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丹扮演卫子夫 可合适?
王珞丹扮演的卫子夫,正在遭受猛烈吐槽,网友认为,她不适合古装扮相,银幕上的她,简直就是“女版葛优”、“戴假发的葛优”,有网友发起挑战称“给我顶假发,我能把卫子夫演得比她美!”面对批评,王珞丹以自嘲方式应对:“葛优老师是国宝级演员,希望他不要介意”,并当真给网友快递去了一顶假发。非要这样自嘲么?不自嘲不行。因为,此时正流行自黑,如果演员稍稍表现出一点不情愿,就会被视为“玻璃心”。
和王珞丹比起来,袁姗姗和陈妍希就比较不幸,陈妍希扮演的小龙女,还在定妆照阶段,就遭遇网友花样百出的吐槽,而她显然还没适应内地环境,没来得及自黑。袁姗姗则因为虞姬、怜儿、任盈盈、宋连城一系列角色,遭遇了猛烈抨击,她也迅速加入自黑队伍,但已经有点晚了,不过,当我们追究一下袁姗姗被吐槽的原因,得到的答案中,唯一还能当做说辞的,也无非是“尽演绝世美女”,其余的都非常情绪化,比如“就是不喜欢”。
古装剧对演员的相貌,的确另有要求,许多演员的时装扮相挺不错,一旦轮到古装戏,就高度不适应,有些演员时装扮相泯然众人,古装扮相却熠熠生辉。而且,即便是古装戏的扮相,也有各种门类,能演宋明朝戏的,未必适合剃了头演清朝戏。所以,天涯有个帖子,专门收集男星的清朝扮相,并认为,清朝戏是鉴定男演员相貌的试金石。
不过,对王珞丹、袁姗姗等等明星的吐槽,貌似和她们出演古装戏有关,是对她们古装戏扮相的不宽容(甚至不是针对演技的),但事实上,那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吐槽习惯的一次展示。人们总在寻找一个吐槽的机会,哪怕吐槽的起点,只是某个演员的额头比较宽,鼻子有点大,哭相很难看,古装扮相适应不良,或者在电影电视里演了一个恶人,或者当过一次第三者,只要有个小小的瑕疵,就足以让人们一拥而上,一颗小冰粒,瞬间就会滚成大雪球。
为什么说这种吐槽习惯,是这个时代的特有产物呢?因为,以前的时代,在艺人和观众之间,也包含议论和被议论的关系,就是在娱乐业不那么发达的八零年代,各种小道消息,也照旧无翼而飞。只是议论者和被议论者之间,有道鸿沟,观众们可以给明星写信、打电话,来表达自己的爱慕或者不满,但这些看法不会公之于众,这道鸿沟,也压制了人们的评说欲望,网络出现后,这道鸿沟不存在了,议论可以直达被议论者那里,议论的威力变得无穷大,议论的欲望也得到了空前的激发。
尤其在社交网络出现之后,这种评说进入了狂欢状态,评说也因此变质了,变成了吐槽、讥讽、谩骂的洪流,因为,在众声喧嚣中,温和的声音是很难被听到的,只有尖刻的声音,才能引起足够多的注意。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网络,网络的权力不是单向的,“被评论者”和“评论者”的身份不是天然的,也不会固定不变。明星,得接受你的评论,你的评论还要接受别人(也包括明星本人)的评论,所有这些评论还要接受评论再评论。成为明星,固然要放弃一部分权利,置身网络,也得做好成为风暴中心的准备。每个人的各种表现,包括对明星的评议、毒舌,其实也是慢性示众,会带来损失,或者失去粉丝,或者失去朋友,甚至,也有可能失去机遇。对普通人来说,恶性吐槽蕴含的潜在损失,其实是大过一个明星的。
网络让人无孔不入地表现自己,也无孔不入地接受束缚,接受损耗,在这张天罗地网里,所有人都没有输赢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