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瑞之子 探索张洪瑞的诚信经营之道:构筑“信誉大厦”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张近情、戴绍志
31年前,在黄骅市有一家营业面积280平方米、员工30人的“小卖场”,创始人张洪瑞把它叫做信誉楼。31年后,信誉楼发展成为大型商业连锁集团——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拥有20家分店,总营业面积25万平方米,总资产近30亿元,员工2万余名。前不久,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张洪瑞获道德模范提名奖,为沧州市唯一代表。
信誉楼的成功,人们都归功于诚信。但信誉楼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能讲诚信,并且一坚持就是31年?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近张洪瑞,梳理他几十年的创业经历,探析他成功的原因。
注重信誉,从“以利润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市场经济由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认识这种趋势,并把握这种趋势,从而成为市场引领者。张洪瑞是其中的一个。
信誉楼开业后的前6年,账面上总利润为零。可是,张洪瑞却在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自豪地宣布:信誉楼成功了!
“一分钱没赚到,这明明就是白忙活了,怎么能叫成功呢?”张洪瑞的“傻话”传出去后,社会上有人讥笑,有人不解。但张洪瑞却有自己的理由,6年时间,企业已经赚到了长久而宝贵的无形资产——信誉。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缘于张洪瑞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因为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市场经济初期难免出现私欲膨胀的问题,从而导致假冒伪劣、市场欺诈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出现。市场经济要实现互利双赢,最基本的原则是讲诚信!
有了这样的认识,便有了信誉楼一个个坚守诚信的举措。1985年开业时,信誉楼提出,凡信誉楼经营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均可凭购物发票退换;1986年,又发出全国第一张信誉卡,信誉楼顾客凭此卡包修、包退、包换。
“我们不是在卖什么,而是帮助顾客买什么!”这是张洪瑞的一个理念。秉承着这一理念,当其他商家纷纷用销售业绩“刺激”员工卖力工作时,信誉楼却始终坚持员工薪酬和销售业绩不挂钩。相反,对商品知识的熟悉程度、视客为友理念落实程度、退换货过程是否顺畅等,都被列入员工岗位晋升、工资考核的内容。
而且,张洪瑞还将“售货员”改为了“导购员”。他的解释是,“售货”是站在自己立场说的,“导购”则是站在顾客立场上说的,本质是实现从“以利润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