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寅的故事 【宁波晚报】一个青春绽放的故事 华中农大学子追忆张瑜

2018-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如果没有意外,7月底他就该和同学刘兵一起巡逻楼道了;如果没有意外,8月初他就应该坐在实验室里听班主任杨静老师上课;如果没有意外,每晚

    如果没有意外,7月底他就该和同学刘兵一起巡逻楼道了;

如果没有意外,8月初他就应该坐在实验室里听班主任杨静老师上课;

如果没有意外,每晚他都会和杨威坐在自习室里……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7月16日晚,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2009届学生张瑜在家乡象山为救遇险同伴,献出了年仅20岁的生命。

噩耗从东海之滨传来,狮子山下师生们为之愕然,继而落泪。

生如夏花般绚烂,似流星划过天际,只是短短一瞬,留下的却是最亮眼的关于青春的故事。

日前,本报记者赶赴武汉南湖岸边的张瑜母校华中农业大学,走访他曾经留下痕迹的教室、寝室、足球场、食堂等处,拼接师生们一段段琐碎而清晰的记忆,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存在于你我身边的普通大学生的形象。

管家

荟十624,是张瑜生前所在的寝室。早前,张瑜的遗物已由辅导员陈炉丹老师寄往象山老家,如今的寝室里只剩下空荡荡的床铺。坐在记者面前的段黎明来自湖北荆州,是张瑜同寝室的室友,谈及这位相处了不到一年的好兄弟,最初还保持着一份镇静,后来禁不住哽咽连连。

“已经20多天了,但我还是不肯相信,平时和我一起嘻哈打闹的室友,就这么没了。”段黎明低着头回忆道,7月17日早上7点多,正在睡梦中的他被电话铃声惊醒。一名自称张瑜初中同学的女孩抽泣着,断断续续地告诉他,张瑜出事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谁在恶作剧。”段黎明说,7月8日张瑜回家时向他挥手作别的画面恍如昨日,怎么才过了一个星期,说没就没了?其他接到电话的同学也都聚到624寝室,随后,辅导员陈炉丹老师接到张瑜父亲的电话,这才证实了这一噩耗。

段黎明呆呆地坐在床上,觉得好像做了一场噩梦。

“大家都叫他开心果章鱼,平时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热心助人的形象。”段黎明记得,有一次他扭伤脚踝,是张瑜背着他去医院。在他卧床静养的半个月时间里,是张瑜每天给他打饭、洗碗、洗衣服,跑进跑出,没有一句怨言。

“他就是我们班里最热心的大管家,什么事都忙着张罗。”同学们回忆说,女生宿舍停水,张瑜第一时间提着水桶过去;王晋住院,张瑜为给他送日用品,路上骑车腿都摔伤了;刘忠坤因下雨被困在自习室,张瑜赶紧给他送伞;女生节时,张瑜就号召男生们给女生买早餐……

在同学们写给张瑜的话中,“瑜哥”、“瑜兄”、“鱼哥”是出现最多的称呼。

“只要我们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瑜。”张瑜的年纪在班里并不算是最大,但由于他热心助人,许多比他年长的同学都乐意叫他一声“瑜兄”。

    孝子

在室友段黎明看来,张瑜是个大孝子。每个周末,张瑜都会给家里打电话,虽然他听不懂张瑜讲的象山方言,但总能被那份穿越千里的亲情所感染。

这份思想汇报中还写着:“加入楼管,一是为了获得一点额外收入,二是为了体验一下父母赚钱的辛苦。”据勤工助学组织楼道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允龙介绍,张瑜入校不久就申请加入楼管会,主要是负责楼道治安等日常巡逻,根据工作量获得相应报酬。张瑜工作非常出色,在参与的10次评比中,获得8次最高的A级评定。

“按理楼道一般一个月100多元,但张瑜很勤奋,经常帮其他同学代班,报酬也高些。”同学刘兵说,今年6月,张瑜的报酬就超过了300元,几乎是其他同学的两倍。由于张瑜工作认真、热心,刘兵早就和他约好,8月份回学校一起值班。“但张瑜出事了,再也来不了了。”说及此事,来自湖北孝感的刘兵眼眶湿润了。

虽然每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张瑜依然很节俭,从不浪费。在食堂吃饭,其他同学都是5元标准,张瑜经常只吃2元多的。和同学们上街,张瑜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衣服和鞋子。

在张瑜的遗物中,辅导员狄英杰老师发现了一本账册,上面详细记录了从去年9月7日至今年7月7日的一切开销。“像圆珠笔这样的几元钱的开销,也全部一笔一笔地记了下来。”狄老师说。

“你辛辛苦苦赚了这些钱,为什么不改善一下生活?”这是段黎明曾经问过张瑜的话。张瑜轻声回答说:“我想把钱都攒起来,给爸妈带回去,给他们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干部

在园艺林学学院学生会体育部的办公室里,至今还保存着一本2009年以来院足球队的训练考勤表,每一名队员每次出勤迟到早退几分几秒都有详细的记录。而这,多半出自张瑜手笔。

“工作认真、主动、负责,是我们体育部所有同事对张瑜同学的一致评价。”贾玲燕同学是体育部副部长,她高张瑜一届。她回忆说,大一新生每周一到周五都得出早操,体育部负责点名、查操,这些体育干事必须得比其他同学起得早,而且要等队伍散了后才能离开。张瑜加入体育部半年多来,从未有一天迟到早退,而且承担了很多其他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

体育训练时的场地、器材租借都是一件麻烦事,器材有的很贵重,有的很笨重,一般都是交由体育干事负责保管。贾玲燕回忆说,张瑜主动要求保管了许多器材,由于来回搬运费时间,每次训练完后张瑜都是走得最晚的一个。

“有段时间寝室里堆了好多器材,拿进拿出都很麻烦。”段黎明对张瑜为了搬运器材而经常错过早餐时间记忆犹新。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了,张瑜干脆用蛇皮袋把器材装好往教室里扛,虽然很脏很累,同学们有时还借此打趣,但张瑜不以为意。

去年底期末考试,张瑜由于在计算机上机考试时没有保存答案而提交,导致这门课没有成绩。尽管张瑜在优秀干事评选中总评成绩第一,但按照学习优先的原则,体育部虽然难舍,依然作出了将张瑜从体育干事中除名的决定。然而,张瑜的工作热情并未因此而消退,每天早上,他依然是起得最早的一个,到操场上协助其他体育干事查操,成了一名“编外干事”。

而据陈允龙说,按照计划,楼管委已经委任张瑜为组长,下一步准备将其培养成副栋长。如今斯人已去,一切都不再重来。

    追思

在段黎明的印象里,《老人与海》是张瑜读得最多的一本书。“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这句名言则是张瑜复述最多的一句话。

根据同学们的描述,张瑜身高1.78米,面容清秀,经常和同学们讲笑话,热心助人,是标准的阳光男孩。而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多次引用这一称谓,并表示,张瑜同学阳光的心态值得所有青年学子学习。

得知张瑜救人去世的噩耗,许多同学都抑制不住悲伤,强烈要求一同前往象山吊唁。出于安全考虑,学院阻止了学生们的这一计划,安排辅导员陈炉丹老师和一些浙江籍的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前往象山,帮助张瑜家人处理后事。

留校的同学在网上建起了张瑜纪念馆,许多同学都留言对张瑜表达敬佩之意和缅怀之情。放假离校的同学则委托在校的同学将各自想对张瑜说的话誊录下来,一起在南湖边上举办烛光追思会。

以下是几段摘录:

张瑜:忘不了你那张乐观开朗的笑脸,它将一直铭刻在我脑海里,抹不去,擦不掉。它将教会我微笑着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谢谢你!也愿你在天堂一样乐观开朗,用微笑去感化身边的一切。

瑜哥:你总是给我们带来快乐,为什么这次让我们都哭了?哭得好伤心,你听到了吗?你出来让我们笑起来行吗?快点啊!

瑜兄:你知道当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我身边消失时那种滋味有多难受吗?愿绵绵的祝福与无限的思念伴着你前进,愿你在天堂幸福永远。

张瑜:你的离开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天妒英才,真的想问“好人一定长寿吗?”还能说什么呢,我只能祝你一路走好!

“张瑜是象山人民养育的好儿子,也是我们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好学生!”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表示,自信、自立、自强的气质在张瑜同学身上完全显现,这种舍己救人的气概值得所有的90后学子学习。李书记还表示,新学年开学后,学校将在2010届新生中全面开展学习张瑜的活动。(本报记者马涛发自湖北武汉)

你是母亲的骄傲

张瑜的行李包仍静静地放在卧室的墙角,床边半面墙上都贴着他中学以来的各类奖状,纸张有些泛黄,但上面没有一丝灰尘。母亲赖梅云无力地斜倚在床头,蜡黄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冰凉的针头扎在她的右手上,营养液正一滴一滴地滴入针管。

因为扎了太多的针,她的右手乌青、肿胀。在她的枕边,整整齐齐地放着几本日记和一本小账本,这是在整理张瑜遗物时发现的。张瑜从初中开始就坚持记日记,最后一页的日期是7月15日。赖梅云哆嗦着翻开一页来看,上面写着:“7月2日,武汉比老家热多了,看着他们喝饮料,真想奢侈一下。一定要坚持,不能图痛快,每天省一点,就能给妈妈买钙片了,她的腰最近又疼了。”

“他是什么都舍不得,全都省给了我们。”柜子上,吃了一半的钙片和一瓶没来得及开封的蜂蜜摆在一幅张瑜的照片旁,赖梅云说着,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

7月16日是赖梅云夫妇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那天他们年仅20岁的好儿子张瑜,在家门口的小河里游泳时,为救溺水的同伴,再也没有回来(本报7月23日头版曾作报道)。

每回张瑜放假在家,赖梅云最享受的是自己下班回家的时刻,老远就看到儿子站在门口左顾右盼,手里攥着一条湿毛巾。还没坐稳,一杯凉白开就端到跟前了,她慢慢地喝着,儿子在一旁给她擦汗,而此时饭菜也都准备好了。

张瑜喜欢吃西瓜,为了这个,父亲张国仁特意在后院垦了一片瓜地出来。赖梅云说:“全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傍晚切西瓜,张瑜总会自告奋勇地切瓜,知道我们舍不得吃,他就假装生气的样子,死活要我把每块瓜上面的尖都咬一口。后来,我在他的日记里看到,他这么写着:‘哈哈,老妈被我骗了,西瓜尖可是西瓜的精华,最好吃的地方。’”赖梅云说着别过头去,不停地抹着泪水。

“你们知道张瑜放假回来跟我说啥了吗?他说,妈,再等三年,你就不用上班了,就可享儿子福了。他要努力赚钱,让我过得像城里人那样惬意。”赖梅云说完这些,就不愿再多讲。

张瑜的高中好友张松红手机里有一条短信,这是张瑜给好友说的一句心里话,也是他留给同学的最后一条短信:“我妈太辛苦了,这么热的天还去厂里上班,今天我哪也不去了,就在家收拾屋子,我妈回来看到肯定高兴。”时间显示是7月16日上午8点40分。

阳光、爱笑,是张瑜留给好友、同学们最深的印象。而在大人们眼中,他永远是最懂事的孩子。

“这孩子总是怕给别人添麻烦,他考上大学那会儿,村里人都到他家祝贺,可是带来的礼物和钱他一概不要。”村里一名邻居说,“你见过这么懂事的孩子吗?他可是我们村里的骄傲呀!” (宁波晚报记者 张寅 实习生 刘慧 通讯员 罗旋 丁华 陈光曙)

新闻回放

7月23日 本报头版报道了象山大学生张瑜为救溺水邻居不幸身亡的事迹。报道刊登后,张瑜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感动人心,迅速传遍了甬鄂两地,引起两地市民的热切关注。

7月28日 本报在头版刊发一组后续报道,报道华中农业大学追授张瑜“舍己救人优秀共青团员”及一名好心人给张瑜家送去了10万元慰问金等消息。

7月30日 本报在头版刊登《共青团湖北省委追授张瑜为“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一文。

7月31日 本报刊登了象山县共青团委追授张瑜为“象山县优秀青年荣誉”称号,象山县精神文明委员会同时授予张瑜“象山县文明之星”荣誉称号的报道。

8月2日 本报头版、三版报道了“爱心妈妈”林萍携带1万元爱心款,冒着酷暑赶赴象山西周隔溪张村,探望、安慰痛苦中的张瑜父母。希望通过爱心传递,帮张瑜父母重拾生活的勇气。

8月3日 本报头版刊登宁波一位80后爱心企业家、启鑫光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励小伟出资10余万元为张瑜父母购买终身养老保险。

8月5日 慈溪市民俞先生同样出资10余万元,为张瑜父母购买保险,了却张瑜对大人的牵挂。爱心再次在宁波传递。

8月6日 本报刊发报道,象山县追授张瑜为“象山县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好青年”。(宁波晚报记者 张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