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峰民意 民意为何对药家鑫与夏俊峰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2018-0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药家鑫,民间舆论可谓杀声一片;而对于夏俊峰,民间舆论更多地认为可以留他一命.同样是杀人,夏俊峰还杀了两人,为何民间舆论的意见截然相反,很

对于药家鑫,民间舆论可谓杀声一片;而对于夏俊峰,民间舆论更多地认为可以留他一命。同样是杀人,夏俊峰还杀了两人,为何民间舆论的意见截然相反,很值得司法部门、政府部门深思。

我认为,“杀药保夏”都源于民众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杀药”声中,民众更多的是恐惧药家鑫不道德的、非人性的行为;在“保夏”声中,民众恐惧的是公权力的滥用。

民众对药家鑫行为的恐惧,我以前分析过,现在仅仅用一个民间笑话简单总结。一天我走在路上被一辆车撞了,我没有死,但我看见车牌了。车上下来一个年轻人,我看见了他的手,他有一双弹钢琴的手。于是我赶紧闭上眼睛,大声说“兄弟,我是瞎的,我什么都没看见。

我知道规矩,我什么都没看见,我知道规矩,我没看见车牌、没看见你,我什么都没看见。你放我一条生路吧。。。这个笑话不是我创作的,是网上看到的。从这个笑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众对药家鑫行为的恐惧,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行人(有本事的天天呆车里不出来),都要行走在路上,都有能被车撞到的危险,若汽车司机都如药家鑫一样,那么人间将成为地狱。

民众要杀死药家鑫,是怕别人成为下一个药家鑫,是为了防止出现更多的药家鑫。在这里,民众多数将自己当做成了张妙,大家都在想,如果我处在张妙为位置,我怎么办?

民众对公权力的恐惧,我就更不用分析了,例子数不胜数。看守所里把人“看死”的;强行拆楼的;城管打死小贩的;运管“钓鱼执法”的等等,使得民众恐惧公权力,使得民众都害怕成为公权力下一个危害对象。在这里,民众将自己当成了夏俊峰,都在设想我在夏俊峰的位置该怎么办?其实大家都在想,在面对公权力不法侵害时,自己有没有反抗的余地。

可以说,民众的恐惧源于民众对案件的代入感。一般的案件不会引发民众的高度参与,因为一般的案件离民众有一些距离,不会产生强大的代入感;而一旦民众高度参与到案件讨论中时,民众就很自然地将自己代入到案件当事人的角色中,以案件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正是如此,这些意见才更真实、更深刻。比那些经过理性思考的观点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更值得当政者重视和参考。

两个案件中,民意虽然不同,但民意反映的内容却是一致的,就是民众对当下社会状态感到不安。不单单是对社会中的其他个体不安(药案),对保障社会稳定的公权力同样感到不安(夏案)。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让人安心的社会。

首先,民众对社会的其他个体应该是信任的。很多人怀念80年-90年那10年,那时虽然很穷,但邻里之间是相互信任的,自家的孩子是可以托付给邻居照顾的;老人跌倒在地上是有人去扶的;汽车撞到了人是司机会去抢救的。

其次,民众对政府(公权力)是信任的。“有事找警察”、“有困难找政府”,这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公权力的存在是让人安心的。而在当下,老人摔地上,有人敢去扶吗?(怕被老人反告自己推倒她)。

汽车撞到人,司机敢去救吗?(怕被伤者缠住脱不开身)。公权力可以相信吗?关在看守所里,生命有没有保障?我的房子会不会被强拆?我吃的食品虽然经过检验,但还有没有毒?种种现象表明,公众不安情绪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信任度不断降低,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其实民众热议药案和夏案只是这种不安情绪一种表露。这说明民众还是希望政府、司法机关能够依法处理相关案件、社会事务,给民众以安心;说明民众还是愿意在法律范围内排遣自身的不安;说明民众对政府、对司法机关还有认同感。但这些希望、这些意愿、这些认同感不是永远存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民众的希望破灭,意愿得不到满足,认同感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