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纪钧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境界之我见

2017-08-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次接触手法还是从视频资料上的诸多手法演示,去模仿做治疗,那算是我的第一境界;去简单的模仿,咯嘣一声就感觉复位成功,病号感觉眼睛一亮,那时候感

次接触手法还是从视频资料上的诸多手法演示,去模仿做治疗,那算是我的第一境界;去简单的模仿,咯嘣一声就感觉复位成功,病号感觉眼睛一亮,那时候感觉手法很神奇,开始搜集网上的各种正脊视频资料,去模仿去慢慢摸索,龙氏冯氏美式等等搜集各个名家的手法演示视频摸索着去做,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手法有些暴力,不过遇到一些椎体错位有时候效果蛮不错了,一个冲压一个斜板病号立马减轻。

学了众多手法后,参加一些交流才发现一些手法看视频是掌握不了里面的精髓和一些要点的,于是开始拜师访友去学习手法,然而市面上的都是正脊手法,参加了学习班,再跟同学们 交流,跟网友交流,慕名拜访一些干的不错的同行交流去学习和领会各家手法的要点,自己感觉能系统的模仿“熟练”做出从颈椎到骶髂关节的复位手法那算是我的第二个境界;        但临床做久了慢慢发现手法不够用,效果不持久,容易复发,就开始思索是手法不到位,还是需要配合外用药,针灸,那时候开始注意到软组织,宣老的软外确实提高了不少疗效,用西医的解剖神经卡压理念解释和分析病机症状,用筋膜牵拉张力学说解释疼痛,肌肉的起止点解决肌肉疼痛挛缩,同神经根分解去解决椎体的深层肌肉,研究肌肉损伤之间力线传导的规律,点刺,压揉,理筋,分筋,那时候为了研究软组织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把每块肌肉的解剖起止点神经支配像小学生一样去整理总结,现在想来那时候还是在误区中,有点化简为繁了!

!不过效果提高了不少,但还是有太多的不能解决,病程不能缩短。那时候又在思索是不是在手法上有误区,这时候是困惑期!!!      那时候开始思索筋骨同调,筋柔骨正,思索老祖宗的骨错缝筋出槽,也开始注意到林两传老师的理论,搜集了林师的所有资料,打印出来去看,包括田纪钧老师的骨错缝筋出槽,这时候应该是我的第三个境界,但这方面都是理论,没人教,只是自己瞎琢磨,这时候已经认识到单个椎体偏歪是症状,整体的曲度和偏歪才是病机,但还是在用各家各派的硬性手法,在临床试验治疗,积累,在各家各派手法中寻找适合自己,顺手的手法,那时候用的最多的是陈中和的颈椎迷踪手法,龙氏的胸椎,美式的腰椎和骶髂关节用的最多,也包括通督正脊手法,但用久了发现,闪动力和冲击力存在太多风险,长杠杆和段杠杆都用一些冲击力,当然还有很多用的是巧力,这时候开始思索开始寻找安全的柔式手法,应该算是我的第四个境界了!

     为此寻找和了解各种柔式手法,了解道家手法,发现柔性手法确实发力很柔,病号感觉很舒适,对老年人和孕妇挺好用,可能没有亲自去拜师学习这些手法,治疗完病号立竿见影,症状明显减轻。

但复发率还是蛮高,这时候又在思索问题所在,咯嘣响的容易复发,柔性力也复发,开始计划寻访民间正骨艺人,他们病号多的肯定手法效果不错,或许经得起时间考验,传统的才是好东西,就像传统针灸,诸多新名词针灸疗法都能在灵枢经里找到根一样,中医是传经不传尾,开始又回到老祖宗的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开始分析寻找老师,发现胡进江,刘骜,林两传都有民间中医正骨的影子,去学习他们的资料,在偶然的一次海川交流会结识到牛洪峰老师,并参加了他的学习班,那时候学的是四肢关节,这时候才领悟到中医正骨四诊的重要性和整体观念的含义,也就是会看,会摸,整体去判断问题,开始知道去练摸骨摸筋是正骨基本功的必修课,骨的形态的360度的变化可能性,换句话,你都不知道腰椎错位的具体形态和其他关节的关联影响,而只是盲目的整复单一的腰椎效果可想而知,但诸多培训里也是这一次算是我正骨的刚刚入门,开始去摸每个骨关节的变化,不再单一去摸棘突和关节突去判断椎体的具体变化,整体的去判断问题,包括骨和筋,这应该是我正骨的刚刚入门,也是我的第五个境界。

      其实刚开始跟牛师学的时候糊涂了一段时期,病号的效果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很困惑,摸不出手感,反而疗效不如以前,但后来慢慢的开始有了些手感,一点自信,效果有了,这时候不在去看太多的手法视频,其实每位老师的手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关键还是对病机分析透了,那个手法不重要,就像牛老师说的摸好了,怎么出来怎么回去,手法有无数种,就看你的思路,我的学友任回来跟我说,追求了那么久手法学回来竟是那么一点,但看起来又深不可测,越研究,越明朗。

有时候真传一句话,点破了窗户纸就都明白了!中医竟是如此朴素而又有内涵!林师的摸棱角,绕筋也是必须手感到位,只要诊断清楚了,手感到位发什么力都可以,复位完了,再去摸骨正即可,同样一个骨节错位,用林师的听力,道家的蓄积力,牛师的柔中带刚的力,还是反弹力,硬性手法的临界冲击力都无所谓,骨正筋柔是目的。

其实骨正了大部分的筋过两天自己柔顺了,这也是牛师的骨正后筋自柔,除个别的需要分筋理筋!

所以说同样是一句骨正筋柔,有太多的理解,就像牛师的骨正后筋自柔,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筋柔才能骨正,也可以理解成筋骨同步才能保证效果,理解不同手法的理念就不同!        记得倪海厦老师说过,“门槛害死人,门户之见害死人”,能把各家手法的长处融合成自己的,安全有效符合疾病的规律就是好手法,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是国粹,就像针灸京剧国画一样,基本功很重要,手法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观念考虑问题,诊断明确才能辨证论治!还是那句话,把传统意义的中医正骨发扬光大,造福我们的衣食父母使是我们每个中医人的心愿!

我不知道我的第六个境界是什么,因为我的摸骨还没练会呢,等有了更深的境界再跟各位老师分享和汇报。次接触手法还是从视频资料上的诸多手法演示,去模仿做治疗,那算是我的第一境界;去简单的模仿,咯嘣一声就感觉复位成功,病号感觉眼睛一亮,那时候感觉手法很神奇,开始搜集网上的各种正脊视频资料,去模仿去慢慢摸索,龙氏冯氏美式等等搜集各个名家的手法演示视频摸索着去做,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手法有些暴力,不过遇到一些椎体错位有时候效果蛮不错了,一个冲压一个斜板病号立马减轻。

学了众多手法后,参加一些交流才发现一些手法看视频是掌握不了里面的精髓和一些要点的,于是开始拜师访友去学习手法,然而市面上的都是正脊手法,参加了学习班,再跟同学们 交流,跟网友交流,慕名拜访一些干的不错的同行交流去学习和领会各家手法的要点,自己感觉能系统的模仿“熟练”做出从颈椎到骶髂关节的复位手法那算是我的第二个境界;        但临床做久了慢慢发现手法不够用,效果不持久,容易复发,就开始思索是手法不到位,还是需要配合外用药,针灸,那时候开始注意到软组织,宣老的软外确实提高了不少疗效,用西医的解剖神经卡压理念解释和分析病机症状,用筋膜牵拉张力学说解释疼痛,肌肉的起止点解决肌肉疼痛挛缩,同神经根分解去解决椎体的深层肌肉,研究肌肉损伤之间力线传导的规律,点刺,压揉,理筋,分筋,那时候为了研究软组织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把每块肌肉的解剖起止点神经支配像小学生一样去整理总结,现在想来那时候还是在误区中,有点化简为繁了!

!不过效果提高了不少,但还是有太多的不能解决,病程不能缩短。

那时候又在思索是不是在手法上有误区,这时候是困惑期!!!      那时候开始思索筋骨同调,筋柔骨正,思索老祖宗的骨错缝筋出槽,也开始注意到林两传老师的理论,搜集了林师的所有资料,打印出来去看,包括田纪钧老师的骨错缝筋出槽,这时候应该是我的第三个境界,但这方面都是理论,没人教,只是自己瞎琢磨,这时候已经认识到单个椎体偏歪是症状,整体的曲度和偏歪才是病机,但还是在用各家各派的硬性手法,在临床试验治疗,积累,在各家各派手法中寻找适合自己,顺手的手法,那时候用的最多的是陈中和的颈椎迷踪手法,龙氏的胸椎,美式的腰椎和骶髂关节用的最多,也包括通督正脊手法,但用久了发现,闪动力和冲击力存在太多风险,长杠杆和段杠杆都用一些冲击力,当然还有很多用的是巧力,这时候开始思索开始寻找安全的柔式手法,应该算是我的第四个境界了!

     为此寻找和了解各种柔式手法,了解道家手法,发现柔性手法确实发力很柔,病号感觉很舒适,对老年人和孕妇挺好用,可能没有亲自去拜师学习这些手法,治疗完病号立竿见影,症状明显减轻。

但复发率还是蛮高,这时候又在思索问题所在,咯嘣响的容易复发,柔性力也复发,开始计划寻访民间正骨艺人,他们病号多的肯定手法效果不错,或许经得起时间考验,传统的才是好东西,就像传统针灸,诸多新名词针灸疗法都能在灵枢经里找到根一样,中医是传经不传尾,开始又回到老祖宗的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开始分析寻找老师,发现胡进江,刘骜,林两传都有民间中医正骨的影子,去学习他们的资料,在偶然的一次海川交流会结识到牛洪峰老师,并参加了他的学习班,那时候学的是四肢关节,这时候才领悟到中医正骨四诊的重要性和整体观念的含义,也就是会看,会摸,整体去判断问题,开始知道去练摸骨摸筋是正骨基本功的必修课,骨的形态的360度的变化可能性,换句话,你都不知道腰椎错位的具体形态和其他关节的关联影响,而只是盲目的整复单一的腰椎效果可想而知,但诸多培训里也是这一次算是我正骨的刚刚入门,开始去摸每个骨关节的变化,不再单一去摸棘突和关节突去判断椎体的具体变化,整体的去判断问题,包括骨和筋,这应该是我正骨的刚刚入门,也是我的第五个境界。

      其实刚开始跟牛师学的时候糊涂了一段时期,病号的效果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很困惑,摸不出手感,反而疗效不如以前,但后来慢慢的开始有了些手感,一点自信,效果有了,这时候不在去看太多的手法视频,其实每位老师的手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关键还是对病机分析透了,那个手法不重要,就像牛老师说的摸好了,怎么出来怎么回去,手法有无数种,就看你的思路,我的学友任回来跟我说,追求了那么久手法学回来竟是那么一点,但看起来又深不可测,越研究,越明朗。

有时候真传一句话,点破了窗户纸就都明白了!

中医竟是如此朴素而又有内涵!林师的摸棱角,绕筋也是必须手感到位,只要诊断清楚了,手感到位发什么力都可以,复位完了,再去摸骨正即可,同样一个骨节错位,用林师的听力,道家的蓄积力,牛师的柔中带刚的力,还是反弹力,硬性手法的临界冲击力都无所谓,骨正筋柔是目的。

其实骨正了大部分的筋过两天自己柔顺了,这也是牛师的骨正后筋自柔,除个别的需要分筋理筋!所以说同样是一句骨正筋柔,有太多的理解,就像牛师的骨正后筋自柔,我们也可以理解成筋柔才能骨正,也可以理解成筋骨同步才能保证效果,理解不同手法的理念就不同!

       记得倪海厦老师说过,“门槛害死人,门户之见害死人”,能把各家手法的长处融合成自己的,安全有效符合疾病的规律就是好手法,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是国粹,就像针灸京剧国画一样,基本功很重要,手法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观念考虑问题,诊断明确才能辨证论治!

还是那句话,把传统意义的中医正骨发扬光大,造福我们的衣食父母使是我们每个中医人的心愿!我不知道我的第六个境界是什么,因为我的摸骨还没练会呢,等有了更深的境界再跟各位老师分享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