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邮件常常卡壳的情况汇总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职场中的有效沟通,可不只是把话说利索这么简单.所以,如今大家在职场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沟通的?前不久 Fundera 对 1000 名美国人就

职场中的有效沟通,可不只是把话说利索这么简单。

所以,如今大家在职场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沟通的?

前不久 Fundera 对 1000 名美国人就职场沟通方式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55% 的人表示邮件是他们工作中偏好的沟通方式,其次是当面沟通(16%)、即时通讯软件(11%)、手机短信(11%),而最不受欢迎的是打电话(7%)。

不同沟通方式的选择有时是受到行业和工作性质的影响,比如,在政府就职的人是所有人中最常用邮件沟通的,占 73%,而像金融、法律和 IT 行业从业者也对发邮件特别执着。

即使不在这些行业,需要以邮件沟通的情况也很多。比如,盖过章的合同,客户需要电子档备份,用微信发总显得不是那么正式。想去的单位给你发 offer,仅仅短信通知入职,大概会觉得对方是骗子。产品经理给出方案的修改意见,就算电话里对方能逐条说清楚,大概也很难记住。

选择用邮件工作的人,多半是这些想的:

比起电话、微信、短信等沟通方式,邮件一个比较明显的好处是允许一定延时,能够相对从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掌握节奏。换句话说,不用在电话里考验自己临场反应、也不用担心已读不回给双方带来的焦虑感。

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工作次序,减少被外界因素打断的机率,有助提升效率。不过,大家对于发邮件是不是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件事还是有争议的:

调查数据显示,职场中每天用于收发邮件的时间就占到工作时间的 23%,最忙碌时每人每天需要收发 112 封邮件。而且,对于那些不擅长多任务操作的人来说,同时处理多封邮件是一种额外负担,会拖慢工作进度。

要是赶上休假,返工看着快要溢出来的收件箱,感觉像是一天没来上课桌上就堆了 20 多张讲义。想到可能要用半天来回邮件,职场焦虑都要犯了。

来自 UCI 的研究者此前通过实验控制不同小组处理邮件的时间,观察同时处理大量邮件与工作焦虑的关系。结果显示,当人们远离邮件与多窗口任务操作时,身心都感到比以前更放松,有人还表示不用收发邮件可以使自己更集中地处理其他事物,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要不要发邮件,大家对邮件到底怎么发也不太确定,随便打开谷歌百度,都有人灵魂发问,“怎么给 xxx 回邮件?”“格式是怎么样的?”“落款应该怎么写?”有种小学四年级学写信即视感。

接下来是一些发邮件时迈不过去的坎,请对号入座:

1.首先,抬头落款我就不会了

好多时候点开写信以后无从下笔,就跟数学考试大题只会写“解”似的。dear 显得太正式,但是直接 hi 又有点自来熟。已经用了dear,后缀中英夹杂感觉有点傻,可“Dear Qizong”看上去比“Dear 祺总”智商低很多……

啥?truly/ sincerely/ best regards/ best/ have a good day 还有程度上的不同?这简直比考六级还难。

2.用英文缩写是为了方便,可对英文差的人太不友好

英文写作中,有个语言习惯是把一些约定俗成的名词在首次出现后用首字母缩写代替,比如 PTSD、NGO、NAFTA 等。

对于很多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否应该在邮件中使用例如 LOL 和 J/K 这一类的非正式缩写让人很困扰。普渡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邮件中过度使用缩写会使收件人感到困惑和距离感,从而降低交流的效率。

而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来说,缩写带来的更多是语言障碍。

在好奇心研究所发起的一项名为“你觉得公司给职场新人的入职培训应该讲点啥才比较实用?”的调查中,共计 3509 人次的反馈,其中答案“各种英文缩写单词的含义”收获 332 次点赞,排名第三。

对职场新人来说,真的非常需要知道 AKA和 FYI 的区别到底在哪里,ASAP 是在说啥,还有 FAQ 是不是要读法克鱿......

这样看来,原是为了表达方便才有的缩写反倒增加了交流成本。

3.形式上都这么严肃了,行文是不是可以幽默一点啊?

另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在邮件里放 emoji 和表情包。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答案是,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