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到宵夜霸主 小龙虾的魔力
宵夜时节,邻桌似是朋友聚会,吃得不亦乐乎,高谈阔论推杯换盏,瞧着一小哥,拨拉着一只小龙虾,耷拉着红呼呼的脑袋说:“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海边的广东人,我觉得还是海里的虾好吃,小龙虾太腥臭,如果不放很多调味料根本吃不下。清蒸是体现食材是否好的一种烹饪方式,你们有谁吃过清蒸小龙虾?”没注意他们座的人怎么说的,回想起小时候有吃清蒸小龙虾。我是70后,70年代我们这里就有人吃小龙虾了,80年代我在蚌埠上小学,最喜欢的就是钓虾,那时候虾也多,菜场有卖的,活的5毛钱一斤,不过家里人不喜欢吃那个。小龙虾我们那里吃的比较早,可以算全国最早的,但是太穷,知名度小,然后小龙虾发展到全国后,蚌埠人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吃小龙虾了,吃不起了。现在的小龙虾大多数都是养殖的,野生的都被抓绝种了。
我老家是南京附近的,也不比蚌埠人对这玩意的喜爱来的少,那时候田里沟里到处都是,夏天下雨路上爬得也到处都是,红艳艳的又大又干净。我们小时候没事干夏天就钓虾,那时候几个小伙伴凑一起围着小池塘钓虾也是一种难忘的回忆,基本上钓半天就能钓一桶,回家就让我妈烧,我妈总是用刷子一个一个刷得干干净净的,不像现在各种洗虾粉,你想想饭店那么一大锅能洗干净吗?那时候一吃能吃一盆,虾太便宜了,最贵的也就差不多五块钱一斤,更何况压根不用买,家里杀了鸡去池塘收拾,那个鸡肠放水里提起来都能扒着几只大虾,你想想泛滥到什么程度,谁能想到现在这么贵,竟然按只卖。
和邻居七八个伙伴,六月大热天,跑到河里游泳,抓爬海,在田里钓青蛙,晒的全身通红,晚上就一起去照黄鳝,现在都大了,几个伙伴都各奔东西,很少聚在一起,今年过年我们全部聚齐了,八个年轻小伙子在我家吃饭聊天喝酒全部都是说得小时候一起做的事,满满的回忆,童年正好。而比起“非主流”的小龙虾,小时侯最爱钓青蛙,田鸡,钓龙虾反倒比较少,引力不大嘛。虽然我没住在农村,但是特别热衷于干这些事,就连我特么出国去旅游,坐船跳岛游的时候都光想着摸螃蟹去了。话说回来,其他朋友呢不爱钓鱼,小孩儿基本上都坐不住,可是我也爱钓鱼,而且也能钓上不少小鱼。有一次回老家,摸了满满的一桶福寿螺,回家养着,等沙吐完了,用啤酒烧来吃,那美味简直不能言语,别跟我提福寿螺有寄生虫,十几年了屁事没有,不过还是少吃得好。
也酷爱摘桑椹,爬的越高,摘的桑葚就越大越黑越好吃,而且还能显示自己胆子大。那时家里人不让吃桑椹,往树上泼粪,还说被蛇爬过了,不过也阻止不了小孩偷偷吃,吃完舌头都是黑的红的,回到家又是一顿胖揍。想来很多人小时候偷吃桑葚大人都说蛇吃的,然后被胆大的孩子带着照吃不误,一嘴的颜色。还记得放学后去桃园偷偷子,用的雨衣包的;骑车去远的地方钓鱼,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小河帮里的小鲫鱼一钓一条,根本不想回去。后来到北京念书,住在北郊的院子里有棵桑葚树,放块大塑料布,往树上踹一脚,捡一盒就吃去了。而且是熟透的,不过居然是白色的,而不是黑的,三个字,大、白、甜。从后来树砍了,我就再也没吃过这东西,买的太难吃了。
这会儿绝大多数乐趣都消失不见,芳踪难觅。却意外而惊喜地发现当初最不受待见的小龙虾已经成为全民追捧的餐桌明星,泥塘水坑里的“小土鳖”化身大明星的华丽变形记。小龙虾有多火爆流行自是不用我来多说了,仅仅武汉一个市的小龙虾市场每年有几百亿人民币,大街小巷各路虾馆甚至敢跟重庆拼火锅门市。一只小龙虾和八大菜系之首,最具有群众基础的一种饮食文化正面刚没在虚,确确实实是一种强大。作为吃货,我实在不关心那些数据报表,只知道这是小龙虾的逆袭,很有满足感的胜利色彩。虽然随之而来的是身价倍增,但爱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本身也应该是一种别具风味的小高兴吧。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什么东西都不能贪多,过犹不及。同时呢,最好的味道都是馋出来的,和最爱的音乐一样,设为闹钟也就完蛋了,适当,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