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2村入选“2017最美古村落” 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廉村作为八闽进士第一村,唐到清期间先后出了50多位进士,八闽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就在廉村,因为其特别清廉,村子被御封为"廉村".至今,村中特色古建筑完整,诗书文化发达,同时也是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典雅整齐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苔迹斑驳的古道碑.气派庄严的祠堂,廉村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透出一股幽然.静肃之气.这个远近驰名进士名村虽然在闽东山水里低调地隐藏着,但这里的一景一物,却无不映照出这个古老村庄久远岁月里积淀的辉煌. 福全城廓形似葫芦,且街道纵横交错多以丁字连接,因此,自古就

廉村作为八闽进士第一村,唐到清期间先后出了50多位进士,八闽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就在廉村,因为其特别清廉,村子被御封为“廉村”。至今,村中特色古建筑完整,诗书文化发达,同时也是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

典雅整齐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苔迹斑驳的古道碑、气派庄严的祠堂,廉村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透出一股幽然、静肃之气。这个远近驰名进士名村虽然在闽东山水里低调地隐藏着,但这里的一景一物,却无不映照出这个古老村庄久远岁月里积淀的辉煌。

福全城廓形似葫芦,且街道纵横交错多以丁字连接,因此,自古就有“葫芦城,丁字街”的美誉,时至今日。福全古城的城墙残垣犹存,城内的长街短巷也皆保存旧时格局,村中新房故宅相间而坐,但所见却皆是新旧难辨的红砖厝、青石房,在阳光和海风的抚触下别有风韵。

福全古城历史悠久,群山环城外,名山在城中,东临台湾海峡,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文化积淀深厚。至今城内外犹存许多文物古迹,古民俗和民间传说。城内外遍布多处摩崖石刻、摩崖造像、碑刻、古碑、古坊、古塔、古庙、古建筑和古街道。

芷溪村,形成与明清时期,是龙岩地区的一个客家人的古村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宅200多栋,区区四姓人就有华丽宗祠74座,全国罕见。八百年历史造就众多官商大宅,九厅十八井建筑此村全国最多,称为客家大宅门!

明清以来,芷溪村先民先后兴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除一部分是专门作祭祖联宗之用外,其余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轮美奂,被客家学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门”。 

培田古村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培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培田古村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中心村内遍布上百座三层以上的方形土楼,建筑年代久远、数量多、规模大、楼层高,而且汇聚了明清的建筑艺术、宫廷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典常楼是我省现存最华丽的方形土楼,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丰楼建造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之一。

村内的方土楼群,建造年代悠久、建筑结构奇特、建筑规模宏伟,是明、清的民居瑰宝。瑞云楼(又名典常楼)建于清乾隆年代,宫廷式建筑风格,属国家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古丰楼宋建隆年间建造,历史达870余年,楼墙最厚处1.9米,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田螺坑土楼群是南靖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游人游土楼的首选之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田螺坑村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问起屏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多数人会说“白水洋”,但你可能不知道,离屏南县城15公里的地方,有个颇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古村落。这里涧水环绕,古民居、古廊桥令人目不暇接。奇的是,看着温婉的村庄,却崇尚武风。这里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故乡———屏南甘棠乡漈下村。 

从宁德市屏南县城驱车10多分钟,就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甘棠乡漈下村。这个海拔802米的古村落四面环山,村居依山沿溪构筑,前有双溪夹流,后有层峦叠嶂,恰似飞凤落洋。这里涧水环绕,古民居、古廊桥令人目不暇接。这里孕育出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武举人甘攀龙等历史名人。

赖坊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客家村落。该村以保留有颇具规模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堪称闽西北地区古村落建筑的经典之作。整个村庄背山临水,周围层峦叠翠,文昌溪绕村而过。屋舍散落于山前阶地和河岸谷地之上,山水环护,碧野清溪,气韵非凡。

保留下来的整个村落原始布局完整,延续以真武街、楼房下街、镇安门街为骨干,以众多里巷小弄为支脉的街坊布局,沿着这些里巷小弄分布有“宗祠”、“彩映庚”、“翰林第”、“来青”、“迎薰”、“慕荆”、“棠棣镜秀”在内的四十多幢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面积近二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以赖氏祖庙、彩映庚、翰林第、大夫第等为代表。 

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村落。平安祥和的下梅村,使村民拥戴社稷,守土勤耕,绅士、贤人注重村落礼教,办学堂、私塾,修庙宇,捐公益。村民们恪守农事节气,春种秋收。小桥,流水,人家,风雨廊,美人靠,展示出下梅宛若水乡般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