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罗斯高演讲引发的争议:中国农村孩子的高中入学率真的这么低吗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几天前,经济学家罗斯高的演讲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关于这次演讲讨论最多的有两点:一是中国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只有36%多一点:二是开出"让监护人回到农村"的药方.第二个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了,现在来解析一下由第一个问题引发的质疑声:中国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真有这么低?说真的,很多人都被罗斯高演讲中提到的"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给震惊到了,因为这个数据超出了很多人的生活体感.而且,这一数据与官方数据也有较大出入.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高中

几天前,经济学家罗斯高的演讲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关于这次演讲讨论最多的有两点:一是中国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只有36%多一点;二是开出“让监护人回到农村”的药方。第二个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了,现在来解析一下由第一个问题引发的质疑声:中国农村孩子高中入学率真有这么低?

说真的,很多人都被罗斯高演讲中提到的“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给震惊到了,因为这个数据超出了很多人的生活体感。

而且,这一数据与官方数据也有较大出入。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为4677.34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2.5%。也就是说,全国15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中,有82.5%的在读高中。就算城市学生100%读高中,农村孩子读高中的比例也不会低于60%,因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55%的0-17岁未成年人生活在农村。

当然,罗斯高的数据也不是信口胡咧,“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这一数据,最早出现在2016年第2期《中国改革》杂志刊登的一篇调查报告上,罗斯高本人也是那篇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

那63%的辍学率是怎样得出的?调查报告中称,数据收集自八次独立的调查。研究团队于2007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从山西、陕西、河北和浙江四省的262所农村初中,46所普通高中和107所中职收集了24931名学生的信息。

所以,“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调查结果并没有覆盖到所有农村高中生,更科学的说法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有63%的农村孩子没读过高中。当然,如果这样起标题,罗斯高这篇演讲得到的关注度可能会完全不同.

虽然“63%辍学率”这一数据只代表了部分地区的状况,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农村地区高中入学率确实比城市地区低,贫困地区更低。

罗斯高在演讲中对此问题开出的药方就是“让监护人回家”: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确实会影响未来的成长,包括升学竞争,农村初中学生选择未来读什么高中与学习成绩有关系,进而建议重视孩子学前教育,希望母亲放弃工作陪伴孩子成长,以此来解决高中普及率问题。

罗斯高的建议并不是天方夜谭。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不只有家庭教育,就算监护人回农村陪孩子,其他支持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在农村也正面临一场危机。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农村的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上移,留在乡镇而不是去县城变得愈发困难。据统计,2006年到2010年,中国累计减少农村小学84158所、教学点22143个,每年减少26575所,每天减少约73所。尽管教育部已在2012年叫停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但很多原来奉行“村不办小学、乡不办初中”的地方,却也实质性的执行了这些撤并政策。

乡村两级现存的小学和中学寥寥无几,能提供的教育资源也不尽人意。于是,很多农村妈妈,就得在乡镇和县城中选择。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会去乡里的小学和初中,到了高中再去县城,条件稍好的则可以“一步到位”,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去县城。如果孩子不向上移,就会被留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底端。

所以,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教育资源分配的最底端,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可能无法使他们在升学竞争中有什么优势。

除了“被动淘汰”,还有“主动放弃”,因为在很多农村家庭看来,如果考不上超级中学,就意味着无法进入名牌大学,按照读书改变命运的逻辑,与其浪费几年的时间和金钱,还不如早早地出来打工,见识社会。《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广西凤山县一所初中初一招收240多个学生,中考只剩100个,辍学的大部分都去广东打工了。

近些年,各地“超级中学”的强化,不仅加剧了这一趋势,也使得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超级中学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了考进名校的机会,值得肯定。但是,超级中学是吸血式的存在,将老师和优质生源汇聚在一起,而县中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快速下跌,办学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因为,除部分尖子生可到外地读书外,大部分学生还得在本地学习,更多人接受的高中教育其实更差。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望考进全省好高中,只能在当地高中读书,读完后考不进好大学,那还不如不读高中。所谓超级中学给农村生进名校的机会,完全是假象,能去超级中学上学的农村生只是少数,而且他们要付出比在县中求学更大的成本,有的需要从小就到城里读书以便中考能考上超级中学。同时,学者的实证研究也显示,超级中学的学生中,农村户籍比例远低于一般中学。

广西凤山县就是一个例子,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唯一的高中凤山县高级中学在2016年创造了“零一本”的历史,而在2017年也只有两名考生达到一本线。在此前一些年,凤山县高级中学能有十几个考上一本的学生。

超级中学本质上是一个“政绩工程”,它的存在是对其他公立学校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的一场掠夺.

除了可能看不到未来,对于经济拮据的农村家庭而言,高中学费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考虑读书的成本和效益成为了理性的选择。根据“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研究,每个高中生的年均学费支出为1072元,占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8%。在现行的升学体制下,高中完全成了为高考服务的培训机构,如果农村学生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教育无法为其带来经济回报,反倒让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即便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中职免费政策,还是有一些学生仍放弃读中职,一方面认为读中职学不到技术,另一方面认为读中职没有前途,反正出路都是打工,还不如趁早多挣几年前。可以说,在基础教育的升学导向指导之下,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

虽然从短期看来,刚毕业大学生的初次就业工资与体力劳动者差距越来越小,但如果从长时间看,拥有高技能的就业者,将会在未来获得越来越高的收益,而体力劳动者难以在未来获得这种收益。上世纪八十年代辍学打工的人,如今已是中年,除了少数财富自由幸运儿以外,多数人恐怕将会以低技能劳动终老此生,阶层上升对他们而言是困难的。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消耗的是人生未来改变的可能。

所以,“让监护人回家”对于孩子0-3岁的幼儿教育和亲情陪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孩子的成长不可能完全依靠家庭,还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如果这方面的供给得不到改善,农村孩子一直处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底端,那么读高中还是会面对日渐高企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读书无用论”的盛行的局面也无法得到改变。