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争议 王财贵教授 |针对“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争议的看法

2017-1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王财贵教授针对"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争议的看法王财贵先生:在儿教网有一篇由署名春花的朋友所贴说是转自读经网的文章,但我在本网没找到

原标题:王财贵教授

针对“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争议的看法

王财贵先生:在儿教网有一篇由署名春花的朋友所贴说是转自读经网的文章,但我在本网没找到,他所说的读经网大概在别的地方吧。不过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而且写得很有趣,所以再转贴过来。它给我许多思考的指导,也给朋友们思考思考。春花的原帖如下:

转一篇读经网的文章

儿教论坛的辨论似乎告一段落了,我觉得结果是挺好的,我分析一下,各位看看对不对?

几年前,那上面没有读经的声音,现在读经在那里是一个专栏了,而且认可读经的人多了,不认可的少了。

下一步,论坛换了版主,一定会更加勤勉地宣传读经,但是也一定同时告诫人们不要读太多,那样会障碍孩子的灵性,因为长时间单调诵读会抹杀孩子的天性,(天性是什么?谁知道请告诉我。)

在认可读经的人里面,有了分歧,大部分人认为读一点就行,老实大量是不行的,或者确切地说,是一天八~十个小时是行不通的,三四个小时足矣,已经很多了。

因为,人们虽然觉得经典很好,但是心想读起来一定很苦,也看到了孩子读时间长了确实很苦,并且有人是试过几天的。因此,教授啊,那里的人们都忘了您了,您是高兴呢?还是悲哀呢?我猜您肯定是高兴的,没人知道才轻松呢(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们不但忘了您了,还骂您害了他们,骂您摧残了他们的孩子,您为什么要提倡十个小时读十年呢?您太过份了,还想让我们的孩子受苦吗?就像当年胡适骂古文,鲁迅骂礼教,那样地痛快淋漓。

他们声称仍很尊重您,但是您的错处您要向君子一样道歉,否则势不罢休,他们认为这才是真的爱护您,帮您把住大方向,否则是您误了苍生啊,他们认为您肯定是爱祖宗心切,才导致这样的错误,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

您师从牟先生多年,竟然没有悟到良知大本?这还可以原谅,没有悟到良知大本,竟然这么教条地全球各地走去教别人什么四法印,那么教条,您真是个教条主义者,哎,真是愁煞人了。

您既然能这么睿智、这么有影响力的号召读经,怎么竟然犯了“教条主义”这样低级的错误,让人对您即爱且恨,怎么说您呢?怎么就不出来认错呢?怎么就不让您的弟子们出来认错呢?明明私塾里织毛衣的不织了,打板子的不打了,都偷偷地改正了错误,却不认那是人家教训的功劳,哎!

您教徒不严呐,您滥收徒弟,您看您的弟子总去读经的地方围攻那些亲眼见到孩子受苦的人,那些相信眼见为实的人,相信自己已不是肉眼凡胎、已经开了天眼、慧眼、法眼,应该还没有开佛眼的人。

您怎么就能吸引这些水平不高的人做弟子呢?比如大秦,就会骂人,一点文化人的水平都没有,你看孔子的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佛的常随众那水平多高,您怎么就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呢?对您的种种不满都是出于对您的尊重和爱护,您可要珍惜啊,您可要改正啊。

呵呵,开个玩笑,希望教授不要生气。(2010/01/06 05:20pm)

王财贵先生:对您的种种不满都是出于对您的尊重和爱护,您可要珍惜啊,您可要改正啊 ...

唯唯!

诺诺!

(接上)王财贵先生回答:

下面引用由赵升君在 2010/01/05 07:12pm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教育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由圣贤教出圣贤,乃是能由匹夫匹妇即能教出圣贤。因为教育所凭借者,一是身教,一是言教。粗浅的看,「言教不如身教」,是不错的。但一个普通的家长老师,有何高德之行,可以做为「圣人之师」?所以,深入来看,应该说「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此「言」是圣贤之言的话。经典,即是圣贤之言,家长教师与儿童,同时读经,皆受经典之启发,改过迁善进德修业,将日进而不自知,此方真是「德行教育」……

重看赵升君所贴出来我前几年的答客问,犹觉朗然畅逹,此非自我标榜,这些言论实可解答以上所有疑惑,乃至所有对读经的疑惑。因为以上那些疑惑,都是很基本的,很初步的,也可以说是很幼稚的。

说得七八年前,有一次在北京与十几个海归和主持很有名的教育杂志社的人士谈论读经,他们问,我答,几十回合,花了两三个小时,还没完。最后我不耐烦了,说:各位,以我看来,你们的问题都是教育上很幼儿园的问题,也就是稍微会思考的人都会想到的问题,或是现时社会中人常会发生的疑问,如果连这些问题我都没想过,我都犯了你们所担心的毛病,那我还敢大声疾呼吗?而且天下的家长都是愚弱白痴吗?我还能在社会上走动吗?——为什么不对人多一点尊重之心?——包括对我的尊重和对天下家长老师的尊重。

为什么不多读些读经的理论——从一九九四年读起,一直到最近的——不要只读了看了听了些风声,就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质疑,来反对。所有可能的质疑,我都曾想过了,都曾预先自己设问并且解答过了。到现在为止,我真还没有遇到我没想到过的问题。

因为他是人,我也是人,我当然可以预先思考到他的思考,而如果我是先行者,我没有比他笨太多(不必一定要比他聪明),他的思考基本上不会超出我的思考之外。

当然,他也可以这样想:我是人,他也是人,他当然可以不用读我的理论就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那样想一定会出现什么样毛病,于是他可以凭空指出我的毛病。不过那必须他比我聪明十倍百倍才行,因为我数十年来,念兹在兹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从年轻(二十岁)时起,就要求自己要以[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模式进行思考——我称之为立体的思考,整体的思考,灵动的思考。

而批评我的人,却未见得比我用心,而且他的年岁也比我年轻很多,所以他的思考常常只是片面的,浅层的,而且他所疑问的答案老早就已摆设在那里,他不知道而已。

纵使没有完全符合其疑问而作答,只要稍微推一推,真的是思之可解。——因为我常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所说的,其实只是个立本知止的方向,其它是各人自由的。如果不揣其本而欲齐其末,胶柱鼓瑟,刻舟求剑,那要辩是辩不完的。

所以古人劝人[以不辩为高],不是不敢辩,是不必辩也。

请诸友以后千万不可再与人辩了,更不可带意气而辩。

本来,谁带意气,就代表谁先自输了。

我们只原原本本诚诚恳恳的提出我们认为已经思考过的,是自觉合理的,让人自行取决而已。我们既没有强迫人的能力与意图,就无大过了。

当然,如果对方所说,是有理的,吾人必遵从之,感念之。即使对方是带着意气而说的,吾人只要过滤掉其无聊的意气部份,其有益者,亦须遵奉之感念之也。

孔子云:巽与之言,能无悦乎?法与之言,能无从乎?悦而怿,从而改,乃为读经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