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精云剽窃如何处理 评论:学术剽窃盛行 如何“清理门户”?
某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近期揭露,安徽一高校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四名作者剽窃论文。对内地学者的剽窃行为,我们已习以为常,但又怎能习以为常?
论文和职称应脱钩
长期以来,发表论文数量是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称的衡量手段之一,而职称又与教师的社会地位、住房补贴、学术声望甚至是社会话语权紧密关联。教师很容易放弃花费时间长的项目而大量炮制缺乏创新的论文。在这种体制下,是恪守学术道德,还是追求自身利益?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论文数量和质量成反比,产生大量学术泡沫。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以数量确定成就固然不宜,按奖项和期刊级别论高下也不可取。在笔者看来,出路之一即论文与职称脱钩,使知识生产真正转移到具有相当水平、具备研究条件的专业人员手里。
惟其如此,才能使那些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以问学为乐事的学人静下心来,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生产出有价值的学术产品。湖北武汉程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