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传》李凡 著【摘要 书评 在线阅读】
recommend_000000000102465110《孙中山传(修订插图本)》撰著谨严、叙述翔实、生动具体、内容丰富。通过作者李凡的笔触,孙中山先生为拯救祖国、振兴中华而艰苦卓绝奋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品德,历历呈现于读者眼前。《孙中山传(修订插图本)》曾被评为全国书市十大畅销书,荣获全国及省市等优秀图书奖、普及历史读物奖等。
作者简介
李凡,原名李贵臣,河北省滦南县杨岭村人。河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发表一些考稽孙中山活动的文章。所著《孙中山全传》受到海内外学界及图书界积极评价,成为全国第四届书市十大畅销书,先后荣获北京市、华北地区、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及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孙中山基金会等有关部门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普及历史渎物奖等八项大奖。
本次修订再版,又进行了大量扩充增补,更加完整、系统、翔实地叙述了孙中山革命生涯中许多方面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感人。
目录
书摘
濒临祖国南海的珠江口外伶仃洋的西岸,北距广州72公里的地方,在峰峦起伏的槟榔山脚下,潺潺长流的兰溪河畔,有70多户毗连的房舍,这就是广东省香山县…的翠亨村。村西南,有一间四米宽、九米长的旧砖房。1866年11月12日晨(清同治五年农历十月初六寅时),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奠基人、世界闻名的革命家、伟大的孙中山,在这里诞生了。
这一年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侵入北京,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第六年。
继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我国沿海各省,进而深入内地,领土又一次被割夺,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丧失了独立性。这一年,又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被曾国荃(曾国藩九弟)指挥的湘军攻陷后的第三年。太平军余部与捻军联合,在遵王赖文光(原太平军将领)、梁王张宗禹(捻军将领)率领下,仍在与清军作战。
这年秋,他们在河南许州分东西两支,东捻军由赖文光率领进入山东,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进入陕西。孙中山诞生的第八天,即1866年11月19日,曾国藩因进攻捻军连败,奏请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12月7日,清政府命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命李鸿章为剿捻钦差大臣。孙中山两岁时,即1868年1月,东捻军在扬州瓦窑铺战败,赖文光被俘就义;同年8月,西捻军在山东茌平县徒骇河战败,张宗禹投河自尽。至此,捻军全部失败。
当月,清政府因李鸿章平捻有功,加太子太保,并授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在此前后的10年中,南北各城乡居民为反抗外国侵略,捣毁焚烧教堂、打死打伤外国传教士的事件不断发生。这年,是同治七年,也是载淳生母那拉氏慈禧太后(因曾住西六宫的储秀宫也称西太后)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因曾住东六宫的钟粹宫也称东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七年。
孙中山乳名帝象,此名之由来,是因当时粤俗妇女多信神,其母杨氏因村庙中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简称北帝)而起的。
先生自述称:“因我母向日奉关帝像,生平信佛,取号帝象者,望我将来像关帝耳。”谱名德明。1875年9岁入学时,由塾师取名孙文。1883年17岁在香港拔萃书室读书时,取号日新,系取《大学》中“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义。
11886年20岁在香港中央书院上学时,由补习国文老师区凤墀按日新粤语谐音改号逸仙。从1892年以后行医和1894年以后多年在国外进行革命活动中,他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常用“孙逸仙”这个名字,故欧美国家沿称至今。
1896年30岁时,即广州起义失败后的第二年流亡到英国,到伦敦清驻英使馆宣传革命,时自称陈载之。嘲1897年31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与日本追随者平山周访友归途中,在银座的“对鹤馆”旅店投宿时,店掌柜请署名,平山周执笔代书“中山”,先生接笔加了“樵”字,化名中山樵,先生自述“是中国山樵之意也”。革命党人和日本友人皆以中山称之。
而革命党人章士钊贸然以“中山”二字缀于孙字之下,以孙中山称谓,“始也广众话言,既而连章记载”,章虽然受到革命党人指责,但因符合中国姓前名后三字的习惯,于是一呼百起,“孙中山”这个名字便公开称用起来,从此成为当时和以后人们对他的尊称,他自己从未用过这个名字,只署过中山。
因中山之名已为众人所知,失去秘称作用,以后又易新名。平山周据日本维新志士、著名医生高野长英之名给他改名为高野长雄。在此前后,进行革命活动时,根据所在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意向,曾化名:陈文、杜嘉诺、高达生、林行仙、兴公、中山二郎、张宣、吴仲、山月、肃大江、武公、逸人、高野方、无恙生、东山、艾斯高野等。
发表文章用名,也是变换多样,有:南洋一学生、南洋小学生、广东香山来、杞忧公子、洪大哥、翠溪、中原逐鹿士等。孙中山的名、字、号和化名、笔名,多达30余个,反映了孙中山在组织、发动、宣传革命活动中的艰辛历程。辛亥革命后在国内的宣言、著述、函件、电文以及革命烈士写的挽联等都署名孙文,与外国政府和友人书文信件有时署名孙文,有时署名孙逸仙。
清政府及其爪牙把他喻为洪水猛兽和罪人,在通缉谕文或奏章中把孙文写成孙汶。前清时,凡是犯罪者,人名都加三点水旁,把“孙文”写成“孙汶”,无非妄图在人民中诟毁歪曲孙中山的形象。而孙文、孙逸仙、孙中山这些名字却更激励着学生、教师、士兵等各阶层爱国志士,他们势如潮水般地汇集在这些光辉名字之下,形成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
在孙中山一生革命活动中,与发动、组织、领导人民向反动势力拼搏并行的是对革命目的、政治理想和国计民生问题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