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入哪行?细数古代最有趣的十大职业
若没有一点文艺细胞的话,现代的人在图书馆工作,都会闷出病来,因为他们无法体会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乐趣。当然,古代在图书馆里工作更是百般无聊,寂寞难耐。我们的第一位皇家图书馆馆长,他的名字叫李耳,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老子身为图书馆馆长,委实没有什么工作可干。于是,老子寂寞玄思的结果是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但令人吃惊的是,这部重要的著作居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竟然将天地间的道理都阐述得一清二楚,可见大师的确不同凡响。
劳动人民不懂高雅音乐,但宫廷懂,士大夫们懂。汉代和唐代,代表了高雅音乐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龟年,他们的作品一问世,总是有不少的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据说,有一回,李延年为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了这首歌,感慨地说:“好呀,只是这世上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佳人呢?”一旁的平阳公主向汉武帝推荐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因了这首歌,李延年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汉武帝。
侠客们活在世上好像仅仅为了一件事,那就是逢人便问———尤其是那些看上去像是弱势群体的人———“你们遇到了不平之事吗?我可以为你打抱不平。”在我看来,比荆轲更优秀的侠客是聂政。聂政本来的职业是屠夫,当侠客属第二职业。他行侠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齐国,但侠客的名气使他欲罢不能: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毕恭毕敬的态度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
聂政推辞不干,也没有收严仲子的黄金。聂政这么做,并不是他决定放弃侠客这第二职业,而是他认为母亲还活在世上,姐姐也没有出嫁,自己还不能死。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使聂政深受感动。埋葬了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然后前去刺杀侠累。
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警卫们围了上来,聂政看看没有脱逃的可能,就举剑自杀了。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的姐姐。
孔子在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的时代,首创私塾,并且用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吸引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弟入学,这使得他从教书先生一跃而成为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方法着实令后人艳羡。孔子坐在老家曲阜的杏林里,学生们围着他团团坐定,孔老师清清嗓子就可以流畅地讲上两个时辰。
其他时候,他则用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逐一考问他的弟子们。到了后来,他干脆带着弟子们坐着牛车周游列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的各种问题想必将在这种壮游与讲学中得到合理的处置与解答。
徐霞客是中国探险家中的佼佼者,他凭着双脚和毛驴的辅助走了大半生,大半个中国土地上都能够找到他的足印。几年前,当代探险家余纯顺遇难之后,我曾深有感触地写过一篇文章。
其中有几句,我觉得对古代中国的探险家仍然是适合的:“如果灵魂真的能像一阵阵伴我终生的微风;如果生的意义可以从一场场午夜的梦幻开始……那么,当我重新审视壮士走过的这方大地时,我就能轻轻地对自己说: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不留痕迹……”
古代之幕僚类似于今天的总经理助理。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为主人出谋划策,以自己的智慧独当一面。古代比较著名的幕僚当数杨修,杨修是个人才,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其人才思敏捷,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他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算得上一位重臣。在发生了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插手废立太子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已存芥蒂,随便找了个罪名,诛杀了杨修。
杨修之死,在于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没有研修好与主子的相处之道,其实古代多数幕僚的生活还是十分滋润的,他们大多属于锦上添花型的好好先生,既有社会地位,又超然于政治斗争之外,好不惬意。
隐士虽然是以出世来安身立命的,但有时候,隐士由于有了巨大的名气,朝廷就会一再要求他们出来做官,这种情形,就好比勒令一个决心守节的寡妇必须改嫁,令人尴尬和气愤。据说,许由就是尧帝时代的大隐士,尧几次决定将王位传给他,许由都坚决反对。
后来,尧告诉许由,他要任命许由出任九州长,可能相当于首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吧。尧帝估计是脑子进了水,许由连王位都不要,哪里还要什么劳什子的九州长呢?果然,许由听了很生气,认为尧的话严重污染了他的耳朵,于是跑到水边将耳朵洗了又洗———这就是著名的许由洗耳的故事。
治病救人的职业在古代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可能很少有人不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归根结底,是对自己健康的一种投资。
当然,名医在年轻时,可能并不总坐堂问诊,而是行走在风尘仆仆的大道上,就像今天的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专家一样鸟落民间,他们将在属于民间的岁月里,建筑起自己声名的高度。
古代的各种官职中,太守一职是很“给力”的。它在历朝历代的称呼有些不一样,比如又叫刺史,又叫知州,又叫知府。它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市长,构成了统治的主体骨架。在那些歌舞升平的年代,太守往往成为风花雪月的代名词,看看中国的文人,有如此多的人都做过太守,你就会明白这一点:王昌龄、韩愈、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苏轼、陆游……
这些愉快的太守们在任时,大抵境内安宁,于是就干些重修岳阳楼呀或是登临醉翁亭之类的雅事。一方面,他们是文人,占有重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太守的职位虽然不是太高,但也不是小吏可比,人生的各种欲望几乎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