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齐白石的画动起来的中国水墨动画鼻祖特伟
盛特伟(1915.8—2010.2.4)原名盛松,笔名特伟,广东中山人。擅长漫画、动画设计。1935年在上海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创作。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队。1944年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1947年香港组织发起人间画会。抗战前有大量漫画作品发表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上。1949年到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组织美术片组。1950年后到上海从事美术电影领导和制片制作。动画片《好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小蝌蚪找妈妈》获“百花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牧童》获丹麦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中 文 名:盛特伟
别 名:特伟
国 籍:中国
出 生 地:广东中山
出生日期 :1915年8月
逝世日期 :2010年2月4日
职 业:漫画家
主要成就 :动画片《好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代表作品 :《好朋友》
原是热爱画画的辍学少年,由时事讽刺漫画开始走在抗战的宣传前沿。特伟坚持在漫画中摸索本土民族动画的模式,摆脱模仿学习苏联模式。1956年,特伟将该主张贯彻在他执导的《骄傲的将军》中,把将军的造型脸谱化,动作也揉入了京剧舞台元素。1960年特伟把水墨画的技法与风格引入了动画电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二十多年之后,《山水情》再起水墨风云,依然举世瞩目。
特伟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数十年中积极拓宽动画片种,坚持走民族化道路,掀起百花齐放的高潮,产生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特伟的代表作是《好朋友》、《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和《金猴降妖》等已经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动画经典,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骄傲的将军》是中国美术片民族化的开端;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则开辟了一种新的美术片样式,于1961年获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4年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特伟1978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片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国际儿童和青年节二等奖;《牧笛》1979年获丹麦顾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金猴降妖》1986年获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9年获美国第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于1988年获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一届莫斯科国际少年儿童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为表彰其美术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节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特伟受命到上海筹建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从长春接管了一批电影器材,连同制作动画片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上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这样起步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特伟把三十年代制作《铁扇公主》动画片的万氏兄弟请来,拍成了闻名于世的《大闹天宫》。此后,特伟又制作了两部自己的动画创作《骄傲的将军》和《牧笛》。前者将中国京剧的脸谱、动作和唱腔引入了动画片中,是民族元素与卡通片相结合的一次尝试;而后者则是将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片,是中国的创举。此前他们还创作了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寻找到了能够在透明的胶片上做出水墨洒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而这部《牧笛》以其独有的东方情趣和水墨美感,惊动了世界动画界。八十年代,特伟访问美国迪斯尼厂时,被那里的动画艺术家围住,要他解答如何把水墨弄上胶片并呈现墨渗淋漓的效果?他稍作解释而未将他们的技术机密道出。除这2部作品之外,美影厂在特伟的主持下,还推出了许多佳作,如《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成立以来在国外荣获过200多个大小奖项。
2010年2月4日13时45分,中国著名动画艺术家、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特伟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大师仙去,给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精神遗产和童年回忆。小编认为,当我们在当下3D成潮的动画中再难寻觅属于民族的古典浪漫和感动时,回过头来再看童年看过的国产动画,经典依然在。也许现今国产动画致敬经典作品时也应一并铭记这位大师,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