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小儿夏热
夏季热发病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即气温越高,夏季热发病率越高。该病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高发,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小儿在这个年龄段,体质较弱,脏腑功能发育不健全。千万不可以误将小儿夏季热当感冒治……
炎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连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让不少医院的急诊科人满为患,其中因为感冒发烧而就诊的婴幼儿更是数不胜数。在众多小儿“热病”中,有一种发热特别容易因为家长护理不当而难以治愈,那就是小儿夏季热。每年夏天都会有一些持续发烧的小宝宝,他们其实没有感染什么病菌,就是因为天气太热,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未发育好,而家长又总担心他们着凉,给他们穿得严严实实的,不吹风扇也不开空调,结果“热”出病来。1岁小儿发烧两周
用退烧药、抗生素都不管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邓聪在接受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病例:近日,一位母亲带着1岁多的女儿来就诊,反映“女儿已反复发热两个多星期,服用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而且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去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也查不出问题”。
当时,邓聪一听就说:“这种情况要警惕小儿夏季热。”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病。中医学认为,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内为体质虚弱,外为夏季暑热亢盛,机体不耐暑气熏蒸所致。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的话,那就是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健全,排汗功能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导致体温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邓聪介绍,夏季热发病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即气温越高,夏季热发病率越高。该病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高发,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小儿在这个年龄段,体质较弱,脏腑功能发育不健全。
炎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连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让不少医院的急诊科人满为患,其中因为感冒发烧而就诊的婴幼儿更是数不胜数。在众多小儿“热病”中,有一种发热特别容易因为家长护理不当而难以治愈,那就是小儿夏季热。每年夏天都会有一些持续发烧的小宝宝,他们其实没有感染什么病菌,就是因为天气太热,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未发育好,而家长又总担心他们着凉,给他们穿得严严实实的,不吹风扇也不开空调,结果“热”出病来。1岁小儿发烧两周
典型特征:
持续发热、易口渴、多尿、少汗
夏季热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易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发热会随气温上升,持续不退,多数历时1~3个月,体温常徘徊在37.5℃至39.5℃之间,就算使用退烧药,体温也只能暂时下降。有些孩子还会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易哭、皮肤唇舌干燥等症状。
夏季热初起时,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或偶有感冒症状,但大都不严重,少部分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热抽搐。体征及血常规、大小便等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邓聪说,夏季热患儿预后大多良好,发热症状会随气温降低或进入阴凉环境而自行缓解。特别是到了秋凉之后,症状多能不药而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也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发热不退会使孩子机体新陈代谢加快、抵抗力降低,如果不注意护理,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莫滥用抗生素以物理降温为主
邓聪提醒,在确诊夏季热之前,一定要请医生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孩子发烧的病理性原因,比如泌尿感染、中耳炎等。若单从体温的表现形式就诊断孩子患了夏季热,是不恰当的。对于确诊的夏季热,邓聪强调,由于夏季热并不是病菌感染所致,所以家长切莫自行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而退烧药也只是备不时之需。正确的做法是,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给他换上轻薄凉爽的衣物,以物理降温为主,比如温水洗浴(水温40℃左右,10~15分钟/次,一日2~3次,洗澡后,及时穿衣保暖,以免受凉),“吹冷气”(把室内温度调至25℃左右),即可有效缓解发热症状。
“家长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出现嗜睡、惊厥等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诊治。”邓聪提醒。
如何预防小儿夏季热呢?邓聪支招:高温天气避免带婴幼儿外出;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使用电风扇或空调,但温度要适度、风力要柔和;小儿着衣要宽大,质地要柔软,出汗后勤换衣服;多用有去热消暑作用的食材做菜或煲汤,如赤小豆、薏米、玉米须、茯苓、芦根、竹叶、莲子、百合、扁豆、绿豆、荷叶、冬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