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航天服亮相 误差不能超1粒花生米重
今天早上7点30分28秒,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两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3天,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那么,对于航天员的航天服大家都颇有兴趣。下面,小编带您一起去解密太空人的穿衣经。
昨天上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精神饱满,身着新款航天员秋冬常服,走出问天阁,频频向欢送人群挥手,他们的脚步沉稳,表情放松。这是首次与媒体见面。同时航天员航天服也首次亮相,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人们为何对这款航天服赞叹不已呢?
这款服装正是出自上海东华大学的手笔。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研发设计了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还有常服、任务训练服等地面任务服装在内的数十个种类的服饰。
其实,中国解放军、武警、公安、民航等,都有代表自己职业形象的服装,且在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角色有所变换,塑造着特色鲜明的群体形象。
提起航天员,人们的脑海中则首先浮现出包覆于厚重硬挺的宇航服中在浩瀚太空中缓慢移动的形象。回到地面,无论春夏秋冬,中国航天员们总是以一款灰蓝连体长袖服装出现在公众面前。例行工作、任务训练时,他们也同样穿着这样一套服装。
那么,航天员服装的设计,有着怎样的设计和考量?答案是“时尚+科技”。解密航天员“穿衣经”:分不同季节,还有“太空酷跑服”中国航天员专用服装是以功能性和工效性优先,兼具美观性的多功能服装。
据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介绍,在设计上,他们紧扣“飞天梦”和“中国梦”时代主题,无论是面辅料、色彩图案,甚至服饰细部缝迹线都融入了中国特色时代元素,展现中国航天员作为太空筑梦人的美好形象。
特别是此次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穿着的秋冬常服。据该服装的主持设计者东华大学周洪雷副教授介绍,服装一方面突破以往单一用色模式,在天空色湖蓝基础上加入象征地球天际线和外太空色调元素,深浅明暗的变化搭配,让服装看起来更立体饱满,更有层次感;另一方面,工艺上多以立体直线条为主,前肩隐喻航天飞行轨迹的“S”型弧线与前胸象征胜利的“V”型直线拼条呼应,呈现粗细曲直和谐之美。男款服装展示中国航天员威武庄重,女款服装展现中国女性飒爽英姿的同时也突出了东方女性的柔美气质。
其实,部分服装此前已有亮相。譬如夏季常服由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王亚平穿着首次亮相电视,视觉效果广受好评。除了服装本身,航天员佩戴的一些服饰徽标,以及领带、围巾都在设计任务之列,并且所有的服饰用品的设计都要依据服装的色彩和造型进行系统规划。
譬如,航天员荣誉徽标的主线条犹如在湛蓝的宇宙中航天器飞行的轨迹,给人以向上奋飞的动感,五角星的数量表明了佩戴者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次数。那么,进入太空后的中国航天员们,又将穿着怎样的服装?
事实上,除了发射和返回阶段,航天员在天空实验室都将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阶段和场合换上不同类型的专用服装,开展在轨工作、生活和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航天员在轨运动锻炼服装、非工作日休闲服装,早在9月15日就已搭载于“天宫二号”进入太空,静待神舟11号搭载的航天员前来取用。这些服装同样由东华大学设计开发,并在“太空180”大科学试验中得以应用。
而为了保障航天员正常工作与生活健康,航天员的太空实验室任务类服装看似平常,实际上也大有讲究的。以此次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刘灿明副教授主持设计的运动锻炼服装为例。它由可拆卸组合式上衣与裤装构成,用于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太空跑台运动、骑自行车运动”时穿着。
在设计运动服时,既要在服装结构上满足失重状态下航天员肢体运动的动作变化和舒适度要求,又要兼顾狭小空间实验室内的视觉感受。最终,该系列运动锻炼服依据失重着装感觉模拟舱中视觉心理学实验分析结果,采用了不同纯度蓝色色块匹配使用,动感的线条分割符合人体工学,衣摆、袖口、裤口宽松度都可以自由调节,衣袖、裤腿可自由拆卸组合,特殊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热湿传递性、接触舒适性、卫生清洁性能,让运动锻炼服既符合功能科技要求,又具有时尚外观设计,成为了“太空酷跑服”。
为了测评验证运动锻炼服的热湿生理舒适性、肢体运动时的工效性等指标,结合前期的中国男性人体出汗分布图谱等服装生理学基础科研成果,团队还给仿生出汗假人穿上了运动锻炼服,进行各种模拟运动状态下的生物物理学测评分析。除此之外,团队结合“产学研”开发了具有航天员人体测量学特征的专用人台,在专用服装设计过程中替代航天员进行美观合体度等方面的验证评价,实现了航天员服装的远程定制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