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身高1米50矮小症 青春期孩子警惕矮小症
专家介绍,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就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专家说,“此外,矮小症的治疗费用,与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骨龄决定着人体的生长潜力,骨龄越小留给医生治疗的空间越大,所能获得的身高增长也就越多,3至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好从小就给他们做一个身高记录,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内长不到5厘米、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缺乏营养或患有其他病征,要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诊治。徐芳医生强调,即便是有家族矮小问题的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到医院治疗,身高也会获得比较理想的增长。”
专家特别提醒,孩子个矮不能“乱投医”,更不能盲目相信各种广告宣传,给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徐芳医生指出,有部分家长因为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发现孩子的个头长不高,就盲目地给他们服用一些广告中宣传的增高药。事实上,这些增高药或者是营养素含有激素类成分,虽能使孩子的身高在短期内增长一些,但同时也会促使孩子的骨骺线提早闭合,起到反作用。
专家强调,除了上面提到的一般矮小症外,特发性矮小症也不能忽视,它是一种特殊的生长发育疾病。患儿如果不能得到早发现早治疗,男生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米55左右,女生最终身高大部分不足1米5,可能会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特发性矮小是指病因不明的矮小,也就是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是儿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徐芳医生解释,特发性矮小的临床特征有以下几点:分娩时正常,婴儿期无低血糖史,四肢及脊柱正常,身体比例正常,无慢性器质性疾病,无心理疾病或严重的情感紊乱,饮食正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在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孩子看不出异常,就是身高比同龄人矮小。特发性矮小的发病率大约为2.5%,占全部矮小症总发病率的7成左右。
专家告诉记者,由于特发性矮小临床上暂时还无法明确病因,不少家长就从字面上认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抱着“早长晚长”、“二十三蹿一蹿”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在青春期蹿个儿,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这是不对的。特发性矮小如果不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终身高,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遇到求学、就业、婚恋、交际等各方面的困难,也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