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也需要培养 孩子的财商教育就用这几招

2018-03-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有智商.情商之说,也有财商.财商本意“金融智商”,指个人.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财商不仅对成年人很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很重要.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呢?这几招方法交给你.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财商就是指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财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财商

人有智商、情商之说,也有财商。财商本意“金融智商”,指个人、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财商不仅对成年人很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很重要。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呢?这几招方法交给你。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财商就是指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财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财商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质。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这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说起儿童财商教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类似“教小朋友记账”、“让孩子学会不乱花钱”等具体操作层面的训导,因为这是许多成年人想当然的观念。不过,在专家看来,财商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先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可什么又是正确的财富观呢?培训师林夕媛用7岁小女孩的一幅画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女孩儿接受财商教育前,她理解的财富仅仅是金银珠宝,而在财商课之后,她的“财富画”上有时钟、计划表、物质财富以及机会。这表示,如今在她的理解中,除了物质财富以外,生命中第一笔财富是“时间”;同时,能为一个人带来财富的是他的规划能力;最后,她还认为“机会”也是财富。

诚然,将财富观置于具体的理财技巧之上,是儿童财商教育的“点睛之笔”。不过,如果我们对此进一步反思就会发现,即使在成人世界中,除了现金、股票、房产等物质财富以外,将一个人的时间、技能和机会作为自身之“财富”的观念,似乎也未必在每位父母心中真正确立。

或许我们可先给出一个这样的建议:如要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为人父母的不妨先对自身的财富观作个审视,因为任何课堂上的教条格言都远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明确了财富观的重要性以后,要提升儿童的财商,还不能用过于教条的方法,而是要让孩子从自身的经验、感受出发,进一步懂得财富和理财的重要性。举例而言,在消费上,应先教孩子如何用钱,再教孩子如何赚钱。

这个观点意味着,一味地让孩子学会节俭、省钱,并不是明智的财商教育方法,时常灌输给孩子“花钱是罪恶的”的观念,更是错误的。与其这样,不如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其自己通过“练习”,体会出何为好的消费习惯。

林夕媛是通过一个“彩虹卷笔刀”的案例来具体说明的——某个孩子很想要一只彩虹卷笔刀,父母拒绝了直接为其购买,而是让他自己攒钱购买。最终,孩子通过坚持攒钱、成功获得后,非常喜爱与珍惜,甚至于不断地向周围的每个人展示这只卷笔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经历了想要物品的冲动,父母不答应购买的失落,得知可以自己攒钱购买的兴奋,一点一滴攒钱的坚持,以及最终购买成功的自豪和满足。这样,在儿童的心中形成了一个健康、完整的消费体验过程,并在其日后消费,甚至目标达致过程中会反复上演。相反,从小未体验过“健康消费”情境的孩子,长大则更有可能成为“月光族”或“守财奴”。

此外,父母也不必过于计较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的“失败”。如果孩子有坚持不下去的失败经历,同样是难能可贵的。这时候,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告诉他们,一时难以坚持的“中断”不代表“失败”,只要重拾信心、继续完成自己的目标,就仍然会成功。

教育,不是让孩子活在大人设定的“正确”与“错误”的阴影中,而是让其发展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理念,也同样可以延伸到财商教育中来。林夕媛指出,财商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并且要“让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着迷”。

何为“着迷”呢?举例而言,如果孩子看到玩具车就要求父母购买,而一旦得到之后则弃之不顾,这并不是真正的“着迷”。而真正的着迷,是对某一样事物有持续不断的深入探索之欲望。

对于儿童本能的好奇心,家长要配合它的发展,引导孩子深入地去发现事物的美妙之处,而不能幻想总是用满足或拒绝的方式,简化地解决孩子购物需求引发的冲突。

财商教育不仅是财富能力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人格教育。虽说经济只是人生的一个维度,但财富问题所牵涉到的却是人生的方方面面。看似简单的金钱相关问题,在深层次上,其实无不涉及到儿童个性、追求、目标的培养,以及品格和责任的养成。

对于有人提出的“孩子做家务是否应该给报酬”的问题,林夕媛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基础家务也是孩子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之一,因此家长不该对此支付报酬。更推荐的做法是,将家务变为一种“亲子游戏”,而不是买卖交易。不过,对于一些“较难”的家务,不妨适当给予金钱鼓励,激励孩子去完成。

财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很重要,但也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经验表明,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财富的认知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意味着,不同年龄儿童财商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既不可揠苗助长,也不要错失最佳时机。

通常在3岁时,儿童会形成对金钱的基本概念,这阶段的孩子可能经常会想翻大人的钱包,因此家长不妨摊开钱包让孩子看,教他学会辨认钱币。

在4岁时,儿童通常可以学会用钱买简单商品,这时,家长可以定时、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让其学会有规划性地花钱,有条件地对商品进行选择(与放弃)。否则,孩子只会有“爸妈,我想要XX”的概念,而不知道钱到底该怎么花。

以下是不同年龄阶段财商教育的要点总结: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

4岁:学会用钱购买简单的商品;

5岁:明白劳动才能得到报酬;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学习攒钱;

7岁:观看价格标签,并与手中的钱做比较;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能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可以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并能和商家讨价还价;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商品;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完全可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