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朱捷简历 徐州工程学院:以“四大观”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

2017-1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一直重度匮乏,而地方高校如何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级蓝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徐州工程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一直重度匮乏,而地方高校如何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级蓝领,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徐州工程学院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上,连续3年交流推介“四大观”人才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引发了国内外高校广泛关注,产生重要影响,被江苏省教改办确立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难在哪里?徐州工程学院校长张新科归纳了几个共性问题:狭隘的“应用观”,就应用谈应用,导致学生成了低端技术工,没有发展后劲;狭隘的“专业观”,导致学生脱离现实工程需求;狭隘的“职业观”,忽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诉求;狭隘的“文化观”,没有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学生缺乏对专业认同、热爱和敬畏的内生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徐州工程学院科学借鉴欧美工程教育先进经验,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等相关课题,大力推进国际化、系统性、全方位改革,创新提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理念。

“大应用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行业标准,精准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紧扣应用能力,系统改革与重组原有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基于真实生产过程与工艺的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训比例,设置基于真实生产过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彰显“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

“大工程观”让学生融入真实工程实践,引领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对接徐州六大千亿元产业,建设六大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校企合作生产型导向的实习实训平台;打造“教师即工程师”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教学全面对接工程需求,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大生活观”让学生从“技术人”转变为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人”。以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为抓手,“要求学生读讲一本书,学会一些音乐知识,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工程,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工程,参与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工程”。张新科说,“小人物”应有“大生活”,引导学生热爱和享受生活,关注和参与社会,是教育回归学生本源的问题,“大生活观”将为学生奠定一生幸福的根基。

“大文化观”引领“专业文化 校园文化”两级协同的大学文化建设,在国内高校首次系统架构专业文化建设体系,凝练专业精神,建成了9个特色化专业文化展示平台、专业文化博物馆,实现文化落在专业上,并面向社会开放,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参观达7500人次以上。通过专业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生活,营造职场化专业文化氛围。

在“四大观”引领下,徐州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显著增强:82.1%的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或产品更新,88.4%的学生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61.3%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专业相关度大于70%。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强,32.8%以上已担任企业班组长或技术骨干。学院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502项,“挑战杯”、数学建模等项目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获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一级学科5个,校企共建26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及实训基地。

按照“四大观”理念设计的“徐州市—徐州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已获批准为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全省6家),获批中央财政建设经费1亿元。根据徐州市六大千亿元产业,对应打造装备制造、建筑工程、农产品加工、化学化工、商贸物流、光伏技术六大专业群,涉及全校64.8%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