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有哪些 女人如何健康预防
遗传因素。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前期危害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 , 并伴有恶心 、 呕吐等症状。 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 、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 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肢体麻木 , 常见手指 、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中后期危害
对血管的损害: 高血压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 、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容易造成血管出现血栓; 还可形成动脉瘤, 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
对心脏的损害 : 血压偏高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脑部常见脑出血和脑梗塞。使肾萎缩, 然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轻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中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3.9~15.2kPa(105~114mmHg)之间。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5.3kPa(115mmHg)。
临界高血压: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占60%。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其次,饮食、精神刺激、超重或肥胖、避孕药等环境因素也能引起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等、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致死原因为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血压的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增加运动;运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二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经发生心、脑、肾损害者,血压持续升高六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仍未有效控制者应及时用降压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是常见的多发病,为了减少其发病率,应特别重视人群的一级综合预防,消除和控制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调整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等等。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降压药等。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特指怀孕20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多数在产后症状即消失。但是该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极为严重,必须重视。
一旦确诊为妊高症,就必须停止工作,要么在家调养,要么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绝对不能再劳累。要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让身体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和休息。临床研究表明,左侧卧位能够使舒张压降低,并且改善胎盘的血液供给,所以孕妇在休息时应当采取左侧卧位。
每日对血压进行测量记录,同时每两日就要对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孕妇的视力情况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也能提供一定的依据。加强孕妇的营养,给予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不用刻意限制盐的摄入,但是如果有全身水肿的例外。
一旦孕妇出现痉挛,应当给予以解痉为主,镇静、降压为辅的治疗方案,合理利用药物。病情严重且积极治疗无明显好转者,必要时终止妊娠。
改善生活行为,减轻并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轻度妊高症可在门诊治疗,中、重度妊高征应住院治疗。治疗原则:镇静、解痉、降压、扩容或利尿,必要时抗凝,适时终止妊娠,防治子痫及严重并发症。预防最好的办法是坚持产科检查。以现在的医疗水平,如果能早期发现并监测,绝大部分妈妈和宝宝都会很健康。注意完善尿液以及肾功等检查。此外,主要还是心理状态问题,消除思想顾虑和焦急的情绪,保持身心平静,精神愉快乐观,并积极配合治疗与参与护理活动。
卧床休息采用左侧卧位,可使右旋子宫向左方移位,并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肾和胎盘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促进排尿具有良好的作用。
在饮食上,孕期应维持高蛋白,适量钠的饮食,可补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质,减少水肿及血管内缺血的危险。指导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富含纤维素的事物。
注意气温:寒冷会使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升,这在气温骤降时尤为明显,因而高血压患者应在冬季作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四肢和头面部的保暖。
注意情绪:高血压患者常会在情绪激动之后感到种种不适,比如头晕、耳鸣、心慌、乏力等等,对于合并冠心病者可能发生心绞痛,而测血压会发现血压升高。因此患者要采取豁达态度,勿急勿躁,喜怒哀乐都要有"度"。
注意运动:不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锻炼心肌,减轻体重,不应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而长期卧床。但运动也不能过于剧烈,要量力而行,如气功、太极拳、散步等。尤其练气功,首先要排除杂念,心身放松,这样,除运动之外,在精神状态上也达到一种恬淡,有利于降压。
注意休息、睡眠与体位:住院病人都有体会,入院头几天,即使不用药,血压也有可能降低,一方面是由于精神放松,安静的环境、充足的睡眠都很重要。注意体重:降低体重有利于降低心脏负担,有助于降压。超重及肥胖者不仅会有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质:应该选用优质蛋白,植物蛋白最好是占一半,动物蛋白选用鱼、鸡、牛肉、牛奶等。高血压患者多吃鱼,会降低因高血压致脑卒中的可能性。
脂类:多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乌贼鱼、脑髓等,这样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控制血压升高。
碳水化合物:多吃粗粮、杂粮,多食用面粉、糙米、玉米、燕麦、荞麦等,同时还有高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加速胆固醇的排出。维生素: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循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蔬菜能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利于降血压,蔬菜有:芹菜、茼蒿、苋莱、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莱、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