爱情故事袁世凯的孙子走上了科学之路生于辛亥第二年的袁家骝,是民国肇建时的大总统袁世凯的孙子。其祖母是朝鲜国王李熙妃子之妹,父亲袁克文是袁世凯的第二子。袁克文早年因擅长舞文弄墨、颇具文才而深得袁世凯的宠爱,袁世凯当年向慈禧太后递交的奏折多为袁克文所书。后来袁克文因作绝临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诗句,对其父复辟帝制讽谏而遭软禁;又因与其兄袁克定政见不同,矛盾日深,愤而离开京城,在沪、津等处靠写文章、卖字画为生,42岁时即病故。


1916年,袁世凯病亡,葬于河南安阳。年仅4 岁的袁家骝随母及兄妹离开北平,来到安阳乡下为祖父守灵。
袁世凯去世后,家道中落,袁氏后代17子、15女的生活由大伯袁克定施予。虽为皇亲国戚,袁家骝却从小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而过着寄人篱下的清苦生活。
青少年时的袁家骝十分聪颖好学,13岁时进入天津教会学校读书。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哈特博士和曾在北洋大学就读的舅舅,是他的物理与数学的启蒙老师。
1930年,袁家骝进入燕京大学读书,师从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谢玉铭。在校期间,袁家骝对刚刚兴起的无线电报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与有同样爱好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后曾任美国驻华大使)在一起切磋,还通过无线电波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

1934年毕业后,他曾去六叔袁克桓任董事长的开滦煤矿工作。这时的中国正处在内乱外患的时期,血气方刚的袁家骝深深地懂得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的道理,决心出国深造,走科学救国之路。
经司徒雷登的引荐,袁家骝离开了祖国,走上了去美留学的行程。
1936年夏,满怀抱负的袁家骝在汽笛声中登上了驶往美国的轮船。他坐的是廉价简陋的三等舱,身上仅带了40美元。在近20天的航程中,一直是靠充满腥臭味的咸鱼果腹,连1元1碗的稀饭也舍不得吃。船到了目的地,他的体重竟下降了十几斤。
到美国后,袁家骝即来到地处西部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这里聚集了一批年轻而具顶尖水平的物理学家,如发明和建造回旋加速器的劳伦斯,后来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理论物理学家欧本海默等等。到美国的第一年,袁家骝凭着该校给予东方留学生的首批国际公寓奖学金,学完了第一学期的课程。
1937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美国人中歧视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那笔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奖学金也被取消了。
说到这儿,袁教授的语气变得急迫起来,他用一只手拍打着沙发扶手,气愤地说,当时在美的许多西方人看到中国人就直呼东亚病夫,中国留学生想找住处都很困难。当地的一些居民听说你是中国人就赶紧关门,言明就是有房子也不租给中国人住。那时的心情与感受,又岂是用语言能表达清的?!


为了继续学业,袁家骝试着给加州理工学院写了入学申请。很快,院长密立肯亲自回了信,欢迎他到该校享受奖学金学习。这位因测量出电子带电荷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大科学家的惜才之举,将袁家骝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以后的5年,靠着奖学金和在该校兼任助教的收入, 凭着那股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的精神,袁家骝以优异成绩读完了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
1942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美国作为同盟国开始介入。有着深厚物理知识和丰富的无线电实践经验的袁家骝,受命来到美国RCA公司,从事国防军事设施连波雷达的研制工作。 这种雷达的研制成功,使得飞机的飞行高度及飞机间的距离可自动控制,战后被应用于民用,大大地增强了民航飞机与轮船的安全系数。
二战结束后,袁家骝先后在美国国家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长期从事基础物理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中子的来源、高能质子加速器、共振子物理等等,这些成果和新发现,都是袁家骝与合作者的智慧结晶。
由于这些突出的成就与贡献,1959年以来,袁家骝曾获得过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驻美工程师协会科学成就奖等殊荣。在国际上,他曾担任欧洲、法国、前苏联等许多国家及地区的核物理、高能物理研究机构与大学的访问教授;在国内,他先后被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10余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大海隔不断的中国情怀袁家骝自1936年赴美留学,转眼60多年过去了。这期间他与夫人吴健雄曾多次准备回国工作,但均因各种原因而搁浅了。先是因为二次大战、国内抗日战争,战后1945年袁家骝夫妇曾准备回国,当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曾是吴健雄老师的胡适劝他们,国内目前尚动荡不安,你们不妨在美多学些东西,待日后稳定了再回国不迟。紧接着,一方面因吴健雄战时曾参加了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而受到离美的限制,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加上国内政治运动不断,于无奈之中,袁家骝夫妇加入了美国籍。但他的一颗中国心却始终未变。正如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过的:中国人就是中国人,这一点不会因为国籍而改变。

身在异乡的袁家骝一直非常关心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放初期,穷兵黩武的蒋介石欲在台湾研究原子弹,于1956 年、1962年两次在台湾会见袁家骝夫妇,征求他们的意见。袁家骝提出不宜进行这个计划。他的看法是,这种计划花钱很多,不达一定数量未必有用,建议将经费改用在医疗、民用等原子能的和平用途上。1982年,他们又向台湾中研院建议研制当时前景十分看好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当得知台湾科学界对此意见不一,就在1983年去台湾与蒋经国会面谈话中,引经据典,晓之以理,亲自说服蒋经国同意了同步辐射计划,从而促使这个科学设施在10年后得以完工运转。袁家骝本人还一直担任着同步辐射研究中心的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如今这台同步辐射加速器已成远东地区最好、全世界最先进的4台设备之一, 在台湾的民用、医学和科研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爱国科学家,这些年来袁家骝经常来往于台湾与大陆之间,利用访问、讲学之机,为祖国的建设,为海峡两岸的交往与协作而奔波。他曾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等研制计划关怀倍至,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在他的联系与帮助下,前几年还促成了南京大学等4所高校的学者去台湾, 就同步辐射加速器的研制与使用进行了学术访问与交流。后来他听说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想到上海等地投资开发,但又犹豫不决时,就利用来南京途经上海之机,专门与有关部门商谈,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而穿针引线,铺路搭桥。


作为著名科学家,凭着中上水平的收入,袁家骝夫妇本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家里的小家电、日用品坏了,大都是他自己修;日常的饮食很简单,每顿仅烧一二个菜;身上的衣服都是穿了多年的,一条睡裤既旧又不合身了,他叫侄媳改一下继续穿;在吴健雄小中风之前,家中也未请保姆,日常生活都是他们自己料理。
笔者问袁教授:凭您现在的收入,完全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还这样节省?老人认真地答道: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做学问的人不应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吃穿上。钱应花在该花的地方。
在对待自己的生活上,他们那样节俭,但在资助国内办教育上却是十分大方。1988年袁家骝夫妇回吴健雄老家江苏太仓浏河时,看到家乡农村的中小学教育还落后,即提出设立一项教育基金,用毕生的积蓄设立了纽约吴仲裔(吴健雄之父)教育基金,用来为浏河镇的明德学校盖校舍,建立电脑中心,奖励优秀师生等
1997年4月, 为了了却吴健雄生前为明德学校建一座科技大楼的遗愿,袁家骝又亲自来到该校捐款人民币200万元,并为大楼的设计、 选址等事项四处奔波据不完全统计,自1988年以来,他们已为明德学校捐款近400万人民币。
1997年7月1日,作为国务院特邀的全世界300杰出华人代表之一,袁家骝赴香港参加了盛大的回归庆典活动。

回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73年以来,作为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袁家骝夫妇回国时,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提起那次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袁教授的神情显得颇为激动,深情地回忆起令他们夫妇终身难忘的时刻。他说:
1973年9月,我和健雄受中科院的邀请, 以美籍华裔学者的身份回国访问、探亲。
这次回国,是我们赴美留学37年后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回国前,中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黄华曾来征求我们的意见,问我们回国后有什么要求、打算;想见什么人和去什么地方。我提出想回河南安阳看看,因为在那儿我曾生活了10年。可是回国后,我们发现接待人员对我的这一要求,却一直不置可否、回避不提。


在回国的那些天里,我们去了杭州、上海及健雄的家乡等地。在北京我们呆了一些天后,本准备在10月15日去天津的。临走的前一天,接待人员来问我们是否可以迟一天。15日的下午,他们忽然通知我们,说周总理晚上要宴请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我们感到很惊喜,因为这次回国时,没人告诉我们总理会接见。
那天晚上6点钟,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我们见到了周恩来总理。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周总理。那一天距现在已有20多年了,可当时的情景仍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当时周总理刚一握住我的手,就笑着问我们:知道我为什么选在安徽厅见你们吗?见我们茫然,他又风趣地说:袁教授是河南人,吴教授是江苏人,我也是江苏人,可是我这个老乡不能偏心哟,所以就选在河南与江苏之间的安徽厅了。

在大家的笑声中,我们连称总理考虑的周到与细心。
席间,周总理走到健雄的面前,真诚地说:吴教授,我得知你这次回国本想去为父母扫墓,可是当地埋有你父母遗骨的那块墓地因建设需要平掉了,当时也没通知到你家人,结果让你这次回乡无墓可扫,我这里向你道歉了。说着,他就端起了酒杯。
听了总理一番话,我们夫妇都很感动。说实在话,健雄这次回乡心里是很难过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自37年前她离开父母去美国,就再未见到双亲。以后父母先后去世,做女儿的也无法回来为他们送终。本想这次回来为父母扫墓,弥补一下女儿的心意,谁知如今连父母的遗骨在何处都不知道。

无奈之中,那天健雄只得在上海父母曾住过的那间屋子里,挂上父母的遗照,鞠躬行礼。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话说到这儿,袁教授沉默了,我看见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半晌,老人用微微有些颤抖的声音又说道:
但是,在今天,一个共和国的总理竟会为这点事,在那么多国内著名科学家面前向我们道歉,这是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健雄望着总理,嘴唇嚅动着说不出话来,端起酒杯与总理碰杯,一饮而尽。
接着总理又回过头来问我,是否回河南老家看看,见我有些顾虑,他就说:我有个哥哥的儿子住在我家,想找工作。我的工作人员宠着他,结果他做了坏事。我知道后很生气,让他去坐监狱。我手下的人来说情,我说,不行,我是总理,不能搞特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接着他又说:你的祖父是政治家,你的父亲是文学家,你是科学家。我们的制度是看个人,不受家庭牵联。欢迎你去老家看看。
那次会见延续了5个小时,大大超过了原来约定的时间。谈话中,我们得知总理前两天陪来访的加拿大总理去了外地,为了赶回来接见我们,当天下午刚刚坐飞机回京。考虑到总理的身体,晚上谈话进行到大约10点钟时,我们提出现在已经很迟了,您刚下飞机,一定很累了,是否早点回去休息总理笑着摇摇头,说道:哪里,你们走后到了夜里才是我办公时间的开始。
当时,我们看总理人虽瘦,但精神却很好,却不知他此时已身患重病了。

望着年已70多岁的周总理为了国家还那样日夜操劳,我们从心底里感到敬佩。
在谈话中,我们涉及的内容很多,总理在仔细地询问了国外科技发展的状况后,语气沉重地对我们说:文化大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是在朝上走,而我们是在朝下走。总理停顿了一下,语气又加重道:但是,我相信,20年之后,中国一定会赶上来的。
周总理的一番话令我们很震惊,因为我们知道,那时中国还处在文革中,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已经被打倒了。在当时国内左的思想还很严重的情况下,周总理的这一席坦诚布公、忧国忧民的话语,显示出一个伟人的胸怀和气度。
谈起那次会面,袁家骝激动地说:在我们夫妇一生中,曾去过世界各地,也见过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但是周恩来的平易近人,具有广博的见识和一流政治家的气度,却是给我们留下了和终身难忘的印象。

与反袁志士的后代吴健雄的姻缘
著名作家张扬在文革时曾写了一部名为《第二次握手》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著名女科学家与一位著名学者之间的爱情故事,当年这部小说曾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据说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雷洁琼的原型就是吴健雄。事实上这篇小说的爱情故事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吴健雄爱情故事的男主人公却是袁家骝。

附图 1942年5月30日,袁家骝、吴健雄在婚礼上合影。
袁家骝与吴健雄的爱情是从1936年开始的。那年9月中旬的一天,柏克莱分校的中国学生会会长、一位华裔同学对袁家骝说:有位中国来的女学生,也是读物理的,想参观一下学校,请你带个路。那个女同学就是吴健雄。她当时是预备去美国东部的密西根大学读书,顺便来该校看望一位过去的女同学。
附图
袁、吴夫妇伉俪情深
那天,刚来美国半个月的袁家骝,热情地带领吴健雄参观了学校的放射性实验室和37英寸的回旋加速器。这种可以用于加速带电粒子撞出不同原子核,进行当时最热门的原子核实验的奇妙仪器,使酷爱做物理实验的吴健雄羡慕不已。从袁家骝的介绍中,吴健雄得知该校还拥有一批年轻而具顶尖水平的物理学家,觉得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探索科学的圣地,遂产生了留在该校的强烈愿望。

但这时学校已经开学,而且物理系主任柏基十分挑剔,对外国人,特别是对中国人与女性抱有偏见。怀着试试看的想法,吴健雄在袁家骝的陪同下去见了柏基。通过交谈,柏基看出了吴健雄在物理学方面的的独特天分,竟破例同意她留在该校就读。
从此,袁家骝与吴健雄成了同班同学与好朋友。他们一起听课,去图书馆,甚至一块去吃饭。吴健雄来美国后,一直吃不惯西餐,后来她在学校附近找到一家中餐馆。餐馆的中国老板对国内来的学生很照顾,允许吴健雄每顿花25美分吃一顿四菜一汤。吴健雄当时来美留学靠叔父资助,经济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