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Kindle电子书正式入华销售【图】

2018-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讯 亚马逊Kindle电子阅读器6月7日正式进入中国,已经被传播了无数次的 Kindle 入华传言终于成为了现实.亚马逊就已经在官网正式开放购买.Kindle Paperwhite 为 849 元起售,Kindle Fire HD 为 1499 元起售.Kindle 5和8.9寸Kindle Fire HD不在引进之列.Kindle正式入华开卖 亚马逊中国官网.苏宁昨日齐发,电子书阅读器售价849元 昨日,北京苏宁开卖Kindle,消费者体验产品.苏宁供图 亚马逊Kindle终于登陆国内市场

本报讯 亚马逊Kindle电子阅读器6月7日正式进入中国,已经被传播了无数次的 Kindle 入华传言终于成为了现实。亚马逊就已经在官网正式开放购买。Kindle Paperwhite 为 849 元起售,Kindle Fire HD 为 1499 元起售。Kindle 5和8.9寸Kindle Fire HD不在引进之列。

Kindle正式入华开卖 亚马逊中国官网、苏宁昨日齐发,电子书阅读器售价849元

昨日,北京苏宁开卖Kindle,消费者体验产品。苏宁供图

亚马逊Kindle终于登陆国内市场。昨日下午4点,亚马逊中国官网首页悄然上架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及两款Kindle Fire HD平板,宣告Kindle硬件设备正式入华开卖。

本次上架的包括Kindle paperwhite电子书阅读器,以及Kindle fire HD平板电脑,前者售价849元;后者共有两款出售,16GB售价为1499元,32GB售价为1799元。

迟来的Kindle

昨日苏宁与亚马逊共同宣布,苏宁成为除亚马逊官方商城外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零售渠道。据了解,从昨日16点起,亚马逊Kindle系列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苏宁门店、乐购仕门店以及苏宁易购同步开始进行销售。

记者从北京苏宁了解到,北京地区预备货源近2000台,北京苏宁在35家主力门店开辟出了销售专区,于昨日开始销售。

Kindle是亚马逊在2007年推出的电子墨水便携电子书阅读器,“Amazon+Kindle”模式之后在全球掀起了一场阅读革命。

在Kindle正式入华开卖之前,已备受瞩目,并且“铺垫”不断。5月4日,亚马逊中国低调上线了“亚马逊应用商店”,可供安卓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APP应用。此举被视为最近的一次前奏。

更早时候,去年12月13日,亚马逊推出中文商店,使用中文在线的牌照运营;4月19日,亚马逊中国上线云服务“亚马逊 Cloud Drive”。

不过,亚马逊中国对此一直三缄其口。就在昨日上架前不久,本报记者致电相关负责人,其仍表示没有任何消息可供披露,称“敬请期待”。

比国外卖得贵

据一位长期关注亚马逊Kindle系列产品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率先进行售卖的相关产品均属Kindle高端配置,而同样产品在国内的售价也要高出美国、日本两地售价一大截。“在日本,Kindle paperwhite的售价在500-550元之间,国内的价格高达849元。”他表示,“不过还是有人会图省事,直接在官网订购。”

业内人士分析,Kindle在国内售价高于国外,可能是由于产业环境不同导致的。在国内,版权意识较弱,用户尚未养成付费阅读电子书的习惯;亚马逊不能够指望在上面赚钱,因此会将盈利重心向硬件设备转移。(记者 刘夏 李媛)

■ 分析

或给电子书市场带来希望

此前,当当、京东等国内多家电商企业相继推出了电子书服务,表示看好付费电子书市场前景,并有意培育这一市场。

京东电子书负责人昨日表示,面对kindle入华,京东也趁势相应。“近日开展的1元电子书活动还是吸引了大量用户购买正版。6月6日一天的销售额是平时的10倍。”

推出与Kindle类似电子阅读器产品“汉王电纸书”的汉王科技6月4日也宣布,将推三款新品迎战Kindle。汉王副总裁籍斌表示,Kindle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信心。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面对国内不完善的付费阅读市场,以及盛大、当当等400元上下售价的电子阅读器产品的低价竞争,Kindle可能产生“水土不服”;另一方面,Kindle入华势必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原本在iPad冲击下萎靡的市场将迎来新希望。(刘夏)

尽管步履迟迟,Kindle还是在昨天下午4时正式在国内开卖。总体而言是件好事,无论对读者还是对亚马逊。目前开售的主要是wifi版Kindle Paperwhite和Kindle Fire HD,最低售价分别为849元和1499元。

官方对此持比较低调的态度,并未见举办发布会或是大张旗鼓做宣传。从今年3月以来,Kindle入华的传言尤为强烈,数次有媒体言之凿凿称“Kindle将于XX日发布”。直到不久前有人把在苏宁碰到的Kindle柜台发到网络起,有关“Kindle入华”的猜测总算是落了听。

这篇小文主要谈谈Kindle电子书。

作为全球网上零售巨头,以及电子阅读设备的领先者,Kindle从推出起便拥有众多拥趸。尤其在令人称道的全球免费上网、自动推送、网上书店等服务之外,较新款的Kindle在保持E-ink屏幕独特显示效果的同时,加入了触摸功能以及柔和的自发光显示,即为Paperwhite。这几乎可以说是目前最优的阅读解决方案。

几个关键词

在Kindle刚刚正式进入国内市场的第二天,就来定义Kindle“前途未卜”,似乎是一句废话——但认真考虑确实如此。尽管在这之前亚马逊已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中国市场的特定环境下,Kindle确实仍然有很多尴尬。先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都分为两部分来看:

1.价格

价格因素一是Kindle Paperwhite本身的价格,在国内售价849元其实是一个很公道的价格,买到的是无广告版原装行货;但同时这个价格也远高于盛大同类产品Bambook的499元,纽曼、汉王等企业亦有低价产品提供,如何面对本土低价竞争者是个问题。第二点是电子书商店的价格,由于中国大陆市场的特殊性,电子书达到原书一半的售价,是一个比较贵的数字。为何特殊,请看下一点。

2.环境

环境因素一是国内的知识产权环境,这个大家都懂的,不提图书,单看看音乐行业、视频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就会清楚正版图书尤其是正版电子书的环境实在是不容乐观,正版化路漫漫其修远。第二点是阅读环境,不客气得说,热爱阅读的已经是稀有人群。君不见,实体书店接连倒,朝仍连锁暮倒闭(咦,不押韵,无所谓了...),用一句比较装的话说就是“盘子太小”:根据第三方数据,2012年电子阅读器出货量为1410万台,较2011年的2320万台减少了36%,其势渐衰。

3.口碑与用户

口碑。Kindle的口碑那是相当的好,大多数喜爱Kindle的人都已从国外官网购入、或从淘宝等地购得水货,Kindle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开拓新用户。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可供开发的用户实已不多。另外顺便提一下亚马逊中国的口碑,在最近几年与京东、当当、淘宝/天猫等企业的竞争中,亚马逊中国的口碑只能用两个字概括,“呵呵”。

4.硬件与云服务

硬件优势已经存在,Kindle在品牌和产品品质方面无须担心。Kindle是一款硬件设备,Kindle又从来不仅仅是一款硬件设备,它并不孤立存在,始终依托于亚马逊强大的在线内容平台、可靠的云服务,也正因为这点,大家公认Kindle不靠硬件赚钱。但在国内,Kindle需要对这一整套环节做艰难的引导工作,需要抗拒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不仅仅是盗版,包括竞争对手阻击、政府政策变化、用户习惯的扭转难度等,都是未知参数。

线上商店成关键因素

基于此,亚马逊中国的线上商店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因为Kindle不是一锤子买卖,更多收入将来自线上商店。而线上商店的生态环境需要一步步搭建、一步步吸引用户进入的。对亚马逊而言,在中国市场显而易见的几个问题有

1.牌照存疑

但由于Kindle商店属于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是商务部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因此Kindle电子书店(测试版)实际是由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运营支持,这种借用牌照的行为,是不可控因素之一。

好一点的消息是中文在线拥有国内400余家出版机构的合法授权、2000多位知名作家和10万余名网络作者的版权授权;同时Kindle也将得到苏宁电子书城的资源支持。

2.价格吸引力不大

电子书店好不容易上架,价格却不够亲民。随意翻看了一些书籍的价格,除免费或特价1元书以外,大多数书籍的价格动辄只达到实体书的7折,普遍在4折上下。对于盗版电子书获取成本极低的国内市场而言,这样的价格实在难以让消费者动心。

稍好一点的消息是,Kindle电子书店提供4000余本免费电子书,以及部分特价活动,会吸引一部分消费群体。

3.竞争者众

作为行业先驱,同时又是最晚进入中国市场的服务商,亚马逊处境略有尴尬。一方面,亚马逊态度强硬,不久前强行接触豆瓣阅读、爱看豆等第三方网站的推送功能,为自家商店的运作铺路;另一方面,国内电子书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京东、当当、淘宝等巨头都在提供类似书店;同时,网易云阅读、QQ阅读、豆瓣阅读、百度文库、字节社等产品,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用户的阅读时间。如何应对?

4.云服务是个什么

是的,亚马逊在国内上马了云服务,雄心勃勃,很大的一个饼。但对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线上买书推送到设备”,已经是大家对云服务理解的极致了,这几年更是炒得不知所云。

综上,可以看出,Kindle入华过程中,尽量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工作,但实质上,亚马逊仍然希望在国内市场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做强势平台,服务好用户。但作者认为,此思路未必适用于国内市场,Kindle若不肯虚心学习国内很多“后进”同行的经验,恐怕很难有太大作为,最后难免落得个“硬件销量平平、线上书店不温不火、云服务云里雾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