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飞54所 记承担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测控通信任务的54所科研人员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带着华夏儿女千年飞天梦,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承担

带着华夏儿女千年飞天梦,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承担着载人航天飞行测控通信任务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上午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发射取得成功”。消息传来,所内一片欢腾。54所组宣部部长张秉衡告诉记者:为了这一时刻,我们的科研人员走过了近10年的漫漫攻关路。

是的,在这普天同庆之时,人们不会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的劳动,才有了这圆梦时刻。

十年攻关路

54所自1994年起开始承担“神舟”号飞船的测控通信任务,共参加39个项目,研制设备200台(套)。全所参加研制、生产人员达1700多名,其中科技人员600多名,试制工人近1000名,各类管理人员100多名。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航天史上最伟大的工程,是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工程,更是壮国威、振民族之魂的工程。肩负着神圣的使命,54所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攻关。

USB(统一测控系统)、天地超短波、安全控制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与设备、数字电视设备、DDN————921工程数据传输系统、天线伺服设备……这些名词在我们看来也许枯燥而陌生,但对“神舟”五号来说却至关重要。

通信设备肩负着飞船在运行轨道各段与地面各中心、站、船的话音、数据图像等通信任务,以及中心间、中心与站、船间等的指挥、调度、协调等通信任务,这些测控通信设备对飞船安全运行和飞船任务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4所承担的远望一号、远望四号船载卫星通信设备研制任务,虽然该所有研制远望一号、远望二号五米船站的基础,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器件的更新,原有的设备已经落后。为保证工程的完成,必须对原有设备进行彻底更新,课题组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论证,采用了先进的环焦天线和宽带的跟踪网络和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远望四号设备研制合同于1998年8月签订,合同要求设备研制在1999年3月完成,在短短的7个多月里要完成如此复杂的设备研制,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按期完成任务,课题组进行了精心安排,周密计划,有时要按天来计划,全体人员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设备软件是完全新的设计,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设计图纸出来之后加工又成了问题,这些部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有些几乎是无处着手,科研人员经过和工艺人员及工人师傅通力协作,终于把图纸变成了实物。单机调试开始了,各种问题不断发生,驻波不够,轴比不够……经过反复攻关,个别部件又进行重新设计和加工,终于满足了指标要求。

无数难题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最终一一破解。经过反复实验,该所第一台宽频带自跟踪天线终于研制成功了!但课题组的人员并没有松劲,而是马不停蹄赶到船上,投入到紧张的安装开通工作。

为了编织成今天托起我国航天事业里程碑的卫星通信网,真正为我国航天事业安上千里眼、顺风耳,54所河北神舟卫通公司在我国东起青岛,西至喀什,北起内蒙古,南至厦门的所有陆基站之间,在南亚,在大洋间的海基站之间织成了一张现代化的通信网络。

各测控站的测控数据通过这张网安全可靠地传输到了基地,传输到了北京,传输到了专家、指挥员的面前,指挥员准确果断的指挥调度口令以及对飞船的指令又通过这张网传到了发射场,传到了陆基站,传到了海基站,所有参试人员通过这张网就像坐在一个大会议室,就像面对面,近在咫尺。

在提供测控通信设备的同时,54所还为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派人参试保障。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54所派出108人,后来的“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分别为33人、27人、14人。这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54所又派出了25人,他们远赴发射基地和各监测站点,为飞船的安全保驾护航。

情寄神舟号

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周希元、安建亭、张冬辰?⑼醪Α⒗钗?铎、杨可忠、刘明春、张汉三、吴永龙、刘云飞、姚奇松、乔宏章、柳梅树、周兆清、裴文端、曹彦军……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刘明春是位瘦弱的老人,是我国最早的测控专家之一。54所把任务接下来后,立即任命刘明春为测控通信系统的总设计师。刘明春深知自己肩头担子的分量有多重。

一套设备从无到有,要经历一个很繁琐且很漫长的过程。首先是搞方案设计。就是描画出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图,并在理论上证明这种设计的可行性。看起来这有点像纸上谈兵,但实际的内容远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从方案设计到最后敲定方案,刘明春和他的战友们整整花了一年时间。1995年,刘明春才把精力逐渐投入到第二个步骤————研制、加工、调试各个分系统和各个部件。

刘云飞是载人航天工程USB统一测控系统副总师、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测控系统总设计师。载人航天工程是展示我国高科技水平,确立我国航天大国地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该工程中的S频段统一测控系统,是对飞船实施测量控制、确保飞船在预定轨道上正常运行和顺利回收的关键系统,设备复杂,技术难度大。

1994年,刘云飞研究生刚一毕业便投入这项工程并担任系统副总设计师,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她在总设计师、老专家刘明春研究员的带领下,与课题组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艰难的攻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渭南站设备是54所研制的S频段统一测控系统三套设备中的第一套设备,许多项目都要安排在这套设备上做,以便发现问题,为后两套设备的研制生产及联试提供经验,责任和难度都很大,而该站的负责工作恰恰落到她的肩上。

在设备进入后期试验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她带领和组织其他技术人员先后完成对渭南站设备的安装恢复、跟星试验、性能校飞和精度校飞、船地对接等项工作,以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解决了现场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复杂的技术问题,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张汉三是一位测控、通信专家。他长期从事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研究,为54所航天测控、通信专业技术带头人。1992年至今,他作为副总师协助总师主持完成了921USB统一测控系统三套站设备的研制。

2002年,所里接到紧急任务,研制一套用在着陆场对飞船进行现场图像传输的设备,要求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设备研制,年底参加神舟四号飞船回收时的图像传输任务。张汉三作为该课题技术负责人,在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积极组织、精心安排,克服了许多困难,按时完成设备所内研制任务,又带队进场进行设备调试和系统联试。

年底参加神舟四号飞船任务,回收现场在内蒙古,正值寒冬腊月,室外滴水成冰,白毛风刮得呼呼作响,可年过花甲的他丝毫没有退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上站安装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必须将出所验收的设备安装到各测控站上。54所遥控遥测专业部副主任陈建民带领该所有关人员,转战全国各地。在测控站,他带领同志们加班加点,既要恢复设备、调试参数、测试指标,又要干拆箱、抬机、敷设电缆等简单劳动,甚至连墙上打洞、锯木头、小土建也都由他们自己完成。

由于测控站配给超短波系统的人员较少,最后的设备考机也都由他们承担,设备连续加电5天5夜,仅靠他们五六个人轮换,可想而知是多么辛苦,但是他们毫无怨言,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们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本报记者 张丽辉 本报通讯员 张肃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