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投230万建留守儿童寄宿校 无学生入住
揭阳第一家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在上砂镇新东小学内
张贴在上砂镇圩路口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招生简章,招生的对象是父母双方连续半年以上在外工作一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
该寄宿学校(小学)建在上砂镇圩新东小学(镇中心小学)内,总投入230余万元。今年8月,该校正式招生。9月17-18日,记者在上砂镇调查发现,由于接送不便、家长不放心等原因,目前该校无一名留守儿童入住。
全镇298名留守儿童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4月,有关部门通过村两委和各村小学摸底调查全镇留守儿童的人数,以及愿意到镇圩入读寄宿学校的学生人数。最后摸底的结果是全镇有298名留守儿童,有50多名学生的家长表示愿意送孩子到寄宿学校读书。
摸底结果鼓励了各部门,5月,上砂镇政府开始筹措建设资金,乡贤庄小夸、庄陈石共捐了180万元。暑假期间,新东小学原两层高的综合楼加盖一层,完工后,县财政拨款55万元,在加盖的三楼里设置了宿舍、食堂、自习室、医疗室、管理室等。
与此同时,镇政府开展宣传工作。据上砂镇镇长张优欣介绍,摸底时就开始向村民宣传,后来还印制资料发放。“我们也召集村两委开会,发动他们宣传。”9月17日,记者在镇圩街头仍能看到不少贴在墙上的招生简章。简章说明,该校的招生对象为父母双方连续半年以上在外工作的一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
4人入读,无一住宿
但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张优欣介绍,报名时有10多名家长咨询,但是最后只有4名留守儿童入读。“实际上,这4名学生也没有在学校里住。”新东小学一负责人介绍,这4名学生三男一女,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七八岁。“由于年纪小,家长并不放心他们在学校里住宿;人少学校也不方便管理。后来他们也回自己家住了。”
9月1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新东小学综合楼的三楼看到,整层楼有8间宿舍,每间宿舍都有4张双层床、盥洗间与阳台。此外,三楼还配备了食堂、自习室、医疗室、管理室等。但遗憾的是,空无一人。
接送孩子,老人犯难
径心村石牙下自然村村民庄伟均告诉记者,他的大儿子和媳妇十多年前就外出打工,留下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在家,“孙子8个月大的时候就跟我一起了,现在已经12岁,在径心小学读五年级。”庄伟均并不知道上砂镇建了一所寄宿学校,“即使知道,我也不会送我的孙子去那边(上砂镇圩)读。”
庄伟均解释道,石牙下村距离上砂镇圩约6公里,步行需1个多小时,而他已70岁,每个星期到6公里外的学校接送孙子上下学,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上砂镇位于大北山腹地,属于远离县城的典型山区镇。全镇22个行政村,星罗棋布于大山深处,距离镇圩10公里以上的村庄,就有13个。据新东小学负责人介绍,之前报名寄宿的4名学生,家校距离没有超过10公里,都在镇圩附近。
此外,庄伟均的家庭经济环境也不允许孩子上寄宿学校。庄伟均的大儿子患有尿毒症,目前在广州接受治疗,每个月至少要透析3次,每个月几千元的医疗费用已经把家里压得喘不过气来,更不用谈每天给孩子伙食费了。据了解,留守儿童如果在寄宿学校入读,虽然不用交住宿费,但每天需缴纳12元伙食费,早餐2元,午、晚餐各5元。
孩子寄宿会遭闲话?
张优欣认为寄宿学校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孩子也获得更好的管理,减少走歪路的几率。庄伟均反倒担心孙子到学校住宿后得不到监管,跟其他学生学坏。
张优欣分析,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读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留守儿童家里的老人不舍得孩子寄宿,认为孩子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理,如洗衣服等;二是上砂有些村庄离寄宿学校比较远,老人每周接送小孩是一个难题。
教育局负责人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家长们的观念未转变过来,很多留守儿童家长怕被其他人说闲话,不敢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这就像把老人送到福利院别人会说闲话一样,只要家里还有亲人在,能照顾孩子一二,就不会把孩子送去寄宿。”在他看来,寄宿学校要办下来,当务之急是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他打算在节假日外出家长返乡期间,组织家长们到寄宿学校参观。
也有当地政府官员认为,随着城市放开对外来学生入读当地学校的限制,部分家长把孩子接到工作的地区入读,这直接导致寄宿学校的生源减少。据径心小学庄校长介绍,这个学期结束后,该校将有两名留守儿童转学到外地去,“一个去深圳,一个去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