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儿女们的风雅往事 七个女儿都是传奇
由于青年时期游历过欧美,朱启钤一向思想开放。这从他对于子女的教养上可以看出来,他从不限制子女的交际活动,而他的女儿们更是徜徉于民国的各大交际圈内,其涵养才学美貌都为时人所称道。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祖籍贵州开州(贵州开阳),1872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享年92岁,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民国、日伪、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中国北洋政府官员,爱国人士。中国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
朱启钤先后有三位夫人,都是故后续娶的。元配陈光玑是曾国藩次婿陈崧年的过继女儿,随父居住欧洲达十年之久,生有长子朱沛、长女朱湘筠;陈氏夫人亡故后,续娶于氏夫人,共生四子九女,前三子幼殇,只留朱渤(朱海北)一子长成,九女依次为淇筠、淞筠、津筠、湄筠、洛筠、浦筠、沚筠、洪筠、浣筠。
于夫人因为生育子女太多,身体不好,于1927年去世。1930年,又续娶许曼颐为夫人,未生育子女。据朱六小姐朱洛筠后来讲,许曼颐出身卑微,加之朱家已有大儿大女,因此在家中不受重视,但为人善良、简朴、勤劳。
朱家的十小姐,名字都带一个“筠”字,七小姐浦筠、八小姐沚筠早夭。其中,八女沚筠于四五岁时死于猩红热病;七女1929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因患脑膜炎去世,死时只有17岁。
朱启钤不仅收藏丰富,还有一项时人无法企及的“纪录”,即朱家的几位大小姐都是当时京津社交场上的明星人物。由于他游历过欧美,思想开放,从不限制子女的社交活动,因此朱家小姐们活跃于交际场合,时有朱家“八凤”之誉。
朱启钤的小儿子,就是著名的朱渤。北洋政府时期,人称少帅的张学良身边有四个人,全都是高干子弟,其中就有朱渤。
朱启钤的小儿子朱海北幼年在天津上家塾和公学。1923年起进天津新书院读书四年,在南开中学读书二年。1928年3月起,任东三省三、四方面军军团部(军团长张学良)少尉副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总司令张学良)。
经“七七”事变后,朱海北在北平赋闲四年多。1941年12月起,历任天津和泰公司总务部主任、和泰北平分公司副总经理、北平亨茂商行经理。
1948年10月后在京又赋闲三年。1951年12月起先后担任上海私营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驻京)、北京私营立华化工厂襄理。1956年12月任北京市公私合营消防器材厂储运员。1962年起经批准离职长期养病,“文革”中受到冲击。
1979年10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1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88年8月任民革北京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1月4日逝世,终年86岁。
朱启钤在京师大学译学馆任监督时与同在学堂任职的章一山相识订交,终成莫逆。章一山的儿子章以吴自小在朱家度过的时光远远多于章家,双方父母便很早为儿女订下亲事。16岁时章以吴考入南开中学,周恩来和章以吴差不多同时加入南开新剧团。那时演戏不兴男女同台,故而章以吴常扮演女角。第二年,章以吴与朱家二女儿朱淇筠成婚,周恩来接替章以吴出演女主角。婚后章以吴和朱淇筠生下长子章文晋,后来成为新中国著名外交家。
中学毕业以后,章以吴先后在津浦铁路、德义洋行、大通银行以及金城银行等处任职。1936年曹禺创作《日出》时,就把39岁的章以吴和40岁的罗隆基当作了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的生活原型。新中国成立后章以吴仍在银行,1951年朱淇筠去世,章以吴续娶银行职员罗婉容。
朱家三小姐朱淞筠的出名源于舆论八卦。朱启钤在北京任内务总长,上海《时报》发表了一首打油诗,讽刺当时官场的混乱状态,诗曰“欲把东亚变西欧,到处闻人说自由。一辆汽车灯市口,朱三小姐出风头。”一时间,“朱三小姐”名声大噪。
当时报章还刊登了两则题为《三小姐与汽车》《三小姐与西犬》的讽刺小说,暗骂朱三小姐。其中写道:北京社会称朱三小姐谓交际界之花,全国上下都知道她的芳名,这位小姐风流倜傥,艳事争传,足以倾倒一时,“愿为东床客者颇不乏人”。面对众多追求者,朱三小姐左右为难,想了一个办法。她与众多追求者相约,自己驾汽车疾驰,追求者自后跑步追逐,谁能追上三小姐的汽车,她便会嫁给谁。
虽然文中所谈之事基本上无法核实,但确实也呈现出当时朱三小姐作为社交名媛的生活状态。这惹恼了袁世凯,他令朱启钤回家去整饬风化,同时也警示手下的其他高官。于是,三小姐朱淞筠被其父在家中幽禁了一月不能出门,绯闻才渐渐平息。
朱家四小姐朱津筠,名字里正好有一个天津的“津”字。1925年,在张学良的撮合下,她嫁给了张学良的副官、少校飞行员吴敬安。
五小姐朱湄筠,和三姐的命运一样,也是因为一首讽刺诗出名。1931年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了马君武的一首题为《哀沈阳》的感事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讽刺张学良在“九一八”之夜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时,仍沉迷于歌舞。该诗传诵一时,张学良背上了“风流将军”、“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赵四、朱五、胡蝶更是“躺着中枪”,被视为“红颜祸水”。
张学良对于一直对马君武的那首诗一直耿耿于怀,晚年接受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的采访时说:“我最恨马君武的那句诗了,就是‘赵四风流朱五狂’那首。这个朱五是谁呢?朱五就是朱启钤的五小姐她小的时候,我就认得她,我同她的姐姐是朋友,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她的四姐还嫁给了我的一位副官。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朱五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跟她开过一句玩笑!”
多年以后,在香港的一次宴会上,朱湄筠正好碰到马君武,她拿着个酒杯走了过去,说:“马先生,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你诗中所写的那个朱五啊,来,我敬你一杯,我谢谢你了,你把我变成名人了!”马君武抬头一看朱五就站在自己面前,惊得拔腿就走。
《北洋画报》登载过一则消息,说“今晚俄国医院假座西湖别墅开慈善跳舞大会,名交际家朱湄筠及王涵芳女士,亦将参加舞会共襄善举”。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朱五在天津社交界的影响力。
赵四和朱五是天津华西女中的同学。赵四和张学良介绍朱五与张学良的秘书朱光沐相识。1930年两人结婚,张学良亲自为他们担任主婚人。晚年的朱湄筠后随子女移居加拿大,张学良1991年飞往美国夏威夷定居以后,她才得以与张学良及夫人赵一荻见面。60年后回首往事,三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朱家六小姐朱洛筠嫁给了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二人于1933年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张学铭与朱洛筠住在天津。当时周恩来总理希望与被软禁在台湾的张学良接洽,但费尽人力物力亦无法打开渠道,于是找来张学铭商量对策。
朱家在香港、台湾两地人脉颇广,总理写下“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16个字,连同张学铭、张学思的两封家书,先由张学铭夫妇带至香港,交给在那里定居的五小姐朱湄筠,再由她带到台湾托付给朱家十小姐朱浣筠,朱浣筠最终在张学良、赵一荻经常礼拜的凯歌堂,巧妙地将夹在《圣经》里的信件送至张学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