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骗局揭秘 一通电话就能骗走20余万
前段时间,青岛发生了一桩“老人发觉买保健品被骗自溺身亡”的悲剧,将保健品诈骗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骗子通常会使用“送礼物”“返利”等手段引诱老人参加活动,然后推销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一步步设下圈套。即使儿女劝阻,很多老人依然被“套路”。
而除了这种面对面“作案”的形式,不法分子还对保健品诈骗进行了升级。最近,西安警方通报的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件揭秘了保健品骗局的新套路,即:不法分子假冒正规医生,打电话推销保健品骗人钱财。据悉,浙江省宁波市贺女士及家属就是此骗术的受害者。事情的起因,源于一通自称301部队医院“郭振华”教授的电话。通话中,“郭振华”主动说出了贺女士老公病情,取得信任后,趁机推销对病情痊愈有帮助的保健品,先后骗取了214500元。贺女士在朋友的提醒下,才发现上当受骗。
为何一通电话就能骗走20余万?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分析,“贺女士受骗的根源在于个人信息泄露。骗子先通过某种渠道获取贺女士老公的病情后,伪装正规医院的医生骗取信任,进而更顺利地实施诈骗。”此外,骗子抓准了贺女士给丈夫治病心切的心理,只要稍加忽悠,很容易将其引入陷阱。
事实上,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精准化诈骗套路还有很多,如“假冒公检法诈骗”、“聚会相册”短信等。譬如,在“假冒公检法诈骗”套路中,不法分子会利用改号软件冒充某公安局,并制作“通缉令”钓鱼网站,多重陷阱让受害者根本无法辨别,毫不防备就踏入“陷阱”。去年清华大学教授就因遭遇“假冒公检法”诈骗,被骗1760万元巨款。
如此一来,防范精准化的保健品推销骗局,不仅需要用户提高对保健品推销人员的警惕,更应该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专家杨启波建议:首先,用户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选择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购买夸大疗效的保健品;其次,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妥善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如快递单、火车票、身份复印件等,防止信息在无意识情况下被收集、窃取;最后,还可以下载安装腾讯手机管家等安全软件,拦截骚扰诈骗电话。据悉,腾讯手机管家依托腾讯安全云库、QQ微信独有的社交数据以及8亿用户手动标记,能够精准识别拦截骚扰诈骗电话,同时支持查杀窃取个人隐私类病毒APP,有效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